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Aug 2010
文章: 134
|
MSI GTX 650變形風扇顯示卡測試介紹
之前才把玩過一萬元台票的NVIDIA GTX660 Ti,作為中高階旗艦性能表現相當亮眼,對於遊戲實測的結果來說,基本上在1920x1080的解析度下,應該沒有遊戲跑不動的問題,但高貴的價格已經不是一般市井小民能夠負擔,所以真正會在主流市場大賣的型號,依照上一代的定位,是接替GTX 550系列的650才對,而且當時的GTX 550系列幾乎每張出來的都是超頻版的,這個傳統在650上面應該也是會延續著,這次拿到的MSI GTX 650的確也是原廠超頻的版本,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張NVIDIA主流顯示卡的介紹吧。
![]() 這次650採用的晶片代號是GK107,是一個完全的Kepler架構的處理器,CUDA流處理器有384個,核心時脈1058MHz,提供128bit的記憶體界面寬度,與660 Ti相比,它只有2組SMX架構,兩組顯示卡記憶體控制器,光看帳面數字效能至少也要砍一半掉,縱使如此,它採用了PCI-Express 3.0的匯流排速度,與TDP最大64W的超低功耗,在看完原廠規格的時候,小弟第一個想法是首張免插電PCI-Express 3.0的Green卡,但實際上目前各家推出的產品還是要吃一組6p,可能是因為顧慮到有玩家自行超頻而提供額外供電的考量。 ![]() 如果你對之前的550沒有甚麼概念,那麼這邊小弟整理的幾款NVIDIA差不多等級的顯卡基本對比表格,可以讓您很清楚的知道650進步了多少? 拜28mm製程所賜,核心晶片的體積不但變小而且容納的電晶體數目更多,但是功耗卻大幅下降,PCB的設計方面也可以大幅縮小面積。因此在核心頻率方面,採用GK107的GTX 650,是NVIDIA第一個主流晶片時脈突破1000MHz的原廠超頻晶片,可以預期效能方面會比舊有的40mm的550系列要好,當然功耗跟價格更是這個市場等級更關心的重點,64W的超低功耗帶來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發熱更低了,這些我們等等都會驗證一下,特別是今天的MSI GTX650更是在散熱器上面做了一些與眾不同的設計。 外觀介紹 ![]() 這是MSI GTX650 PE版本,也就是POWER EDITION版本,時脈的提升自然不用多說,還可以調整GPU/MEMORY/PLL三者的電壓值來讓超頻者徹底釋放顯卡的效能極限,更特別的是這款顯卡的風扇的設計,就讓我們看下去。 ![]() 打開盒裝,可以看到三種不同配置方法的風扇介紹,微星稱之為TransThermal設計,有點沾變形金剛的邊,但是在主流顯卡上看到這樣的設計也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畢竟顯卡可玩的東西不是很多,風扇自然是各家設計的重點了。 ![]() 包裝內除了顯卡本體還有許多零件,就讓我們一一檢視。 ![]() 所有的配件一覽,除了標準的說明書跟驅動外,微星提供了一組大4p轉6p的接頭,以及mini-HDMI轉HDMI接頭,還有一顆DVI轉D-SUB的接頭,可謂一應具全,另外還有個很特別的包裝,那就是今天的重點,第二顆變型風扇。 ![]() 說明書內也有介紹這個變型風扇的安裝方法,這邊首次安裝的話記得要看一下,畢竟與一般的顯卡風扇不同,等等我也會用圖說跟各位詳細介紹。 ![]() 這個9cm的第二顆風扇,可讓您自由的使用兩種散熱模式。 ![]() 沒有任何標籤所以無法得知是甚麼型號甚麼廠牌的產品。 ![]() 而本體上也有一顆看來一樣的風扇已經安裝好了。 ![]() 微星這張GTX650是比原本的PCB公版長度要長,主要也是為了讓元件的排列不要太過緊密以及安排散熱空間。 ![]() 介面部分提供了一組Mini-HDMI,兩組DVI其中一組全雙工,但轉接頭都有附上這部分對用戶們相當貼心。 ![]() 其實多這組供電在我看來就是為了超頻極限所用,若是維持原廠值應該可以用PCI-Express本身的供電就好。 ![]() 因為是主流市場級的顯卡,鮮少有人買兩張來SLI,所以連接器也省略了。 ![]() 不過這個看起來很像個變型金剛臉部造型的散熱器,可說是大有玄機。 ![]() 側邊可以看到它上下多了兩個卡榫以及螺絲孔,正是為了安裝第二顆風扇的模式。 ![]() 而第二顆風扇的供電就在顯卡的上方。 ![]() 將風扇對齊孔位,這個散熱器的第一個模式,大風流模式就完成了。 ![]() 其實這個卡榫卡的很緊,似乎也不太需要上螺絲。 ![]() 接上電源線後的樣子,不過沒有提供整線的夾具之類的是點小瑕疵。 ![]() 接下來是另外一個模式。 ![]() 將散熱器往後一拉,就可以看到另外一個風扇的槽了。 ![]() 這樣就變成一般中高階顯卡的雙風扇極限模式,至於哪一種好,等等試過就知道。 ![]() 接下來拆解一下風扇看內部用料。 ![]() 採用銅底雙導管散熱。 ![]() 晶片代號是GK107-450-A2。 ![]() GDDR5採用的是三星的 K4G20325F0-FC04共四顆組成1024MB的容量。 ![]() 主要穩壓採用3+1相,鉭質電容等軍規用料。 效能測試 ![]() 微星在風扇下的功夫還有一個,就是啟動時自動先逆轉在正轉的除塵模式,可以有效的避免風扇卡住毛髮或者棉絮之類的灰塵。而這次的測試平台的細節如下: MB: ASUS RAMPAGE IV EXTREME CPU: Intel I7-3820 MEM: Patriot Xtreme DDR31866 16GB VGA: MSI GTX650 PE 1GD5 OS: Windows 7 64bit ultimate OS Drive: OCZ Vertex 2 240GB PSU: OCZ Fatality 1000W Gold 平台很單純就是以上的配置,沒有外掛其它硬碟或者光碟裝置,採用裸機測試,基本室溫約28度,而測試的項目如下: 3DMARK 06 (DX9) 3DMARK VANTAGE (DX10) 3DMARK 11 (DX11) Unigine Heaven 2.5 (DX11) Aliens V.S Predator (DX11) Dirt 3 (DX11) Lost Planet 2 (DX11) Street Fighter 4 (DX10) Street Fighter V.S Tekken (DX10) 光榮使命 (DX11) FURMARK 1.9.1 變電家 ![]() CPU以4.3GHz運作,關閉C1E等省電降速以及Turbo boost功能,記憶體以1866MHz運作,其他功能就是預設了。而顯示卡的部分,微星這張核心時脈提升到1124MHz,記憶體時脈則沒有更動,比起出廠的1058MHz還高出不少,而且微星提供了電壓等可調整的細節選項,這部分就交由各位玩家們來榨出它的極限了,搜尋了一下,對岸有人把它超到1300MHz還是很穩定,可見得它的實力。 ![]() 先從3DMARK 06開始吧,螢幕解析度一律都設為1920x1080為主,然後測試它的所有反鋸齒選項,1X的部分分數為15935分、2X的部分分數為14358分、4X的部分分數為13145分、8X的部分分數為10933分。 ![]() 接下來是3DMARK VANTAGE,DX11測試,共有四個項目。E模式為E41052分、P模式P14049分、H模式H9416分、X模式X6401分。 ![]() 3DMARK 11的時候取消了16:10的設定,因此僅有三種測試項目。E模式為E5125分、P模式為P3241分、X模式為X1024分。 ![]() 接下來是比較操的UNIGINE HEAVEN 2.5,DX11設定,特效以High為主,測試四種反鋸齒項目,取平均FPS為基準。1X的時候為26.4張、2X的時候為24.1張、4X的時候為22.4張、8X的時候為19.2張,看來有必要將特效往下降才能獲得超過30張的水準。 ![]() 遊戲部分,第一個是Aliens V.S Predator,DX11,遊戲特效High為主,分別測試三種反鋸齒項目取平均FPS。1X的時候為33張、2X的時候為26.2張、4X的時候為21.9張,也是一樣特效必須降低才能有30張的水準。 ![]() 接著是DIRT 3極地長征,DX11遊戲,設定上也是以特效HIGH為主,不過本遊戲測試到C8XQ時就會當機導致測試不能,因此取1X-C8X共五組FPS平均值為主。