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2 您的住址: 地球台灣,或者…夢裡
文章: 2,824
|
印度片「阿育王」出租店上架
在亞藝租到的,因為這個名字似乎以前在課本中有學過,所以拿回家看看是瞎米碗糕,還蠻有意思的,劇情比「寶萊塢生死戀」豐富些,有些戰爭場景應該也還不錯(雖然印度MTV式的拍攝手法真的太氾濫了),可惜台灣的D5規格真的蠻差的,不大看的出來場面。
找了一下相關網站資料,只有找到大陸的簡體版介紹( http://www.cnave.com/news/viewnews....=3725&year=2003),似乎還曾得過"奧斯卡外語片"?! 而且看起來大陸版的規格還比台灣的好~~~ ![]() ![]() 終於體會到李登輝說的:「身為台灣人的悲哀」的真諦~~ ![]() ![]() 此文章於 2004-05-20 10:43 PM 被 goalgoalgoal 編輯.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Nov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縣
文章: 303
|
講孔雀王應該知道的人比較多,印度片應該參雜了許多歌舞吧
第一個統一印度使之成為大帝國,他的前半生很像中國秦始皇(殺人無數) 連自己的手足血親也殺了快百人吧 但後半生皈依佛教,成為佛教的大力推廣者 佛教能成世上三大宗教之一他功不可沒
__________________
禍福相倚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Mar 2003
文章: 778
|
![]() 引用:
那麼台版有上演嗎?? 因為這大陸版封面蠻吸引.可惜沒有買進來看 可能台灣沒什麼票房的院或是沒有登上院線 許多DVD都簡單發行出租版啦. 很可惜壹樣要發行為什麼配置規格都要縮水?? 這張應該是大陸發行6區正版.香港有賣(中文書店) HK28減價時HK15就可以買到. 港產國語片現在都是看大陸發行的.如""救命 李心潔主演的,都已經發行了 不過是真實事件的恐怖片. http://www.komathemovie.com/ ![]() http://www.cinespot.com/cnewfilms(koma).html 香港正熱映中 http://www.cnave.com/productdetail.php?pid=88811 大陸已經出版了 ![]() 不過港3版應該比較好! 此文章於 2004-05-21 12:47 AM 被 alextokyo 編輯.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Mar 2003
文章: 778
|
![]() 刪!!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納西色斯湖畔
文章: 6,987
|
記得好像某人有買中國版
![]() http://www.layoyo.com/cgi-bin/ncomm...=251&LANGUAGE=2 我對印度文化很有興趣, 印度是文明古國, 即使中國仍然是受其影響, 在中國許多古籍中都有印度文化的遺跡.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 其實是來自印度神話中的神猴哈紐曼. 最近正在讀"印度兩大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 以後還想找些印度神話或歷史故事來看. 印度史詩中的故事, 假如拍成電影一定很不錯, 可惜印度拍了幾次好像都不太成功. "摩訶婆羅多"中潘達閥和庫拉閥兩大宗族的戰爭, 人物個性突出, 戰爭場面雄壯浩大, 比特洛伊戰爭和魔戒戰爭好看甚多. 昨晚讀到聖雄皮史麻奮戰身亡, 場面悲壯令人痛苦流涕......... [阿育王](Asoka, 2001)的一區DVD........ ![]() "摩訶婆羅多"曾經由法國劇作家Jean-Claude Carrière改編成舞台劇(有時報發行的中譯本), 後來被英國導演Peter Brook拍成迷你影集, 評價好像還不錯........ ![]() 此文章於 2004-05-21 11:19 AM 被 PromLin 編輯.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Apr 2004
文章: 89
|
to PromLin大
數次聽你提到 印度兩大史詩 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 聽起來很像佛經 ![]() 但小弟聽你這樣講 好像頗精采 請問那個在一般書店都買的到嗎 價格大概多少阿 恩 還有那是什麼樣的書阿 實史麼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納西色斯湖畔
文章: 6,987
|
"羅摩衍那"(Ramayana)和"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是古印度的兩大史詩, "羅摩衍那"敘述羅摩王子冒險和戀愛的故事, "摩訶婆羅多"則敘述婆羅多王朝的歷史和戰爭的經過. 這兩部史詩都很長, "羅摩衍那"大約是"伊里亞德"的兩至三倍, "摩訶婆羅多"更長大約是十一倍, 在台灣和大陸都沒有全譯本. 大陸有詩體和故事體節譯本, 也有某章節的選譯本. 台灣則有糜文開翻譯的故事體譯本, 最近商務有再版, 也就是我目前在看的讀本. 這兩部史詩的內容很複雜, 待會再找資料補充.
