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3 您的住址: 蒸籠
文章: 1,149
|
![]() 平日兼外快組PC除非對方有指定較高階款式 , 要不對於機殼的挑選 ,
饅頭拿捏的預算約1.5K以下、內部空間要夠大 , 面板樸實不要做一些奇形怪狀的 , 另外主流已久的沖網設計老實說不怎麼喜歡 , 內部積塵、金屬網孔氧化之類的都是可以想見的日後保養問題 , 也因此可以選擇的款式並不多 , 以往常用的就屬 3601 : 點我、RC-310 : 點我 (其它拿水果、動物、音樂家 ... 命名之流的阿薩布魯就甭提了 , 雖然利潤比較高一些) 但組久了也會膩呀、就開始去物色新機殼 , 所以 ... ... ... 嗯 ~ 對 !! 開頭那一段就當作沒看過吧 ` (被毆飛) 酷大師 (CoolerMaster) 在這領域中是知名度極高的品牌 , 而RC-430、RC-370與RC-371似乎是較新推出的作品 , 個別實際裝過幾次之後 , 對RC-371是比較有愛的 ~ 因此底下將以此款型號為主做介紹 , 不過由於其機身結構是一樣的 , 敘述過程中也會適時一併作討論 !! RC-370與RC-371的紙箱如下圖般素色、並簡單勾勒出外型 , RC-430則是彩盒設計 , 只是包裝紙箱都有點大 , 饅頭的125 c.c. 機車踏板塞不進去 ... 囧rz -> RC-371真身特寫 -> 機殼面板的前置功能佔用5.25吋磁碟槽位的最上層 , 迎合一般將PC置於桌下使用的習慣 -> PS. (點擊型號可看圖) 1. RC-430 的 開機 / Reset紐 位於面板中間偏左的位置 , 觸碰面積較另兩個型號略小一點 , 面板造型不合饅頭胃口 2. RC-370 的 開機 / Reset紐 觸感偏硬 , 面板造型略嫌方正、呆板 3. RC-371 的 開機 / Reset紐 則較有彈性 , 面板造型是饅頭偏好的樣式 都採用Power下置的設計 -> 吸震軟墊有利於下置Power進氣 , 並附有一片濾網減少進塵量 , 但只簡單固定而已 , 抱著機殼底部移動時要注意有無手誤而脫落 -> 接著來看看內部結構 , 以RC-371為例實際測得slot檔板與硬碟架間的距離約31cm , 可利用空間蠻充裕的 , 另外在對應CPU腳座的位置有開孔 , 方便改裝散熱器的玩家日後拆裝 -> 機殼上方預留的系統風扇孔位也有加裝濾網 -> 不割手的捲邊設計是一定要的 -> 螺絲包內容物很齊全 -> 進入實務組裝前順邊補充說明一些差異與要點 : 1. RC-430 機身是全黑化、並有透明側板 , RC-370、RC-371 則無 2. 同為特警 (Elite) 系列但 RC-370、RC-371 機殼厚度較薄 , 所以也較輕一些 , 雖不至於明顯影響結構強度 , 不過還是提出來說明一下 3. 如果硬碟架能做側轉90度的設計就更棒了 !! 4. 負責前置功能的線材上有綁束帶 , 解開會比較好組裝 , 因為以佔用5.25吋磁碟槽位的最上層設計而言 , 這三款型號內附線材的長度有點吃緊 , 特別是遇到前置音效排針位於MB左下角時 -> 5. 這三款型號的slot檔板深度過長 , 裝MB前最好先將會用到的slot檔板拆除 , 避免誤傷了MB上的佈線 -> 因為是臨時起意 , 所以只拍了一台組裝實照 , 之前裝好的都交給對方了 , 配備一覽 -> 插播一下 : 偉訓 (hec) 的產品包裝換了 , 小巧的方形彩盒蠻可愛的 , 另外WIN+ Series原本是白牌80plus認證 , 現在550W與這次買的400W已經通過銅牌認證了 -> 各區域整線擷圖 -> 全景 -> 散熱上饅頭還是維持基本對流即可 (遇過部份user總喜歡加一堆系統風扇、又講不聽) -> OK !! 上機了 -> |
|||||||
![]() |
![]() |
Elite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2 您的住址: 地球的上面..
