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文章: 466
|
"GONE WITH THE WIND" :談『飄』及『亂世佳人』
去年收了亂世佳人的大陸版dvd-----畫質不甚理想.
距若干年前在台南民族戲院看70mm大銀幕的金碧輝煌不如遠甚...... 於是乎看到台製豪華版忍不住又蒐了一套-----這回則從下半部開始看-------嗯,畫質稍好些-------不過這下半段拍得真是好看,原本只是試試畫質, 結果還是熬到半夜又重觀了一遍-----有些小心得-----就把電影跟原著以及相關南北戰爭的其他片子及南北戰爭史也連帶說說....... "GONE WITH THE WIND" 中文譯著用了個很典雅的『飄』字;而電影則索性用更淺白/很八股的『亂世佳人』(好像重點全聚焦及郝思嘉一人) 這兩種譯名其實都有好及有待商榷之餘地. 『飄』當書名,詩意盎然-------倒是頗富風花雪月之美,但只簡單擷取了"風吹"的意象.......卻沒傳達到英文原名那"往事俱矣/隨風皆逝"的悵惘之意,未免美中不足....... 『亂世佳人』則形同將一個史詩格局的大觀照,限縮於郝思嘉的行止-------但由於影片的取向也的確全聚焦於郝思嘉------如此譯法倒也不過不失(略嫌成套而已.) 說到此,可能必須進一步闡釋南北戰爭的本質和其影響才可能進一步了解密契爾女士取"Gone With The Wind"的多重意涵-----蓋,南北戰爭不單純只是一個黑奴的爭議,或是由北方勝利者所闡釋的:"正義陣營的北方解放了種族偏見的南方"的這類偏頗史觀. (像中國歷代寫史也老犯這類毛病------像王莽,最近就有人替他翻案:說他是史上最早的社會主義實踐家-----意圖做翻天覆地的大改革......可惜阻力太大沒成功-------遂被既得利益者鋪天蓋地地鬥臭了千古罵名): 應該說1865年之前,在北美洲這土地上曾並存過不同文化的兩個陣營. 一個是封建莊園式的南方諸州-------承襲了歐洲老祖宗的習俗、生活方式、士紳文化及農業經濟. 另一個則是工業高度發達的都會文明------一切向錢看的後起之邦. 南轅北轍的尖銳對立/利益相衝突,事實上才是南北戰爭真正對幹的主因. 經濟因素當然是一大關鍵: 北方垂涎南方的廣大消費市場,所以趁解放黑奴這一舉措,乘機摧毀南方根深柢固的封建莊園式經濟,以其為腹地吐納北方旺盛的工商產品. 但更重要因素是美利堅合眾國以十三州的聯邦形式成立後,一直處於極不穩定的狀態──各邦間吵吵鬧鬧/威脅分裂的情況不時上演........ 北方之所以決定動武,骨子底是想一勞永逸/徹底解決這國家分裂的老問題. (也因此,在南北對幹時,也仍有不少州是保持中立的騎牆派-------故而北方於起初的戰況不利時仍咬牙死撐------蓋若不如此,則美利堅合眾國是遲早散架也) 亂世佳人首段,很花心思/窮極奢華地營造了南方於戰前------歌舞昇平的南方莊園生活. 但只是由物質的層面來鋪陳南方曾有過的富麗堂皇;對原著小說中曾如繡花織錦般/一路巧綴的南方上流階層的士紳面貌及精神層次卻草草帶過..... 以致偶而出現的一兩幕關鍵場景,因缺乏前因後果的鋪陳不免就顯特別突兀. (譬如郝思嘉的第二任丈夫出面替她討公道而丟了老命那段......;這個場景是特別重要的環節------完全是要彰顯南方士紳人格的靈魂 -------也即,榮譽重於一切的"騎士精神". 郝思嘉之所以執迷不悟的迷戀艾思禮,而徹底排斥白瑞德,由某種角度來說倒也超乎愛情意涵之外..... 而是追究騎士精神之有無------艾思禮絕不缺,而白瑞德-----則沒半點影子.(當然,這是始終不夠慧秀的郝思嘉識人不明的罩門之一;白瑞德於他那遊戲人間的偽裝下其實是一不折不扣的noble knight------義舉不勝枚舉.........) 南方上流社會那歐陸式的深厚文化質素,這在小說中連篇陳述-----而電影則只能蜻蜓點水/草草帶過的鋪陳差異--------其實是這兩者中旨趣各殊的一大癥結 "gone with the wind"所慨嘆的不止是以往南方的繁榮隨風而逝-------更是南方文化中的高尚精神也往事俱矣了........ 評論美國的外籍觀察家最常論道:『美國是個沒有貴族的國度。』勉強要說:『.........就只是幾個靠礦產石油和鐵路暴富的老家族充數......』 但若細究南方諸邦曾有過的瀲灩風華,便知此乃大謬--------也就是說南北戰爭不只碾碎了南方的抗爭,更完全消滅了南方文明另類文化發展的可能...... 也就是說,當初的南方諸邦若不曾被歷史掃除--------今日會發展成甚麼面貌呢?! http://www.wretch.cc/blog/aubreysgchen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Andrew Blake 的攝影棚
文章: 9,201
|
拜讀 aubrey 大精闢的見解,
擇日再來複習一遍 .... ![]()
__________________
[YOUTUBE]8-EzAew1U98[/YOUTUBE]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197
|
想利用電影學英文,挑到GONE WITH THE WIND及SOUND OF MUSIC,從錄影帶時代就擁有這兩部影片,後來VCD再買一次,DVD時又一次。
反覆看過不下幾十次,許多俚語好像不是正統的英語。 此文章於 2009-01-18 02:05 PM 被 popo5201 編輯.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文章: 466
|
1938年,『亂世佳人』的卡斯爭奪戰成了美國全境的熱門話題.據說當時好萊塢上得了檯面的明星無一遺漏地全投入這試鏡大戰,企圖搶佔這鐵定影史留名的一席之位.