![]() (資料來源: http://www.eslitebooks.com/cgi-bin/...D=2910431552000) 印度兩大史詩 作者/ 糜文開 出版社/ 台灣商務 內容簡介: RAMAYANA《羅摩耶那》和MAHABHARATA《摩訶婆羅多》並稱古代印度兩大史詩。 這兩部史詩,非但是文學的偉大傑作,更是印度古代社會的生活習慣、宗教信仰、政治設施、道德觀念以及哲學思想的活的記錄,有著印度智識的百科全書之稱,在印度的地位,超過各種著作,取得了經典的資格。 兩大史詩的卓絕的詩篇包有幾乎古代印度的全部歷史,兩者的結合,完成了一幅古印度生活的真實而生動的圖畫。 此文章於 2004-05-21 04:00 PM 被 PromLin 編輯.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納西色斯湖畔
文章: 6,987
|
《羅摩衍那》(Ramayana)
(資料來源: http://www.angelfire.com/zine/sychinese/11_ramayana.htm) 梵文是Ramayana,意思是《羅摩傳》。羅摩是印度古代一個傳說中的人物,後來在人民群眾中逐漸被神化。是否真有這樣一個人,現在還無法回答。 這是一部史詩,是蜚聲全世界的印度兩大史詩之一。在印度文學史上被稱作『最初的詩』。它是用梵文,更精確一點說,是用史詩梵文寫成的。全書是詩體,詩律幾乎都是輸洛迦(意譯為『頌』),即每首 2行,每行16個音節。 作者 傳說是 Valmiki,音譯是跋彌,意譯是蟻垤。有沒有蟻垤這樣一個人?這是一個老問題,答案很分歧。統觀全書,雖然寫成的時代不同,書中有老成分,也有新成分;但是基礎部分文體大致是統一的。因此很可能有一個作者對全書加過工,這個作者就是蟻垤。 成書年代 《羅摩衍那》最初只是口頭流傳,增增刪刪,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寫成以後,仍無定本。大家公認在全書7篇之中,第1篇和第7篇晚出,第2篇至第6 篇是全書較原始的部分。因此,這一部包括將近兩萬頌(舊本約兩萬四千頌)的大史詩決不會成於一時。估計最早的部分可能成於公元前3、4世紀,而最後寫定則在公元2世紀,前後約經五、六百年。 主要情節 全書寫的是Rama羅摩與妻子Sita悉多悲歡離合的故事。篇幅之所以這樣大,有兩個原因:第一,同印度其他古籍一樣,插入了不少的小故事;第二,描繪自然景色、戰鬥場面等花費了過多的筆墨。全書內容大體如下﹕ 第一篇《童年篇》 開首是一篇類似楔子的東西,介紹成書經過和全書內容。接著講本書主要故事。十車王Dasarath無子,請鹿角仙人舉行求子大祭。天神全都來到祭場。他們商議請大神毗濕奴下凡剪除羅剎王-羅波那Ravana。毗濕奴化身為4,降生為十車王的4個兒子﹕羅摩、婆羅多、羅什曼那Laksmana和設睹盧祇那。大梵天為了幫助毗濕奴,要求眾神創造獼猴,助羅摩平妖。大仙人眾友來到十車王朝廷上請他派羅摩去降魔。羅摩和弟弟羅什曼那隨眾友出走,剪除了妖魔,來到遮那竭王朝廷上,羅摩拉斷神弓,同悉多結婚。悉多是遮那竭王從壟溝裡揀起來的女兒。 第二篇《阿逾陀篇》 主要講十車王的宮廷鬥爭。十車王年邁,決定立羅摩為太子,繼承王位。但羅摩的後母-吉迦伊玩弄手段,脅迫十車王把羅摩流放,讓自己的兒子婆羅多即王位。羅摩是孝子,堅決執行父王的命令。悉多是賢妻,一定要陪羅摩流放。羅什曼那是好弟弟,執意陪侍兄嫂。於是 3人辭別父母,出發到森林中去,流放14年。波羅多也是好弟弟,無論如何不願登上王位。他率領大軍到森林裡去,勸羅摩回國。