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Dec 2000 您的住址: taiwan
文章: 120
|
引用:
每個人狀況不同 比如生病的人 就會先求健康 那才有其他可談.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Dec 2000 您的住址: taiwan
文章: 120
|
引用:
不懂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11
文章: 15
|
引用:
威力這麼大、怎麼還會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同 生重病找巫師不找醫師 治病的心相同、行事卻遠離人世常法 不就邪魔外道 就像南朝的梁武帝,身為皇帝卻用和尚的方式治國 自以為唸經出家就可以上天保祐、萬事無災 有人犯下謀逆之罪、也完全不處罰 遠離人世常法、最終餓死宮城 又有什麼好奇怪的 |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10
文章: 3
|
引用:
Good points! 佛教不是給你用來招財、祈福、祝身體健康的! 這樣誤用,真是糟蹋佛法!!! 末法時代,什麼牛鬼蛇神都有,好不熱鬧!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Dec 2003 您的住址: 金剛總持
文章: 699
|
引用:
引用:
因果很可怕... ![]() 梁武帝前世餓死一隻猴子...注定今生餓死宮城 他又得到啥鬼福報...最終証羅漢果位 參考..四十二品因果錄...梁武帝因果 第廿一品 梁武帝拜求誌公師(更正1版) 昔日有一座寺院,主持僧二人。分為東西兩房。東房主持僧法堂前,有一蚯蚓,早晚聽經天性最靈,每至五更時分,蚯蚓便鳴,主持僧叫諸徒弟起來,參佛課誦經文,時刻準確無失。西房主持僧見東房師兄,每日五更早便起來,參佛課誦經文,遂對諸徒弟嚴責,罵曰:「你眾人何不看東房師兄弟,修行甚謹慎,五更早便就起來,參佛課誦,唸金剛經,爾等如此懶惰貪眠,非是修行之人。」 忽一日,西房有一徒弟,就去問東房徒弟曰:「師兄,你眾人如此精神,每五更清早,因何知醒起來,此是何也?我等貪眠,睡到天明,尚不知醒。」東房徒弟答曰:「我個個亦是貪睡好眠,因是我師父法堂前,有一蚯蚓,每至五更時分便鳴,我師父若聽蚯蚓鳴,就叫眾人齊起來參佛誦經,因此時刻極準無有失誤。」西房徒弟聞此言,暗恨蚯蚓而回。 有一日,西房師父出去,其徒弟就燒了一鍋熱湯,捧出來,看見東房師徒不在寺,遂將熱湯灌落蚯蚓穴中,蚯蚓即被燙死。次早天明,東房住持憎,無聽蚯蚓鳴,就叫徒弟起來尋匿,徒弟看見蚯蚓既死,就稟知師父,師父出來看見,就與他超渡。蚯蚓蒙師父超渡,後得轉人身,出世為樵子,每日賣柴生活。西房徒弟犯殺生戒,福氣消盡,墬落出世為猴,其靈性最精好供佛。其樵子亦是行善好供佛。樵子每日登山砍材,一日來到山中,看見有一座破廟,樵子就入廟內,見此廟半壞,有三尊佛像。頭頂厝瓦破壞露天,樵子恐三尊佛像,受雨露濕壞,即時回家買三頂大笠,來遮蓋佛像。一日正欲登山砍柴,來到溪邊,看見有七位秀士,欲過溪不能得過,樵子看見,連忙手抱七塊大石頭,舖於溪中,於是眾人得過去。 是時山神土地,奏上天庭,凡間有樵子善心,起蓋三寶殿,造下七星橋。樵子每日登山砍柴,便手持鮮花,到山邊廟中供佛。其猴每日一手持花來奉佛,看瓶中有花,遂將瓶中花拔落去,就將自己花插在瓶中。