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數位影音討論群組 > 音效討論區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吉他之繩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0
文章: 1,145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micky17

大家應該都知道,現在的技術,尤其是剪接,細的程度真的是到了天方夜譚的地步,以4/4拍, 一拍=120來說,等於是2秒鐘一個小節,如果使32分音符的話,就是說2秒鐘裡面有32*4=128個音,而這每個音都可以剪,音不准也沒關係,time streching,改變速度,再加Filter,絕對沒有人聽得出來,所以現在您買到的錄音,其實都是我們的作品,不是演奏者自己的..


不好意思,這部分跟我所知道不太相同.
micky17兄您的意思是這128個音裡每個音都可以剪?
所以只要不要完全沒有聲音超過某個程度,比如長達0.5秒的空音,就不會被發現?
那現在的錄音師的punch-in 跟out的觀念也不必太好了嗎?
即使剪到肉了一樣可以事後補救了嗎?

您請放心回答,我不在台北的圈子裡.
     
      
__________________
多少人走者,卻困在原地
多少人活著,卻如同死去
我想說的都在

跟這
停權中
舊 2003-02-06, 02:43 PM #9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吉他之繩離線中  
micky17
Senior Member
 
micky17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Germany
文章: 1,113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吉他之繩
不好意思,這部分跟我所知道不太相同.
micky17兄您的意思是這128個音裡每個音都可以剪?
所以只要不要完全沒有聲音超過某個程度,比如長達0.5秒的空音,就不會被發現?
那現在的錄音師的punch-in 跟out的觀念也不必太好了嗎?
即使剪到肉了一樣可以事後補救了嗎?

您請放心回答,我不在台北的圈子裡.


不好意思,您那句"所以只要不要完全沒有聲音超過某個程度,比如長達0.5秒的空音,就不會被發現"小弟實在是看不太懂,能請您再教詳細的描訴一遍嗎?

還是您的意思是休止符,或是空氣,像是音與音中間的休息太短或太長嗎?

若是這樣,太長的話比較沒那麼麻煩,直接剪,用耳機大聲聽,先看看有沒有接點,如果還是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再請別人來聽 ,不過請別人來聽的時候,千萬不能讓他看wave,因為那裡有一刀,你看到了,怎麼聽都會有接點.

若是太短的話,就比較麻煩一點,先將frame放到最大,正確的找到音結束的點,先卡一刀,接著在此wave的某個地方找個只有空氣的地方,先將他分析看為那種空氣的聲音(空氣也有A,E,I,O,U.等等的分別),再將這個要加常音的尾音取一小段,利用軟體算出他的殘響,在接上去即可.

直接punch-in/out,在pop上使用的較多,考驗的是錄音師指頭的功力,小弟完全不型,所以不敢幫您回答,小弟會再問過同學後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

 
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參觀我的站
MY Music
舊 2003-02-06, 06:25 PM #9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icky17離線中  
吉他之繩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0
文章: 1,145
micky17兄,您把我的問題想的太深入了點.
其實我就是要表達一點,
例如,劉x華今天來錄音,你今天喝了點酒,punch-in的時間點不對,結果把不該洗掉的地方用新的錄音蓋過去了你又不好意思請大牌從更前面一點的地方重錄...這現在是可以用運算的蓋過去的嗎?

另外如剪接,南台灣小娘娘錄完走人了,你跟製作人在錄音室發現,剛剛錄的部分有個尾音不漂亮.是可以用運算或剪接或取樣機或filter的技巧把她改過向善了嗎?
__________________
多少人走者,卻困在原地
多少人活著,卻如同死去
我想說的都在

跟這
停權中
舊 2003-02-06, 06:47 PM #9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吉他之繩離線中  
nhk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kaohsiung.tw
文章: 398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micky17
您說的沒錯....也是很多想要入門的燒友們的疑問,但是所謂的發燒片,其實也是很主觀的東西,因為系上有很多得獎的錄音,小弟常常會借回家來聽,或是上課時大家一起討論....久了,慢慢會發覺一件事情.....通常得大獎的作品,就技術層面來說,無懈可擊,聲音的定位,音場的深度,飽和度,溫暖度,完全是Perfect,但是就音樂表現上來說,可以討論的地方實在是不少...得獎的作品大多是如此,在德文裡就是所謂的"Popmäßig",翻成中文的意思大概是"迎合大眾"....

大家應該都知道,現在的技術,尤其是剪接,細的程度真的是到了天方夜譚的地步,以4/4拍, 一拍=120來說,等於是2秒鐘一個小節,如果使32分音符的話,就是說2秒鐘裡面有32*4=128個音,而這每個音都可以剪,音不准也沒關係,time streching,改變速度,再加Filter,絕對沒有人聽得出來,所以現在您買到的錄音,其實都是我們的作品,不是演奏者自己的..