羅摩不肯,把自己的一雙鞋交給婆羅多,作為替身。婆羅多捧雙鞋回國,代羅摩攝政。 第三篇《森林篇》 描繪羅摩等 3人在林中的生活。林子裡到處是羅剎。他們行兇吃人,攪得大家惶惶不安。居住在林中的人們懇請羅摩除怪安民。楞伽城之首羅剎王羅波那的妹妹首哩薄那迦來到林中,愛上了羅摩。羅摩把她轉介紹給羅什曼那。羅什曼那一怒割掉了她的鼻子和耳朵。她先求救於弟弟伽羅。隨後又逃往楞伽城,慫恿羅波那來劫走悉多。羅波那命令小妖化作金鹿,引開羅摩,乘機劫走悉多。羅摩兄弟在林中到處尋找悉多蹤跡,遍詢樹木、小河、山丘、野獸,沒有得到確切的答覆。他們倆後來遇到了金翅鳥王,才得知悉多下落﹕她已經被魔王羅波那劫至楞伽城。金翅鳥王力勸羅摩與猴王聯盟,共同營救悉多。 第四篇《猴國篇》 主要講羅摩與猴王結盟的故事。羅摩與羅什曼那來到般波湖。爛漫的春光逗引起羅摩思妻之情。他們兄弟倆在這裡碰到神猴哈奴曼Hanuman,並在哈奴曼力勸之下同猴王須羯哩婆Sugriva結盟,互相約定﹕羅摩助猴王殺死其兄波林Vali,奪回王位;猴王則幫助羅摩尋找妻子。正在此時,波林來同猴王搏鬥。羅摩隱身樹後,用暗箭射死波林。接著就給猴王舉行灌頂(加冕)禮。但猴王復國以後,沉湎於酒色之中。羅什曼那罵上門來,他才翻然憬悟,立即派出猴兵猴將,到大地各處搜尋悉多蹤跡。哈奴曼被派往南方,他在途中遇到金翅鳥王的弟弟僧婆底。僧婆底告訴他親眼看到羅波那把悉多劫往楞伽城,羅摩於是率猴兵來到海邊。他派哈奴曼過海去偵察。哈奴曼一躍過海。 第五篇《美妙篇》 哈奴曼跳過大海以後,來到楞伽城Lanka。他變成一隻貓,潛入城內,到處探視。最後來到王宮的御花園,發現了被魔王囚禁的悉多,並親眼看到悉多堅貞不屈、抗拒魔王引誘的情景。他乘看守悉多的羅剎女離開的時機走到她跟前,把羅摩的表記交給她。為了想試一試魔王的威力,他大鬧楞伽城。最後他被魔王擒住,尾巴被繫上了燃燒著的東西。他伺機逃脫,所到之處,烈炎隨之,火燒了楞伽城,然後縱身跳過大海,向羅摩覆命。 第六篇《戰鬥篇》 是全書最長的一篇,描繪羅摩率猴兵與魔兵搏鬥的情景。聽說羅摩率領猴子大軍來到大海對岸,魔王羅波那就召開軍事會議。他弟弟維毗沙那主張交出悉多,與羅摩和好。魔王大怒,把他趕走。他過海投奔羅摩。羅摩得海神之助,派那羅跨海造橋。猴子大軍渡海,把楞伽城團團圍住。接著就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搏鬥。羅摩兄弟都受了重傷。神猴哈奴曼奉派到北方神山吉羅娑山去採集仙草,給羅摩兄弟治傷。但是仙草卻隱藏了起來。哈奴曼於是把整座吉羅娑山托在手中,來到兩軍陣前,用仙草治癒了羅摩兄弟的傷,又把神山托回原處。最後羅波那和幾個兒子都陣亡了。羅摩立維毗沙那為楞伽王。悉多投火自明,夫妻團圓。此時14年流放期滿,羅摩得勝回國。 第七篇《後篇》 是全書最後一篇,從內容上看是後加的。這一篇結構龐雜,約略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是追述羅剎的來源和羅波那與哈奴曼的歷史,美化神猴;二是講羅摩與悉多的第二次離合。在這裡,羅摩從一個被迫害的受難者一變而為封建專制暴君。他懷疑悉多不貞,命羅什曼那將懷孕的悉多遺棄於野林中。蟻垤仙人收養了她。她生了兩個兒子。蟻垤寫成《羅摩衍那》,教二子演唱。後來到了羅摩朝廷上,覲父認子。蟻垤把悉多領來,證明了她的貞操。羅摩仍不相信,悉多呼救於地母,大地開裂,她一躍而入。最後是全家在天堂重聚。 全部史詩除這個主幹故事以外,還插入不少小故事、神話和傳說。 此文章於 2004-05-21 03:17 PM 被 PromLin 編輯.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納西色斯湖畔