1X的時候為83.57張、2X的時候為77.37張、4X的時候為74.09張、8X的時候為68.37張、8X的時候為69.30張,基本上1920x1080解析度下特效HIGH進行遊戲對GTX 650沒問題。 ![]() Lost Planet 2也同樣是DX11的遊戲,反鋸齒最高可開到32X,特效為HIGH來測試。1X的時候平均FPS為37.1、2X的時候平均FPS為32.4、4X的時候平均為29.9、8X的時候平均為31.0、8XQ的時候平均FPS為29.2、16X的時候為32.2、16XQ的時候平均為30.6、32X的時候平均為27.2,可以說是順跑沒問題,反鋸齒一般也比較少開到32X。 ![]() 光榮使命是一套來自於對岸的遊戲,採用UNREAL引擎製作,大量使用PhysX特效,場景頗為考究,同樣的來測試一下GTX650在上面的表現如何?特效也是維持HIGH的設定,共有最高到16X的反鋸齒。1X的時候平均FPS為28.6、2X的時候為23.4、4X的時候24.0、8X的時候為20.2、C8X的時候為22.7、8XQ的時候為20.3、16X的時候為22.2、16XQ的時候為19張,同樣的此特效設定需要再往下降才會有超過30張的表現。 ![]() 接下來是測試過很多遍的快打旋風4,DX10遊戲引擎,最大反鋸齒可到16X,特效全開,這遊戲基本上對顯卡來說的負擔不大,甚至有些內顯都可以跑30張以上。1X的時候平均FPS為140.2張、2X的時候平均為105.90張、4X的時候平均為103.64張、8X的時候為94.48張、8XQ的時候為96.10張、16X的時候為95.30張、16XQ的時候為86.72張。 ![]() 最後一個遊戲是用同一套引擎開發出來的Street Fighter V.S Tekken,也是DX10,最高16X反鋸齒設定,但特效選項沒有太多可調,不過基本上可認為兩套的成績不會相差太多。1X的時候平均FPS為178.619張、2X的時候平均為108.641張、4X的時候平均為104.009張、8X的時候為94.248張、C8X的時候為100.300張、8XQ的時候為94.645張、16X的時候為99.531張、16XQ的時候為87.025張。 功耗測試 ![]() 採用變電家做整體平台測試,首先測試不含顯示卡的空平台整體耗電,基本上約為96W-10XW左右。 ![]() 插上GTX 650之後,平台2D的待機功耗約為135W。 ![]() 開始用FURMARK 1.9.1測試燒機時的3D全速運轉功耗為203W,相減135W約為68W,與原廠的數值不會相差太多,當然MSI這張GTX 650本身的時脈就已經有提升,功耗增加一些並不算過分。 溫度測試 ![]() 接下來將以三種風扇組合來做燒機溫度測試,每一次測試後會將平台放置降到常溫後才會進行下一次的測試,首先是原本的單風扇測試。 ![]() 以原廠風扇待機的溫度,約為35度。 ![]() 經過約15分鐘測試,溫度提升到67度後就不在上升,單風扇的溫度也不算太高。 ![]() 接著是大風流模式,這個好處是直接用兩顆風扇的力量抽風,缺點是會占用一個SLOT的位置。 ![]() 大風流模式的待機馬上降到30度。 ![]() 經過約21分鐘的燒機,溫度提升到63度後就沒有再增加了。 ![]() 接下來是極限模式,也是一般中高階顯卡雙風扇的配置法。 ![]() 在極限模式下,待機為32度。 ![]() 一樣經過21分鐘後,溫度最高來到64度,三種風扇配置法看起來最適合裸測降溫的是大風流模式,不過要說明的是,這是裸機之下,若是機殼內有良好的散熱風流應該可以獲得更好的低溫。 結論 微星這張風扇的方案的確讓使用者在散熱方面的組合上多了一些可玩性,而實際上也真的有發揮散熱的效用,對於原本效能不錯、功耗又低的GTX650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搭配可調整的電壓等設定,使用者更能獲得更好的效能表現。從遊戲的測試來看,雖然有些重口味的遊戲若是在1920x1080的FHD解析度下勢必要犧牲一些遊戲特效,但是以4,000元的顯卡來說,這個表現並不算差,至少與660系列將近兩倍以上的價位相比,5000元以下門檻內可說GTX 650絕對是首選之一,這邊就推薦給正在尋找一張低溫低功耗顯卡的您一個參考吧。 優點:GTX 650天生的好體質加上微星特殊的調教與自由變化的風扇設計,讓顯卡增添了更多可能性 缺點:第二顆風扇的電源線沒有固定的地方,稍稍影響一些美觀。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4