其猴去後,樵子砍柴回來,經過廟口歇下,隧到廟內觀看,自己的花擲在地上,瓶中所插不是自己的花,就想此處乃是荒山僻地,無人來往,此花從何而來,自己花為何擲在地上,遂將柴挑回家中,明早又持花供佛,將花插在瓶中,就躲在廟們邊偷看。不一時,有一猴手持鮮花,來到佛祖殿上,將瓶中花抽下,將自己的花插在瓶中。樵子看著大喝一聲,其猴回頭就走,樵子隨後趕去,猴就走入空洞。樵子看見趕到洞口,就將洞門用大石塞住。其猴不能得出,遂在洞內餓死。此二人乃前是果報。 後來樵子壽數已盡,天地見他有大功德,將樵子撥去梁國出世,性蕭名衍,後來為梁武帝。其猴撥去魏國出世,性侯名景,後官拜將軍,領兵為困臺城,此是後語。在言梁武帝,性善信佛持齋,拜誌公和尚為師,欷氏皇后亦拜雲公和尚為師。有一日雲公和尚開堂說法講經,欷后請梁武帝來聞經,武帝請誌公同來聽法。雲公和尚登堂說法講經,即時飲酒食肉。誌公進前問曰:「雲公你現今為國后之師,今登堂說法,因何飲酒食肉?」雲公答曰:「我飲食之猶如無食。」誌公曰:「恐你後來遂作之猶如無作之。」 其後雲公福盡氣消,死去墜落牛胎,誌公就對梁武帝說此事情,梁武帝不信。誌公一日遂同梁武帝,野外同遊觀山玩水,信步而來,行到野田,看見有一隻花色牛在此耕田,誌公對梁武帝曰:「這就是雲公。」帝曰:「師父怎知之?」誌公曰:「帝若不信,可叫三聲便知端的。」帝連叫三聲,這頭花牛便四腳跪地,兩眼流淚。誌公問曰:「你前日登堂說法,你自言道,食之猶如無食,今日墮落作花牛。」花牛聞此言後遂自觸犁而死。梁武帝大驚,隨即作偈曰: 堅持修行度眾生 冒犯口業罪不輕 酒肉不除登臺座 雲公說法墮牛身 帝看見果有此惡報,心中有悟,堅受信心。然還有奢華習性未改,常請誌公師父來作會,就命歌女演戲。誌公心中不悅,武帝常在戲碼大鬧之時,就問師父曰:「這戲好看嗎?」誌公答曰:「我不知。」武帝曰:「戲在你面前做,為何不知?」 誌公曰:「我主不信,可將獄中重犯,放出三人來交我,我自有道理。」帝即將獄中重犯放出三人,跪在誌公面前。誌公即對罪人曰:「你三人皆是死罪,我今日將水一盆,安在每人頭上,如等跪在戲臺前,待戲做完之時,水無一滴出來,我就奏上萬歲,赦如無罪,水若有一點溢出,此罪不赦。」重犯依法而去,跪在戲臺前。戲劇大鬧之時,誌公就對帝言曰:「我主問你重犯,戲碼好看麼?」帝叫犯問曰:「戲作的好麼?」重犯答曰:「吾等不知。」帝聞言罵曰:「戲在如面前,為何不知!」重犯奏曰:「罪人只顧生命,不知戲劇好看。」誌公師父就對帝言曰:「修行之人,亦是如此。」即赦犯人無罪,犯人得生,歡喜回家而去。 誌公作偈曰: 一盆清水綠悠悠 把來安在罪人首 君王演戲無心看 只為性命不舉頭 帝聽此偈,心中有悟,遂棄奢華之心。有一日帝向誌公言曰:「寡人自持齋佈施僧供佛,意欲五里造一庵,十里造一寺,功德可謂大乎?」誌公答曰:「毫無功德。」帝曰:「師父如說寡人前生樵子,起蓋三寶殿,造下七星橋,此功德甚大,今得國王之位,造許多庵寺,供眾僧居住,卻無功德何也?」誌公答曰:「汝生前生為樵子,乃是自己善心起蓋三寶殿,造成七星橋,乃是自己之力,方有功德。今日吾主為帝,欲起庵院,必宣招民夫,乃勞力人眾,實無功德。」帝見師父言之有理,心中轉悟,每日懇求師父講道德,江山寧不要。 欷氏見新王置江山不顧,心中不悅,即想毀謗佛法,要使誌公破戒,就殺狗作饅頭,假意請誌公到內宮來做會,破了他佛戒,殺他性命。誌公早先知覺,即時對帝曰:「欷后明日欲請吾入內宮,破吾佛戒,害我性命,我在內宮,若有難,吾將拔鼓打響,吾主當趕來救吾。」帝曰:「不妨。」皇后次日,果來請入內宮,將饅頭賜與吃。誌公言受罪不敢吃。欷后大怒,欲害性命。誌公即命徒弟,將拔鼓打起,將饅頭擲到御花園,變作四樣葷菜,蔥韭薤蒜,此四樣乃是五辛之物。帝聞得拔鼓響,連忙到內宮。