![]()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ug 2001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1,165
|
如果能盡量把這種不容易看到的建設結合觀光教學等等措施,或許會讓資金更容易到位,政客也更重視,這樣的話倒不一定不好。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您的住址: 距離光化50m的地方
文章: 210
|
引用:
對於這種看不到的基礎建設,民眾會更喜歡公園...... 桃園的公園越來越多了 ![]()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您的住址: 從來處來
文章: 2,764
|
引用:
與其說是台灣人的工程技術,不如說是外國人的工程技術,看看那些重大工程,有多少外國人在裡面啊!應該說台灣人比較有錢,請得起吧! 就像台灣會做高鐵卻不會做高鐵車,只能靠臨近的日本幫忙。這點比起有能力 "DIY" 的日本,必須依靠別人的台灣還差得遠了。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05 您的住址: River
文章: 309
|
天阿 真大
真的有這麼多水可以裝嗎..........
__________________
小黃屋卡號 3601-4711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pr 2002
文章: 323
|
引用:
你不知道有沒有看過颱風來襲時整個基隆河合面淹的多高..........
__________________
![]() 簽名檔的意義是方便找到自己的文章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05 您的住址: River
文章: 309
|
引用:
![]() 不好意思..... 因為沒有機會可以遇到.... 誰叫台中市少淹水 ![]() 住中市12年了....真的還沒遇到淹水過.... ![]() 小小幸福 ![]() 話說那日本Mega Structure 大樓.... 小弟似乎在discovery裡有看到專門在報導該結構的特別節目.... 當然都是電腦想像圖..... 据說能塞很多人進去住.忘記那個數字是10萬還是100萬人 ...基本上那棟就是個city.... 那排出來的排泄物不知道有多可觀....... ![]()
__________________
小黃屋卡號 3601-4711 此文章於 2006-09-02 02:16 AM 被 eddie04 編輯.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台南市
文章: 826
|
引用:
我想起了2005年ULTRAMAN THE NEXT電影版,後半段有一幕下水道的場景就是這邊啦∼
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機絲組: Canon EOS 5D MARK II Canon EOS 1Ds MARK II Canon EF 50mm F1.8 II Sigma 50mm F1.4 Canon EF 16~35mm F2.8L II Canon EF 24~70mm F2.8L Canon EF 70~300mm F4-5.6 IS USM Canon EF 70~200 F2.8L IS Canon EF 400mm F5.6L Canon 580EX閃光燈+CP-E3電池包 Canon EOS-M+22mm F2.2+18~55mm F3.5-5.6 Canon ESO-M3+18~55mm F3.5-5.6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1,212
|
無黨派意識,我真的覺得只會蓋這種表面的設施*公園*,
還拿來當政績宣導的真的是政客不是政治家, 完全沒有一點遠見與宏觀,只知道滿足鄉愿蓋一些表象的設施, 蓋那麼多公園的錢加起來可以整治河川了吧! 不然也可以整頓道路設施, 而且說真的現在蓋的公園完全沒有一點都市之肺的功能, 為了方便打掃,水泥建築與人造地面一堆,原本的樹木變成配角! 根本完全阻斷水與地熱的交換! 引用:
__________________
回饋小黃卡號 34923092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6 您的住址: 大陸
文章: 6
|
引用:
或許要吧?自然的力量很難說得清的,否則三峽大垻也不要設計成每秒10萬立方的泄洪流量……每秒十萬噸傾斜而下……親臨現場的震撼感受决不是簡單的數字能够替代的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6 您的住址: 大陸
文章: 6
|
不知道臺灣的防洪標準是多少年一遇的洪水?長江已經因爲三峽提高到100年一遇。我們這也因為新防洪大堤和上游的水利設施提高到了100年一遇。排澇設施也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