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05
文章: 67
|
新手玩家的夥伴:MSI R4830 OC Edition
ATi Radeon HD4830系列顯示卡,想必是目前中高階產品比較符合效能價錢比的,尤其是現在這種做三天強迫休兩天的工作點上,錢的運用是更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啊!HD4830的好,我想大家都知道,台灣MSI更讓"好,還要更好"的理論推上來,推出了MSI R4830 OC Edition的ATi Radeon HD4830顯示卡。
從外觀配置上可以看出,搭載了自家的雙層鋁製鳳梨扇,一樣需要使用6-Pin PCI Express電源輸入,至於系統規格部分,則可知道核心GPU時脈比標準的HD4830提高10MHz,其餘規格也有比標準HD4830提高一些。記憶體方面則採用Hynix的記憶體,配置為512MB/256Bit,核心採用RV770台灣2008-38周製的核心。這篇文章也是跟以往慣例相同,所以先針對3DMark 06 以及 3DMark Vantage兩個部分做測試。下一篇文章才會對遊戲方面做實際測試。 所以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張OC Edition的外觀吧! 外觀,使用MSI的怪異鐵甲戰士,看起來真是像300壯士裡面手臂上有刀的那隻肥肥... ![]() 翻過來背面看一下支援資訊,Vista 支援是一定要的啦! ![]() 外盒設計與MSI R4670趙雲板一樣大,所以盒子上方也設計了一個把手可以提回家。 ![]() 這外盒設計與R4670趙雲板一樣,所以一樣也是採用開喜餅盒方式,將塑膠罩打開。 ![]() 配件一覽,連結線材也是比標準版多上那幾條線,雖然不常用到,不過還是附上了。 顯示卡主體、一個DVI-D轉D-Sub 15Pin、快速安裝說明文件兩分、驅動光碟一張、還有色差輸出線與S-Video、同軸梅花端子輸出線。 ![]() 再讓我們看看多出來的幾樣配件吧! ![]() 顯示卡的正面,採用MSI自家的雙層全鋁製散熱器,電源輸入部分則沒有散熱片覆蓋。 ![]() 顯示卡的背面,看起來比公版卡的4830簡陋很多,不過卻可達到相同的效能。 ![]() 這次MSI將檔版設計為占用兩個Slot,並且在第二個Slot上開洞,增加散熱外,也讓使用套裝機的夥伴們能知道此顯示卡是MSI OEM的。 ![]() 支援ATi Radeon HD4830的CrossFirreX技術,最多可連接達三張顯示卡。 ![]() 電源輸入側,可以看到採用4+1向電流穩定輸入設計,所以可提供較穩定的電流給RV770繪圖核心。 ![]() 對內連接的PCI-Express x16,支援PCI-Express 2.0的規範。 ![]() 可以看到此散熱片並沒有覆蓋到記憶體上方,所以對於記憶體的散熱並不是這麼的完善。 ![]() 風扇的固定採用一組X型背板固定,讓顯示卡不會因鎖點而彎曲。 要拆散熱器,就先將上方的四根彈簧螺絲卸下後,即可將散熱器拆離。 ![]() 將散熱器拆下後的版卡概觀,正面對於核心的拉線非常的明顯且漂亮! ![]() 繪圖核心與周圍的記憶體佈線一覽。 ![]() 電源輸入濾波整流一覽,可以注意的是MSI並未採用目前較多廠商採用的全鋁殼固態電容,而在第一級濾波使用電解電容。 ![]() 顯示端子輸出的佈線一覽,真的很漂亮呢! ![]() ATi Radeon RV770繪圖核心,2008年第38周台灣製造。 ![]() SAMSUNG-K4J52324QH-HJ1A 1ns的記憶體,照SAMSUNG官方的數據,可以到1000MHz沒問題。 ![]()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05
文章: 67
|
這是MSI自己的全鋁製散熱片,風扇葉片的角度似乎有設計過,感覺比較安靜。
![]() 連銅底都沒有的鋁製散熱片,這是想說ATi Radeon HD4830溫度很低嗎? ![]() 風扇不具備風扇轉速偵測,以及PWM智慧電源控轉。 ![]() 測試平台一覽: 處理器 AMD Phenom x3 8450 @ 2.1GHz 主機板 ASUS M3A32-MVP Deleux ( AMD 790FX + SB600 ) 顯示卡 MSI R4830 T2D512-OC ( 512MB/256Bit ) 記憶體 Apacer DDRII 667 1GB X 2 硬碟機 Seagate Barracuda 7200.4 40GB 光碟機 ASUS DRW-1608P3S 電源供應器 Seventeam 350W ST-350BKV 散熱風扇 ASUS V60 Mod 作業系統 Windows Vista Ultimate 32Bit 驅動程式 MSI光碟內附的驅動程式,由GPU-Z得知為8.10版。 ![]() ![]() CPU-Z以及GPU-Z資訊。 CPU-Z版本為1.43繁體中文版,GPU-Z為0.30正式版。 ![]() 接下來就是照慣例的3DMark 實測數據。 所以先以3DMark 06來做測試。 全部預設的設定值,開始賽跑囉! ![]() 3DMark06分數為9785 3DMarks,果然好的CPU差異泛大啊!。 ![]() 跟R4670趙雲版一樣的狀況,設定的選項中並沒有看到1440 x 900的解析度,所以測試就直接改成1600 x 1200的解析度來做測試。 其他設定分別是 反鋸齒關閉,三線性濾鏡開啟。 ![]() 3DMark06分數為9351 3DMarks,看來解析度的影響算是還好而已。 ![]() 接下來,將反鋸齒改為2x,其餘設定均與前者相同。 ![]() 3DMark 06分數為8618 3DMarks。 ![]() 設定一樣,1600 x 1200,反鋸齒改為4x反鋸齒,濾鏡維持為三線性濾鏡。 ![]() 3DMark06分數則降到7902 3DMarks。 ![]() 3DMark06最後一組測試,將反鋸齒改為8x,不過其餘與上者相同。 ![]() 分數小降一些,到7014 3DMarks。 超過4x取樣全景反鋸齒後,對於FPS的影響似乎就開始變小了。 ![]() 3DMark Vantage部分: 所有設定值維持預設,進行Performance選擇的測試。 ![]() 3DMark Vantage在Performance設定下,分數為P5351分。 ![]() 接下來就請期待第二篇啦! 新手玩家的選擇:MSI R4830 OC Edition遊戲實測 ( Crysis Benchmarking + Lost Planet Extreme Condition + F.E.A.R. + Need For Speed Most Wanted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