文章: 6,987
|
思想內容 一千多年以來,對於這個主幹故事有各種各樣的解釋。印度教的信徒認為羅摩是神,因而不把《羅摩衍那》看成是文學作品,而是聖書、善書。西方的學者則認為這一部史詩影射的是農業技術從印度北方傳向南方的過程。他們說,悉多原來的意思是田地裡的壟溝,它象徵農業技術。有的學者認為它是一部對戰勝艱苦和強暴的英雄的頌歌。十車王宮廷上出現了矛盾,慶祝羅摩灌頂為太子的喜慶場面一變而為悲嘆離別的情景。解決這個矛盾的途徑只有自我犧牲。於是羅摩等 3人甘心流放。作者通過對這一件宮廷陰謀的描繪,宣揚了一整套君、臣、父、子的倫理教條。在對與猴王結盟、滅魔復國、夫妻團圓的描寫中,作者歌頌了羅摩這個英雄。他的理想是家族和好,政權安定。他支持正義的戰爭。他也考慮到平民的利益。他在奴隸社會中是站在平民一邊的。
也有人認為,《羅摩衍那》產生於印度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歷史階段。書中所宣揚的道德教條,已經是封建社會的東西。羅摩代表的是新興地主階級,他恃以為生的是農業;而羅波那則代表沒落奴隸主,他以吃肉為生,進行游牧活動。從民族矛盾來看,羅摩皮膚是黑色的,是原始印度人的代表,而羅波那,雖然名義上是一箇羅剎,實際上是一個婆羅門,他是外來的雅利安人的代表。整個一部《羅摩衍那》歌頌的是新興地主階級,而且通過大力宣揚一夫一妻制,強調女子的貞節,表現了作者對王位繼承的純潔性的關心。 藝術風格 《羅摩衍那》之所以在印度以及世界文學史上有這樣顯著的地位,除思想內容以外,還有藝術技巧方面的原因。《羅摩衍那》與《摩訶婆羅多》內容相似,文體也很接近,但是後者被稱做『最初的歷史傳說』,而前者則被稱做『最初的詩』,其最主要的原因就在藝術風格方面。《羅摩衍那》總的風格雖然樸素無華,簡明流暢,但已經呈現出精雕細鏤的傾向;有極少數詩篇甚至達到『五色相宣,八音協暢』的地步,成為後來玩弄文字技巧的先聲。這同《摩訶婆羅多》是有顯著差異的。 《羅摩衍那》具有印度古代長篇敘事詩中必不可少的 4種因素﹕政治(宮廷鬥爭或其他矛盾)、愛情(生離死別)、戰鬥(人人之間、人神之間、人魔之間)和風景(四季或六季的自然景色和山川、城堡、宮殿),而且描繪手法都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水平。從印度文學史來看,《羅摩衍那》描繪自然景色,可以說是開闢了一個新天地。首先是對於四季或六季的描繪,主要集中在第 4篇《猴國篇》中;對於夜景的描繪,對於宮殿的描繪,比如第5篇《美妙篇》哈奴曼眼中的魔王宮闕,珠光寶氣,金碧輝煌。只是對宮殿中那一輛雲車的描繪就佔了整整一章,其鋪陳雕鏤之生動細緻就可以想見了。對於印度的聖河──恆河的描繪,更是膾炙人口。這對於鼓舞印度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印度國內的影響 兩千多年以來,《羅摩衍那》的影響有增無減。印度各階層人物無不熟悉這部史詩中的人物和情節,崇拜其中的英雄;特別是哈奴曼更變成了普通老百姓的崇拜對象,在農村中幾乎到處都可以看到他的雕像。有人認為,印度很多地方,特別是在羅摩住過的奧烏德,那種驚人的獼猴崇拜是同哈奴曼緊密相聯的。連人民群眾嘴裡常說的一些諺語,也都能表現出他們對於《羅摩衍那》的熟悉與熱愛。宗教信徒力圖利用《羅摩衍那》的威名,來宣傳自己的教義。政治領袖也利用它宣傳自己的主張。至於文藝界更不必說。從迦梨陀娑一直到薄婆菩提都取材於《羅摩衍那》。