文章: 1,091
|
微星這招風扇變�**棐Z有創意的
![]() ![]() ![]() ![]() 此文章於 2012-10-01 11:28 PM 被 z29112027 編輯.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Dec 2003 您的住址: 高雄市
文章: 742
|
這種只有笑能的卡竟然也作成PE版
![]() 7750玩遊戲效能比較高而且還不用接單6PIN(大獲全勝) 除非是想要N卡一些獨有功能或是有品牌情節的不然不會買這張
__________________
酷媽 RC310(黑銀) CoolerMaster GX-400W(銅牌) INTEL Pentium G620(2.6G) 微星 H61M-P21(B3) 創見JET DDR3-1333 4GX2(8G) MSI R6850 Cyclone 1GD5(OC) WD 320G AAKS(單碟) 先鋒 DVR-217BK(黑) BENQ G2411HDA(D-SUB) 用了十幾年的AMD 終於第一次換INTEL的 線上遊戲果然還是單核強才是王道XD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5
文章: 6,087
|
半年前就有網友拆到同款式的風扇標籤了...
http://www.pcdvd.com.tw/showpost.ph...56&postcount=16 http://www.powerlogic.tw/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Feb 2009
文章: 37
|
謝謝分享,請問大風流模式的噪音會比較雙風扇極限模式高嗎?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ul 2004
文章: 847
|
5000元以下門檻內可說GTX 650絕對是首選之一-第一次看到有人這麼說。
看了這麼多的測試, 有人說640是杯具, 我想650應是餐具。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ug 2002
文章: 809
|
效能沒進步多少還要賣4千多?
差不多價錢買兩張中古6850來CF,性能完勝兩倍 此文章於 2012-10-02 09:02 PM 被 advan888 編輯.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Aug 2012 您的住址: 無限期潛水中...
文章: 227
|
引用:
安啦 跳水之後就是高級餐具了 ![]()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5
文章: 6,087
|
唉,兩扇串聯是風壓加倍,風量不變,根本沒有什麼楚留香太風流.
兩扇並聯才是風量加倍... http://www.sunon.com.tw/uFiles/file...hnology/006.pdf 風扇噪音的加總: http://www.coolaler.com/archive/index.php/t-85168.html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ug 2003 您的住址: 無苦庵
文章: 1,943
|
HD7750完勝無誤, 推薦威力彩HD7750LP, 用料保證高檔~
......... 我協助設計的啦......... ![]()
__________________
![]() 10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