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6 您的住址: 台灣苗
文章: 983
|
Extraordinary.Measures.愛的代價。喜歡思考的人不要錯過!
這是一部有意思的片子
你思考層次的不同就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感受 推薦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0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5,452
|
福伯 從當老闆找畢格洛導演 K-19 後我才逐漸感到 他有自主權後真有了頭腦 上部 Cross over 也很棒....這部愛的代價夠巧 剛看完十分鐘上來 就發現這開題 ....
+1 好看 !! ![]() |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Apr 2003 您的住址: tainan
文章: 47
|
請問片名 Extraordinary.Measures 的原意是什麼
如何翻譯與解讀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5
文章: 19
|
http://anntw.com/awakening/news_cen...hp?itemid=12117
"愛的代價"這部片,背後有這麼一段故事: 台灣學者治絕症好萊塢改編拍電影 2010-02-27 18:41:00 台灣醒報 鍾禎祥 15年的辛苦研究,最後治好了一項罕見的絕症。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陳垣崇,帶領他的團隊在美國費盡心力投入龐貝氏症治療研究,成為史上第一個成功以藥物治療遺傳性肌肉疾病的案例。最近,好萊塢將他研究生涯的故事改編,拍成《愛的代價》一片。 「龐貝氏症」是一種極罕見的遺傳性基因疾病,任何年齡都有可能發作,患者會漸漸失去對肌肉的控制,若發生在嬰幼兒身上,甚至可能導致死亡。過去有許多科學家嘗試研發治療方法,但都以失敗收場。 失敗的關鍵點在於,傳統治療方法所產生的藥物最後都被肝臟吸收,無法進到肌肉組織和心臟裡。「原本以為很簡單。」陳垣崇在看完相關研究資料後,以為只要花兩、三年就可以克服這個技術問題,沒想到最後花了15年才成功。 15年間,陳垣崇和他的研究團隊遭遇無數挫折,卻從來沒有出現過放棄的念頭。「每當我們感到挫折時,就會去病房看看患者。」他表示,和龐貝氏患者的痛苦相比,實驗室的小失敗根本算不了什麼。 1998年,陳垣崇和研究團隊完成了動物實驗,當時他感到非常興奮,認為研究已經突破一大步。但沒想到,前方卻有更大的挑戰在等待著他。 因為經費有限,陳垣崇無法大量生產新藥以運用在人體實驗上,最後在千挑萬選下,選出了三位受試者接受實驗治療,卻引來其他龐貝氏症患者的家長抗議。這件事還被紐約時報刊出,認為陳垣崇斷絕了其他患者和家長的最後希望。 陳垣崇說,「那時真的壓力很大。」連美國白宮都打電話來關心,還有家長請美國議員施壓。美國華盛頓郵報記者吉塔(Geeta Anand)看到這則新聞後,花了18個月和陳垣崇進行專訪,將這個故事寫成了書籍出版。最近有好萊塢的電影公司將這本書改編成電影�***名為《愛的代價》。 陳垣崇也親自投書至紐約時報,在一篇名為「無助的醫師」的文章中,表達自己實在是礙於經費不足,並非刻意想奪走其他患者的求生機會。好在最後有大型藥廠加入,才讓陳垣崇和研究團隊的成果,轉為專利藥品,在美國生產販賣到世界。 「這是我最大的遺憾。」陳垣崇望著投影片中的美國藥廠總部,感慨地說,他原本希望這個藥可以在台灣的淡水河岸旁生產,最後卻由在美國波士頓河岸旁的藥廠Genzyme負責。當時因為投資金額太大,沒人敢支持這個計畫,也讓台灣白白丟掉一個發展生技產業的最好機會。 相關報導:商業周刊/話題人物:陳垣崇 人物簡介:陳垣崇: 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人類遺傳學博士。現任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6 您的住址: 台灣苗
文章: 983
|
引用:
應該是指給兩兄妹新藥做近親特別評估 不知道正不正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