梁武帝聖駕已到,遂救誌公師無事。武帝就大罵欷后,在內宮害人,後來看你如何報應?欷后因欲破誌公佛戒,被天地消福減壽,身染重病,受苦報而死。無常鬼卒,拿去見閻君。閻君判明大怒,將欷后押入地獄中受苦。後將欷后謫貶墜落,變作蟒蛇之報應。 欷后受苦至極,咽喉如針之細,腹肚似海之大,盡日飢餓,不能飲食。身中鱗甲被虫亂咬,苦痛難當,無處安身。梁武帝自皇后死後,未曾入內宮。有一日,來到內宮,舉頭忽見上有一條蛇,正在鳳樓上。見帝看就叫君王曰:「你來救妾。」武帝曰:「你是誰?」蟒蛇曰:「妾是欷后,因前生要破誌公師父戒,殺生害命,今日變作蟒蛇之報,求君王慈悲,帶念夫婦之情,求請誌公師慈悲,代妾謝罪。」梁武帝聞欷后哀求慘聲,帶念夫婦之情,就懇求誌公師父大發慈悲,代欷后懺悔罪愆。武帝就備辦香齋菜品共筵,誌公課誦大藏經。 誌公師作偈曰: 勸人無事休謗佛 謗佛罪重苦無邊 迎風點火燒自己 含血噴天污自口 梁武帝聞得此偈,心中哀切,誌公看見梁武帝甚哀切,心中不忍,即送大藏經、金剛經,造梁皇懺,請佛祖懺罪超昇。武帝忽見空中,有一人飛騰在雲端裡曰:『吾乃皇后變蟒蛇,多蒙君王大恩,師父法力超昇天上。』梁武帝聞言加進修行,日夜猛進,精進勤修苦功。有一日,問誌公曰:『弟子何時成道?』誌公用手對咽喉直指,武帝不解其意。誌公對武帝言曰:『你在此榮華富貴難離,可移居山林方纔成道作佛。』武帝依此言語,即遷去臺城修行參道。誌公知道梁帝該受這果報,誌公遂即拜別君王而去。 梁武帝自師父別後以來,忽一日,魏國侯景反叛,帶領兵馬殺到臺城而來,將臺城團團圍住。梁武帝此時飲食全無,臨危急難之時,遂有退道之心。誌公駕雲在空中,高聲言曰:『此正是叫你還他三世因果,不可生退道之心。』武帝聞此言,欣然餓死在臺城。 梁武帝作偈曰: 是我當初不知因 本是同根一脈人 爾因圍城取我命 我今臺城還爾因 侯景乃答曰: 我是紅塵不知因 不識同根一脈人 武帝坐蓮飛昇去 立即收兵盡除根 其後梁武帝身坐蓮臺,登空而去,修成得羅漢果位。 http://www.wretch.cc/blog/chouwawu/26357929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11
文章: 15
|
引用:
侯景之亂 侯景原為東魏的將領,由於他與東魏丞相高澄的矛盾,於太清元年(547年)正月據河南十三州叛歸西魏,但西魏宇文泰對其不信任。迫於無奈,侯景致函蕭衍,許願獻出河南十三州來投奔南朝梁。蕭衍接納了侯景,並任命他為大將軍,封河南王。不久,東魏攻擊侯景,蕭衍派蕭淵明支援,結果戰敗,蕭淵明被俘。高澄假意提出和解,其目的是刺激侯景。而蕭衍不聽臣下勸告,與東魏使者往來,侯景感到恐慌。 此時,侯景假託東魏名義寫信給蕭衍,提出用蕭淵明交換侯景,蕭衍居然表示接受。侯景十分氣憤,遂起兵叛變。他在公元549年三月圍攻建康。城中久被圍困,糧食斷絕,飢病困擾,人多浮腫氣急,橫屍滿路,能登城抗擊者不到四千人。南梁諸王手握重兵,卻彼此猜忌,按兵不動。十二日,侯景攻入建康,縱兵洗劫,滅盡蕭家宗室、世族琅琊王氏、陳郡謝氏,是為侯景之亂。 城陷之後,侯景的武士進出皇宮很隨便,還佩帶武器。蕭衍見了很奇怪,問左右侍從,侍從說是侯丞相的衛兵。蕭衍生氣地喝道:「甚麼丞相!不就是侯景嗎!」侯景聽說了,非常生氣,於是派人監視蕭衍,蕭衍的飲食也被侯景裁減。蕭衍口苦乾渴,索蜂蜜水,未得實現,憂憤成疾。 五月,蕭衍被活活餓死在台城,死時86歲,葬於修陵(今江蘇丹陽市陵口)。諡號武帝,廟號高祖。 蕭衍登位天子,民望所歸,敢革時政,頗得人心,初期國家興旺繁盛,為一明君。