錄音的流程是這樣(以古典來說),
架mic---錄音---mix----挑take----剪接----normalize----和演奏者溝通---master---壓片





good taste


S.O.T.A

中間演奏者參與的過程其實只有錄音這部分,剩下的都是錄音師的工作,和演奏者溝通時,他們聽到的已經是pre master final了,通常有3到4個版本,這些版本雖然都是他們演奏的,但是都是我們挑的,演奏者只能從這幾個版本挑出他們最滿意的出來,我們再去master,然後壓片....柏林愛樂如此,維也納愛樂也是如此...

所以每次我們和演奏者溝通時,通常他們的反應是......Wow...Perfect,,,就這樣吧....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朋友還是會堅持聽老錄音的關係,有發現嗎,現在的唱片,演奏者精準的程度,幾乎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完全不會有錯音,這張唱片的聲音又是那麼的甜美......但總是少了那種聽了會讓人想哭或是大笑的感覺.試試看去找張Piatigorvsky拉的Schumann大提琴協奏曲,聲音爆濫,但是你將會聽到什麼是大師的聲音.......

其實不知道自己在描訴什麼,只是發覺越來越多的燒友,注重器材的調校,喇叭的定位,殘響的計算,牆壁的材質....etc...有聽到演奏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嗎?會讓人感動的東西,一套普通的音響也可達到要求...

但是雖然是這麼說,小弟自己其實也是如此,花了一大堆錢在器材上,裝潢房間,為的是希望演奏者來聆聽自己的錄音時,會很滿意,而不是用監聽monitor,讓演奏者聽了會昏倒....

小弟的想法的確很矛盾,也可能會得罪很多燒友,先請大家包含..


寫了這麼多,還是不太容易想要表達小弟的想法(我的中文一直很不好 ),要買器材,帶張自己最喜歡的CD,一直試聽,一定會找到自己喜愛的器材的
舊 2003-02-07, 01:34 AM #9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nhk離線中  
nhk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kaohsiung.tw
文章: 398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micky17
您說的沒錯....也是很多想要入門的燒友們的疑問,但是所謂的發燒片,其實也是很主觀的東西,因為系上有很多得獎的錄音,小弟常常會借回家來聽,或是上課時大家一起討論....久了,慢慢會發覺一件事情.....通常得大獎的作品,就技術層面來說,無懈可擊,聲音的定位,音場的深度,飽和度,溫暖度,完全是Perfect,但是就音樂表現上來說,可以討論的地方實在是不少...得獎的作品大多是如此,在德文裡就是所謂的"Popmäßig",翻成中文的意思大概是"迎合大眾"....

大家應該都知道,現在的技術,尤其是剪接,細的程度真的是到了天方夜譚的地步,以4/4拍, 一拍=120來說,等於是2秒鐘一個小節,如果使32分音符的話,就是說2秒鐘裡面有32*4=128個音,而這每個音都可以剪,音不准也沒關係,time streching,改變速度,再加Filter,絕對沒有人聽得出來,所以現在您買到的錄音,其實都是我們的作品,不是演奏者自己的..

錄音的流程是這樣(以古典來說),
架mic---錄音---mix----挑take----剪接----normalize----和演奏者溝通---master---壓片





good taste


S.O.T.A

中間演奏者參與的過程其實只有錄音這部分,剩下的都是錄音師的工作,和演奏者溝通時,他們聽到的已經是pre master final了,通常有3到4個版本,這些版本雖然都是他們演奏的,但是都是我們挑的,演奏者只能從這幾個版本挑出他們最滿意的出來,我們再去master,然後壓片....柏林愛樂如此,維也納愛樂也是如此...

所以每次我們和演奏者溝通時,通常他們的反應是......Wow...Perfect,,,就這樣吧....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朋友還是會堅持聽老錄音的關係,有發現嗎,現在的唱片,演奏者精準的程度,幾乎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完全不會有錯音,這張唱片的聲音又是那麼的甜美......但總是少了那種聽了會讓人想哭或是大笑的感覺.試試看去找張Piatigorvsky拉的Schumann大提琴協奏曲,聲音爆濫,但是你將會聽到什麼是大師的聲音.......

其實不知道自己在描訴什麼,只是發覺越來越多的燒友,注重器材的調校,喇叭的定位,殘響的計算,牆壁的材質....etc...有聽到演奏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嗎?會讓人感動的東西,一套普通的音響也可達到要求...

但是雖然是這麼說,小弟自己其實也是如此,花了一大堆錢在器材上,裝潢房間,為的是希望演奏者來聆聽自己的錄音時,會很滿意,而不是用監聽monitor,讓演奏者聽了會昏倒....

小弟的想法的確很矛盾,也可能會得罪很多燒友,先請大家包含..


寫了這麼多,還是不太容易想要表達小弟的想法(我的中文一直很不好 ),要買器材,帶張自己最喜歡的CD,一直試聽,一定會找到自己喜愛的器材的






GOOD TASTE



S.O.T.A
舊 2003-02-07, 01:36 AM #9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nhk離線中  
nhk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kaohsiung.tw
文章: 398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AIRJACK
呵呵呵~~~說實在的我還真的不知道'松香味'要怎樣'聽'出來.
當兵的時候一台小收音機都能帶來撫慰心靈的效果,要了解音樂的本質才是跳脫迷思的道路.