結果號稱當時好萊塢第一花旦的貝蒂戴維斯,也沒能過王牌製片塞茲尼克那關-------在爭取郝思嘉之角色戰中灰頭土臉地敗北. 她之所以敗給由英格蘭遠道而來/算是一匹大黑馬的費雯麗;據說是因她與color film八字不合------在彩色鏡頭下黯然無光(而亂世佳人正是以豪華絢爛的新藝綜合體做號召). 於是在貝蒂及一干大牌明星的極力反彈的炮火轟隆之下........以克拉克蓋博、哈薇蘭、李思利霍華等一票超級巨星居首眾"月"拱星般力挺費雯麗這好萊塢新面孔的陣容於焉成形. 華納片廠為了安撫貝蒂的忿忿不平,於是火速籌拍了新片------以免她情緒一發不可收拾-----當即找了藝術片鎮山寶的威廉惠勒為她量身打造了同是以戰前南方為背景的另部鉅片,並咬定就在這一年搶先推出-------以保住貝蒂的聲勢及顏面. 惠勒當時正火熱追求貝蒂當中-------華納這一提議豈不是正中下懷-------於是使出混身解數拍出了一部絕不遜亂世佳人的大傑作『jezebel紅衫淚痕』. 因此有人說貝蒂與惠勒正情火炙熱下合作的三部名片:小狐狸、The Letter 及紅衫淚痕可能是他倆人各自最好的作品------也即影史豔稱的貝蒂-惠勒三情書 . 這片子,"紅衫"是關鍵重大的意象-------照理講,應該是以彩色影片來表現才會特別醒神-----但正如前面所述,貝帝在color film下是大大吃虧. 於是華納也全盤讓步---------影響所及,七十年後的今日之所見------那襲引來惡運,更令男女主角生離死別的紅衫,在黑白色調下只顯一片污黑------不免就是這部幾乎無懈可擊之作品的唯一小缺點了. 之所以會提到『紅衫淚痕』這片子; 一來與『亂』片的卡斯有關;二來這正是我看過的描繪南方上流社會最神采畢現的好片;正好可與亂世佳人相參照------這說來話長且容後再講......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3 您的住址: 台灣新天鵝堡
文章: 2,336
|
抱歉,我的看法完全相反
話說有人提到"亂世佳人"這部影史最偉大的作品,
身為電影正規生的我,居然還沒看過真是汗顏啊! 趁過年這些日子趕緊找來惡補,順便分享觀影所得到的心得, 兄臺說亂世佳人最令人感傷的地方,就是那段逝去的美好傳統, 但說實在的,現在歐巴馬上任後,我還是可以嗅到本片那股政治不正確的味道, 偏偏這種政治不正確的電影,總是能激盪出最燦爛的藝術花火, 亂世佳人之所以會想找回那個充滿紳士、淑女以及黑奴的時代, 多半跟白人種族主義脫不了關係,白人至上,蓄黑奴作為勞動力, (更別提第一位黑人奧斯卡得主由本片誕生後,就飽受歧視找不到工作) 而且裡面號稱的紳士跟淑女,我看形象都被郝思嘉跟衛希禮這兩個人給破壞光光了, 前者這個傲驕女,大概是我看過影史最潑辣的一個人了,動不動就生氣還愛甩人巴掌, 如果性格決定命運是鐵律的話,那她這個黑寡婦、掃把星真是夠名副其實了, 不但死了一堆老公,連自己爸媽跟女兒都剋死,難怪白瑞德要離開她,以免遭到牽連, 但也因為她這種死拉不下臉的自尊心,造就了大螢幕史上最經典的剽悍角色, 影響後世無數的作品,凡是有叫史嘉雷的,通常都是高傲、獨立於世的化身, (大友克洋的蒸氣男孩裡面有完整的移植) 而且費雯麗精準到位的演出,我很好奇當年奧斯卡誰敢跟她爭鋒? 她演少女,有少女的天真也有少女的驕氣,演人婦則添增一分世故, 但白瑞德說的對,她始終是個小孩,遇到得不到的東西,就直接躺在地上哭鬧要糖吃, 在中段的時候,她因為飢餓而跑到田裡去啃生的紅蘿蔔,讓我不禁揣測, 真正擁有過飢餓經驗的奧黛莉赫本,如果早生十來年的話,是不是能取代她的演出? 但是還好不是奧黛莉赫本來出線,因為她演不出這種頂天立地的傲骨, 本人或許性格傲骨,但她的甜美形象卻不適宜做這樣的演出, 藉此也可以順便檢討妮可基嫚在澳大利亞的表現,不是妮可不夠認真, 而是被她角色的母愛給沖淡掉,那種需要在亂世存活下來的堅強意志力, 然而又不是像神女那樣般的犧牲,簡單來說就是普通良家婦女而已。 其實我不太欣賞衛希禮的君子形象,最主要來自他們幫郝思嘉報仇的橋段, 他們君子的部分就是動私刑,然後不告訴淑女而已,真是有禮無體的好樣本, 難怪那個世代會滅亡,而我一點都不覺得那個時代應該要復僻。 