後期太過信仰宗教,企圖以佛治民,學者有此評價:一,太過慈悲,不力法治,導致官吏貪污搜刮,百官「緣飾奸諂,深害時政」,姦邪小人紛紛以正人君子的面目出現,官場風氣敗壞,民間疾苦,國力衰敗,而民怨終於為眼光銳利的侯景所利用。二,外交失敗,不能知人,導致侯景之亂,侯景之亂徹底打擊了江南的經濟基礎、人口基礎。 ======================================== 自欺欺人也要有個程度 蕭家宗室、世族琅琊王氏、陳郡謝氏三家盡滅 國都被亂兵洗劫,六朝古都建康「千里煙絕,人跡罕見,白骨成聚,如丘隴焉」 死者何止梁武帝蕭衍一人 這叫餓死一隻猴子的報應 ![]() ![]() 還「欣然餓死在臺城」……你為啥不自己「欣然」看看 此文章於 2012-01-11 03:20 PM 被 iDemon.2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11
文章: 15
|
引用:
求道、求法這檔事、非智商過剩者很難領悟其中真義 To Give Is to Receive 是常人智商比較理解的模式、就像打工就應該給工錢一樣 不懂得什麼叫做「不求目的回報、為做而做」的行為邏輯 像「明朝那些事兒」作者描述明成祖的第一謀士、姚廣孝的文字讓我印象很深 ============================================ 他與其他人不同,他造反的目的就是造反。 相信很多人都曾被問到,你為什麼要讀書? 一般而言這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建設祖國,為國爭光之類,而在人們的心中,讀書的真正目的大多是為了升官、發財,為了滿足自己的各種慾望。 但事實告訴我們,為了名利去做一件事情也許可以獲得動力和成功,但要成就大的事業,需要的是另一種決心和回答——為了讀書而讀書。 朱棣造反是為了皇位,他手下的大將們造反是為了開國功臣的身份和榮譽地位。 道衍造反就是為了造反。 他的眼光從來就沒有被金錢權位牽製過,他有著更高的目標。 道衍是一顆子彈,四十年的坎坷經歷就是火藥,他的權謀手段就是彈頭,而朱棣對他而言只是引線,這顆子彈射向誰其實並不重要,能被發射出去就是他所有的願望。 姚廣孝,一個被後人稱為“黑衣宰相”、爭論極大的人,一個深入簡出、被神秘籠罩的人,他 的願望其實很簡單: 一展胸中抱負,不負平生所學,足矣。 ============================================ 為造反而造反...真的是很有趣又貼切的形容方式 ![]() 此文章於 2012-01-11 03:42 PM 被 iDemon.2 編輯.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l 2004
文章: 258
|
引用:
說的好,這種感覺像是有人念「論語」來招財、祈福、祝身體健康一樣。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Dec 2000 您的住址: taiwan
文章: 120
|
引用:
論語 沒有加持力 跟 佛說的咒語 有加持力 情況 是不一樣的 ..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11
文章: 15
|
引用:
請問在科舉的時代 是讀論語比較有用?還是唸你這種咒語比較有用? 是不讀論語、光唸咒有機會上榜? 還是讀論語、不唸咒有機會上榜? (送錢買考官之類的手段不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