ME TOO,


ACCUPHASE AMP TO A POCKET RADIO {NT200}.
舊 2003-02-07, 01:41 AM #9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nhk離線中  
nhk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kaohsiung.tw
文章: 398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lpc5056
當兵沒那麼苦啦,每天嘛在營部看電視~

不過這一篇討論串真的蠻值得收入(未來的)精華區




"當兵沒那麼苦啦" --REALLY??

SO LUCKY YOU ARE.
舊 2003-02-07, 01:43 AM #9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nhk離線中  
nhk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kaohsiung.tw
文章: 398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micky17
說的好,

還記得小弟剛要來這裡考入學考時,覺得很納悶,為什麼還要考主副修,樂理,聽寫,總譜認知....等等一些是音樂人才需要學的東西,入學後,在前兩年,錄音課的比重幾乎是零,每天的課就是電學.聲學,acoustic,放大器學,不然就是樂理聽寫,主修副修,和小弟在台灣時所學的一模一樣,那時後都很羨慕學長們可以錄音,我們卻連麥克風都不能碰........但是...

現在我總算了解學校的用意了,因為,不管是我們將來選擇古典錄音或是流行甚至爵士,錄音師在一張唱片裡所扮演的角色,不是只有按record就好了,而是需要完整的了解這首曲子的處理方式,樂句,如果你都不懂的話,那錄出來的東西就只是個CD,而不是音樂...

有一次很寶貴的經驗,讓小弟學了很多,一夥3個人,去錄維也納愛樂,(我們當然是小跟班囉 ),指揮是海汀克,把mic設定好後,開始soundcheck,小弟的工作是負責架mic和調整到正確的位置,所以一開始setup好之後,小弟就坐在台下,聽樂團的聲音和音樂廳的殘響,來決定mic的正確擺法,聽著聽著,突然大師跑下台來問我,"您會不會覺得今天的cello和bass聲音不對",那時候的我好緊張,"天阿.....我要回答什麼,說錯怎麼辦,"頭腦裡一片茫然,就只好將小弟聽到的跟大師說,大師頓了一下,"對...為什麼我沒想到"........

之後錄完3分鐘的測試,大師進來和教授討論聲音和錄音細節,大師非常滿意聲音,直誇我們兩個小子幹的好....心理好高興

後來晚上去吃飯,就問教授,"為什麼大師會來向我問呢?我好緊張,怕說錯搞砸了"....結果教授的答案,是這樣的

大師,也是人,也會犯錯或是有疏忽的時候,我們的工作就是與大師溝通,並將大時疏忽的小地方提醒他,甚至糾正他,把這個錄音做到盡善盡美,你們在學校學的東西就是這時候派上用場,總譜裡他忘記作了什麼,大小聲的問題,漸強漸弱每次不一,都要提醒他,.不然之後在剪接時,你可能會痛苦的要去跳樓...........其實一個好的錄音師,要的就是sence,多會調EQ,剪接,那個誰都會,重要的是如何讓這張唱片經由我們得手完整表達出大師的理念,才是我們"Tonmeister"的職責阿....


小弟也認識很多在台灣工作的前輩們,或多或少掉進了"高貴器材"的迷宮裡,反而把自己最擅長的sence放在家裡忘記帶出來,這樣不是很可惜嗎



ps.這個討論串,讓小弟很怕會的罪很多前輩們,甚至不齒,在這裡希望前輩們多多海量,





THE " SENSE"


SO THE GERMANY CAN MADE THE BEST CAR IN THE WORLD.
舊 2003-02-07, 01:51 AM #9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nhk離線中  
kaien01
Major Member
 
kaien01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3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198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吉他之繩
micky17兄,您把我的問題想的太深入了點.
其實我就是要表達一點,
例如,劉x華今天來錄音,你今天喝了點酒,punch-in的時間點不對,結果把不該洗掉的地方用新的錄音蓋過去了你又不好意思請大牌從更前面一點的地方重錄...這現在是可以用運算的蓋過去的嗎?

另外如剪接,南台灣小娘娘錄完走人了,你跟製作人在錄音室發現,剛剛錄的部分有個尾音不漂亮.是可以用運算或剪接或取樣機或filter的技巧把她改過向善了嗎?





我想我可以替你解答第二個問題,不曉得您指的尾音不漂亮是不是音準或音色,以我過去使用pro tool的經驗來說,pro tool裡面有個plug in就是針對音準可以做一些修改,例如音唱不准就可以拿來條一下,如過是音色的話我想EQ,FILTER,效果器都可以做一些應用,像聲音如果拖不夠長的話,那麼delay就給他用下去啦
舊 2003-02-08, 01:07 AM #9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kaien01離線中  
redring
Senior Member
 
redring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r 2002
您的住址: 《八仙飯店》
文章: 1,354
這是個很有內容的主題


一個買過幾張發燒古典的入門小子
在這裡有很多的收穫


看著大家談論對於"發燒"的看法之餘

對於"接地"也可以順便來解了一下
舊 2003-02-15, 06:27 AM #10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redring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36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