而且美國整個開拓史也沒有屬於真正的貴族吧~都是清教徒去打天下,然後變成暴發戶自命甚高, 每當女主角在咒罵北方佬洋基去死一死的時候,我就會想到如果把"洋基"一辭改成"國民黨", 大概也說的通,也挺符合情境的,魏德盛在小導演日記裡,最痛恨人家說: 他們台南人都是沒落貴族,在這種絕妙異曲之下,也算是個趣事。 相較之下白瑞德的玩世不羈跟梅蘭妮婉如天使般的聖潔情操, 與郝思嘉的傲嬌性格,和衛希禮的正人君子形成了一種瓊瑤式的完美平衡, 二秦二林的四角關係,帶給後世創作上無限的延伸,像是東京愛情故事就是一例。 再來是場面的部份,不知是因為預算還是本來的創作意念如此,當北軍來襲, 我們只看到慌張逃命的場次,卻沒正式看見軍隊進駐,頂多就是一些暴徒殺人放火, "亞特蘭大在燃燒"!以及撼動人心的傷兵大集合,再次點出戰爭的殘酷,無論出發點有多正義, 相較近年來特效技術的成熟,無論是搶救雷恩大兵,還是魔戒系列,甚至是赤壁二, 很直接地以血腥呈現殘酷,其實本片更技高一籌,且不易令人麻木, 看郝思嘉她畏懼傷兵截肢那段的反應,就跟一般人的反應一樣:惡人無膽! 然而看到滿山滿谷的傷兵時,我突然想到當年921大地震後,滿地的屍首陳列在那裡, 在屆滿十年後的現在,怎麼會沒人用這個台灣史上最大的劇變,來創作撼動人心的的史詩傑作呢? 而是去追尋根本是無關痛養的,抗日或是先民之間的械鬥,難道是一種怕挖疤的心態作祟? 光草嶺走山或是南投酒廠的大爆炸,恐怕都可以營造出極佳的視覺效果,為何沒人動筆? 多半原因是出自於製作成本吧! 說到製作,亂世佳人立下一個極佳的典範:徹底的製片制, 換過三個導演�***子風格還是能如此統一,製片人大衛真是了得,再者本片之所以能傳世, 配樂絕對功不可沒,浩瀚的音樂氣勢就如同郝思嘉的傲氣,那個辨識度極高的旋律, 好的故事+好的演出+完美的配樂,注定讓這部片永垂千秋,鐵達尼號也跟它一樣, 三幕最精采的剪影:1.父親解釋土地的價值,2.請老天作證,永不飢餓(結果下段真的給我殺人=.=///), 以及3.回家,讓史詩味油然螢幕之上,而無須千軍萬馬輔佐。 在這種極度揭露戰爭殘酷的電影,日後卻又遇上第二次世界大戰,真是不勝唏噓啊! 與其說亂世佳人都在浸***過去的美好,不如說真正讓它耀眼的,是郝思嘉打不斷腰桿的韌性。 (或自尊,傲驕女>_<,簡直是太上皇后級的公主病,爸媽怎麼寵的啊?難怪只有白瑞德那隻野獸才壓的住。) 還有一件是讓我困惑:這片原版是彩色還是黑白的啊!如果是黑白的,那個修復版也太強了吧~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4
文章: 801
|
原版就是彩色的了
這部戲可以說是跟Birth of nation並列兩個最重要又最種族歧視的電影... 當然...亂世佳人好很多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02 您的住址: 新北市
文章: 1,041
|
![]() 我還真沒想到亂世佳人有一個傲嬌女
只記得當初看的時候郝思嘉與白瑞德的對話讓我超歡樂的 片子雖長,可是不悶,有笑有淚,配樂又好聽 而且費雯麗的演出極精彩,只要畫面上有她,目光就不自覺得被吸引過去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3 您的住址: 台灣新天鵝堡
文章: 2,336
|
1939就有彩色片嘛!為什麼羅馬假期是黑白的?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4
文章: 801
|
引用:
綠野仙蹤也是彩色的阿.... 也是39年出產的 黑白片一直到50年代後期才慢慢消失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3 您的住址: 台灣新天鵝堡
文章: 2,336
|
引用:
這叫"省小條,開大條"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