文章: 5,854
|
![]() ![]() 冷空氣上升, 熱空氣下降, PSU專吸地面灰塵... 不解這樣的設計有甚麼好處???.. ![]()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652
|
不是冷空氣下降,熱空氣上升嗎?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1 您的住址: 鬼島-高譚市
文章: 5,987
|
引用:
冷空氣上升, 熱空氣下降 ↑你是故意講反的嬤 ![]() 不過現在機殼真的是洞越開越多看的我好難過 ![]() 忘了那個澳門機殼開箱的網友是誰了,好哈那個澳門機殼 ![]() |
|
![]() |
![]() |
Elite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2 您的住址: 地球的上面..
文章: 5,854
|
![]() 引用:
sorry... 頭昏連基礎的搞錯了.... 一個烏龍.. ![]() 只是不解由下往上吹這樣的設計有甚麼好處.... ![]() |
|
![]() |
![]() |
Elite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2 您的住址: 地球的上面..
文章: 5,854
|
![]() 引用:
是我昏頭搞錯了啦.... ![]() 1. 不能理解開一堆洞的殼.. 2. 不能理解上下式的排風方式, 專吸灰塵??...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1 您的住址: 鬼島-高譚市
文章: 5,987
|
引用:
台灣特規吧... 恐開多除了不好處理對流外,長期下來灰塵影響更容易廢熱囤積... PSU下置是趨勢,這構想也不錯,但孔開太多的殼,想做成 正或負壓都不好做 ![]() |
|
![]() |
![]() |
Elite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2 您的住址: 地球的上面..
文章: 5,854
|
![]() 個人依然遵循偏向這樣的傳統設計方式:
![]() 1. 只要不開一堆洞... 2. 側板別開洞 民用主機板一堆都只有一個PWM接口給CPU用.... ![]() 此文章於 2011-04-30 01:21 AM 被 vxr 編輯. |
![]() |
![]() |
Elite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2 您的住址: 地球的上面..
文章: 5,854
|
![]() 範本:
![]() 簡單, 樸實... 不開一堆洞... 好處理, 簡單的風道循環.... 小弟依然還是偏向這種設計...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2
文章: 3,258
|
感謝樓主辛苦分享!
最近閒閒把yahoo拍賣的四千多咖機殼看過幾遍, 價位從200~30000都有, 當然絕大多數都有重覆到,實際型號應該沒有過千, 這幾天看下來的感想 1.稍有"身價"的機殼psu下置幾乎已成定局 2.似乎流行前面板洞洞裝,黑色機殼佔七、八成已上 3.喜歡在側板或屋頂開洞,有些開的滿目瘡痍不忍卒睹 4.部分喜歡在側板加個大風扇 5.造型設計缺乏質感,廉價機殼很難克服質感四要素中的"材質",但造型上仍舊可以下功夫 這幾天瀏覽的結果,老實說蠻失望的,缺乏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作品, 也難怪有人要發牢騷了~~ 個人比較喜愛的機殼規格和vxr兄比較雷同 1.psu上置(下置優點為重心穩、psu散熱獨立不用吸cpu廢熱) 2.前12cm後12cm,不能多不能少,兩個恰恰好 3.前板不能穿洞洞裝, 上板、側板不胡亂挖洞 4.簡樸、木訥不花俏 5.清理灰塵方便 目前用以下此咖,皆符合條件,用了2年多,內部幾乎沒有灰塵, 只需定期清理前板過濾網,一分鐘就能搞定, 散熱也相當良好,好的對流機制可能比胡亂挖洞更重要, 看遍yahoo所有機殼,居然難再尋覓符合以上條件的產品, 聯力近期(2010~2011)機殼的型設計也有走下坡趨勢, 但其高價產品仍舊有一定水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