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4
文章: 379
|
請教個西方哲學和佛教哲學的衝突問題
笛卡兒說, 我思故我在
佛教的四法印則說, 諸行無我 從字面來看雙方是有衝突,但是實際意思有無衝突? 另外想請問諸行無我的解釋 上網查了許多解釋,解釋不難找,問題是解釋的網站很多, 但每種解釋都稍有不同的地方 不知道哪個對 麻煩佛教前輩指點,感謝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6
文章: 385
|
不是衝突。只是注重的先後不同而已。
我思故我在。是起頭,不瞭解自己就沒有後來的發展。 最後就到了無我。因為瞭解到個體只是依附在群體之中而已。 這個和武俠小說相同。開始要靠寶劍,進入一個境界以後就可以化樹枝為寶劍。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159
|
由"能顯色者 是心非眼"這句,
確實是講有真我的東西,而不是"無我"! 如果都講無我那誰還要修行? 所以跟我思故我在的這種在"基本認知上",是相同的方向, 會講無我是因為"非空非海中 非入山石間 無有地方所", 沒有任何地方可以找到,所以說無我, 因為只要心生起了一個念頭"有真我", 這個念頭就已經脫離了心, 或者心生起了一個念頭認為"無我", 這個念頭也是脫離了心, 所以沒辦法用任何方式指陳出來, (在已經脫離的心當中找什麼真我?) 但是有的人又能知道有, 於是就在"沒有任何方式"+"卻又知道有"之間產生矛盾, 有的人偏左邊那個,因為沒有任何驗證方法,所以就斷定沒有了, 有的人偏右邊那個,可是又因為沒有任何驗證方法, 所以又分向兩種路, 一種認為那是神的秘密,託為神,當作解決方案, 另一種就是親身去體驗,堅持想辦法去找答案了! 這兩種還產生內鬥,信神的人認為,你不能竊取神的東西. (最早,左派跟右派的差別,好像就是從"程序論"跟"結果論"來分的) 其實一路上也沒有"內鬥",都是只有一方在亂, 斷定沒有的人認為無神論,於是就跟信神的人鬥, 然後信神的人又認為那是神的秘密,所以常認為別人是撒旦, 所以哪一邊的人在求知的路上中止了?應該夠明顯了吧? 可是懂佛教教義的人又為什麼大部份都說"無我"? 因為你跟笨蛋講"有我"他聽不懂的,聰明的人又自然會懂, 所以不需要跟聰明的人講"有我",要度比較需要幫助的人. 還有就是早有預言以後都會盛產很多"假佛", 他們就是倡導有真我,我就是真佛, 但這個又不需要對智者說, 所以當然都是要來騙笨蛋的! 說"有我"很容易起心動亂, 說"無我"反而比較能夠平息這個動亂的心, 當然還有很多原因啦,那個就智者自己知道了.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2 您的住址: 書堆中
文章: 2,387
|
簡單的說笛卡兒所強調的"我思故我在"是從知識論層面來討論,而佛教所講的"無我"則是從修養論層面來看。因此,兩者所探討的方向不一樣,所以,也就沒有所謂的衝不衝突的問題了。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7
文章: 173
|
"我思故我在"這命題可以放在本體論&知識論的脈絡下來看
一方面他處理了知識論基本議題:沒有知識存在 就算有知是存在,我們也沒有辦法辦法去認知 就算我們有辦法去認知知識也無法傳遞 "我思故我在" 至少有一個"我在"這個知識是存在的 所以知識懷疑論就受到反駁 二方面他處理了本體論基本議題:這世界沒有東西存在 依照"我思"論證 至少有一個"我在"是存在(BEING)的 所以本體懷疑論就受到反駁 至於無我 我們先用這個解釋來理解 "諸法無我:意指世間諸法,無論有為、無為,皆是緣起幻有,並無恆常不變、獨立存在之實體或主宰。世尊殷勤囑咐:應於二六時中觀照「無我、無我所」。此色身乃四大假合之幻軀,凡我之物皆是為我所用,非我所有。若真有我,何以我之心緒、生死皆非己能掌控?足見「我」無從主宰「我所有」,有「我」即生對立,而我執則為一切眾生之通病,唯有放下我執,方可覓得真我。唯有了知無我,始能與世界和平共處。" 然後放在本體論的架構來看 本體論不外乎可以得出這數種結論 實在論:所有的東西東存在 觀念論:只有觀念存在 懷疑論:沒有東西存在 所以無論思想是在懷疑論,該好與"我思"論證相矛盾 ================================== 那你說這兩個說法是茅盾的 在語意上是沒錯的 問題是你這樣比較很奇怪 本來就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思想是以整個脈絡體系呈現的 EX:佛教的惟識宗 狄卡爾系統 康德系統 黑格爾系統 你該做的事情應該是去理解人家一整個想法 而不是拿兩個論證來比較 這樣意義不大 對你沒蝦密幫助 我會建議你讀完一本佛經 OR 看完一本哲學概論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4
文章: 379
|
感謝幾位前輩的回答
小弟還有幾點觀念想要弄清楚 1. 所以佛教沒有所謂的"真我"? 這裡的"無真我"是指沒有靈魂, 人死了就死了 2.如果第一點成立, 輪迴的觀念又由何而來? 這豈不是自相矛盾? (還是說真佛不講輪迴只講涅槃?) 感謝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7
文章: 173
|
引用:
佛教有幾宗? 佛教宗派之間的想法差異很大 該說所謂的佛教應該是那一段時間的印度思想史 然後你去查一下中國佛教史 傳到中國之後又雜揉了多少東西進來 創立了多少宗派 這一大堆東西 被總和為佛教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4
文章: 379
|
引用:
在下是單指印度佛陀時期的佛教 不是參雜中國思想之後的佛教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卡拉巴星球
文章: 1,499
|
能了解佛教的無我至少是須陀洹行者了。要先了解佛教講的"我"是五蘊輾轉相依、五蘊合和的標籤。關於佛教哲學與西方語言哲學分析的比較,我剛好在blog貼了幾篇中觀哲學,來這裡參考一下吧:
http://www.wretch.cc/blog/dennischiu 在"無我觀"那篇裡也有"諸行無常"的解釋,不過前提還是要先深入了解四聖諦,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慢慢來 此文章於 2008-09-30 09:26 AM 被 cool810 編輯.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6 您的住址: 人群中
文章: 4,214
|
哲學:探討一個人從出生的死亡的價值,以及相對於個人,整個社會的互相影響
人生是時間線段,社會是無盡的時間線段所複合一條長繩(或數條) 宗教:相信出生之前還有你,死亡之後依然延續...雖然在出生與死亡之間宗教與哲學是互相混合的,但因為立足點的不同,宗教在生前死後尋找真理,當然對存在的的看法就有不同的理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