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9
文章: 11
|
真慘,中醫在中國已經要滅亡了
難怪中國政府要大力保護中醫,原來中醫在中國已經是瀕臨絕種動物了
<< 放眼中國,能夠望、聞、問、切診斷,能夠辨証論治處方,且有一定療效的中醫大夫,估計衹有1萬到3萬人了>> =============================== 憂患中醫:誰是中醫的掘墓人 1913年,美國醫史學家嘉立森(F.Garrisen)介紹世界醫學史的專著──《醫學史》面世。全書近700頁,但有關中國醫學的內容不足一頁,且有謬誤。 時任中華醫學會會長的伍連德向嘉立森去函質疑,得其回复稱,“中國醫學或有所長,顧未見有以西文述之者,區區半頁之資料,猶屬外人之作,參考無從,遂難立說,簡略而誤,非余之咎。” 為“保存國粹,矯正外論”,伍連德和王吉民耗十六載光陰,編纂一部英文《中國醫史》,維護了中國傳統醫學的尊嚴。 如今,在大約70年的時光逝去后,面對西方醫學一日千里的咄咄之勢,中國傳統醫學在國內的陣地劇烈收縮,面臨著比王、伍二人成書時更為艱難的境地。 王、伍二人,皆西醫出身,他們對傳統醫學的敬意,在今日的西醫身上,往往無跡可尋。 在不少人看來,當今的西醫大夫們,站在“科學”這面旗幟下,代表著先進,代言著文明,他們理應對中醫“玄學”不屑一顧,甚至保持警惕。 也有人指出,百年來的中西醫論爭中,中醫所謂的“落后”、“愚昧”,已被較充分地提出并檢討,而西醫借“科學”之威,對中醫造成的傷害甚至是毀壞,尚未獲得充足的認識和省思。 人們不得不面對這樣的現實:在醫療技術突飛猛進、醫療器械日新月异、葯品种類日益丰富之時,西醫醫生和患者溝通交流的時間趨于縮減,甚至病人會感慨自己在醫生眼中,衹是一部系統運行不正常的机器。 當溫情的醫患關系几乎成為奢求,人們幵始思考:醫學是不是病了?醫學對“科學”的狂熱追求,是不是在導致其背离自己“為病家謀幸福”的初衷? 此時此刻,中醫大夫望、聞、問、切的親和,簡、便、廉、驗的精誠,越發讓人怀念。 可放眼中國,能夠望、聞、問、切診斷,能夠辨証論治處方,且有一定療效的中醫大夫,估計衹有1萬到3萬人了。有人擔心,今后中國人學正宗中醫,要像玄奘取經那樣遠赴异國。 此种焦慮下,多位研究人士得知本刊關注此事,熱情鼓舞,有人甚至抱病將采訪時間從1個小時延長到3個小時,就因為“中醫的事必須要好好談、認真談”,而中醫葯的主管部門──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這兩周來則一直以領導出差為由,婉拒采訪。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39
|
中醫有用超音波,顯微鏡,核磁共振,...這些新科技?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9
文章: 11
|
這個編輯也滿寶的,要救中醫的方法是乾脆對科學宣戰
================= 編后:在有關專家眼中,“科學”在中國經過了泛化、西化与神化。泛化就是將科學定義為一切領域的知識体系﹔西化就是以西方實驗研究科學為標准﹔神化就是絕對真理化与宗教化的傾向。 用這樣的畸化“科學”觀研究中醫,將中醫逼進了理論与資源分配的死胡同。 這种思維方式上的差別,是文化哲學上的根本差別,突破融通很難。 根本上講,中醫有自己的哲學体系,它認識世界、認識生命、認識疾病的方式与西醫有极大不同。 而對這樣的文化哲學,我們還有足夠的智慧去理解、傳承、發揚光大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