12世紀,《羅摩衍那》被譯成泰米爾文。其後印度南北各種語言都有《羅摩衍那》的仿作或翻譯以至改寫。1631年前後,杜勒西達斯根據《羅摩衍那》改寫的《羅摩事蹟之湖》(或譯《羅摩功行錄》),成為印度教的福音書,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直到今天,還有不少人在家中朗誦《羅摩衍那》,一些廟宇還利用擴音器播送梵文原文的《羅摩衍那》。根據《羅摩衍那》編寫的戲劇到處上演。印度著名的舞蹈學派迦塔迦利舞主要取材於兩大史詩。 此文章於 2004-05-21 02:56 PM 被 PromLin 編輯.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納西色斯湖畔
文章: 6,987
|
在國外的影響 《羅摩衍那》在公元初幾個世紀內大概經過 3條路傳至國外﹕北路,從旁遮普和克什米爾出發由陸路傳至中國(西藏和新疆);南路,從古吉拉特和南印度出發由海路傳至爪哇、蘇門答臘和馬來亞;東路,從孟加拉出發由陸路傳至緬甸、泰國以及老撾、柬埔寨和越南等地。傳播者有印度教徒,也有佛教徒。南亞和東南亞各國幾乎都有羅摩的故事。最早的痕跡是在南越發現的,南越古代是佔婆王國的一部分。這裡有一座蟻垤廟的遺蹟。廟中有一塊公元7世紀時的石碑,講到蟻垤的詩和毗濕奴的化身。在北越也有羅摩的故事。在印度尼西亞,羅摩的故事可以追溯到 9世紀。在中爪哇有許多羅摩故事的浮雕。在馬來亞,羅摩的故事也在流傳,但攙雜了很多伊斯蘭教的成分。在柬埔寨,有蟻垤寫的和其他人寫的羅摩故事。在泰國,羅摩故事在13世紀以前即已流行。從13世紀起,泰國有幾個國王取名為羅摩。1798至1809年,國王羅摩一世(當前泰國王室的創始人)寫了一部羅摩故事的書。以後還有幾個國王都寫過有關羅摩的故事或舞劇,它們所根據的是蟻垤的《羅摩衍那》或其他傳本。老撾同樣有羅摩的故事。在緬甸,羅摩故事流傳很廣。
《羅摩衍那》與中國 中國翻譯《羅摩衍那》是最近幾年才開始的,不過它的書名和書中的故事,在佛經中已經出現。陳真諦譯《婆藪槃豆法師傳》說;『法師托跡為狂痴人。往罽賓國。恆在大集中聽法,而威儀乖失,言笑舛異。有時於集中論毗婆沙義,乃問《羅摩延傳》,眾人輕之。』馬鳴菩薩造、後奏鳩摩羅什譯的《大莊嚴論經》卷第五說;『時聚落中多諸婆羅門,有親近者為聚落主說《羅摩延書》,又《婆羅他書》,說陣戰死者,命終生天。』唐玄奘譯的《大毗婆沙》卷第四十六說:『如《羅摩衍拏書》有一萬二千頌,唯明二事﹕一明邏伐拏(即羅波那)將私多(即悉多)去;二明邏摩(即羅摩)將私多還。』這裡所說《羅摩延傳》和《羅摩衍拏》,都是《羅摩衍那》。可見這一部史詩的書名早已為中國人民所熟悉。至於故事的內容,也已傳入中國。三國時吳康僧會譯《六度集經》第 5卷第46個故事講到一個國王名聲遠揚。他的舅舅是另一個國王,率兵來侵。他為了不讓百姓受難,自動讓國,與元妃逃往山林中。路上有一條龍把元妃劫走。龍逃走時碰到一隻巨鳥。張翼塞徑。它發出震電,把鳥打倒,逃還大海。國王失妃,四出尋覓,遇一大獼猴,獼猴也被它的舅舅驅逐失國。兩者就結成好友。獼猴終於幫助國王斬龍救妃,復國為王。這個故事只是《羅摩衍那》的一半。元魏吉迦夜、曇曜二人所翻譯的《雜寶藏經》第一卷第一個故事《十奢王緣》,提到十奢王(十車王)、羅摩、羅漫(羅什曼那)、婆羅陀(婆羅多)和滅怨惡(設睹盧祗那)等等,並且也提到國王的幾個夫人,婆羅陀的母親是第三夫人。她要挾國王廢羅摩而立婆羅陀,結果羅摩被流放12年,終於復國為王,但沒有提猴子、羅剎或龍。這個故事是《羅摩衍那》的另一半。兩個一半結合起來,就構成一個整體。此外,中國著名神話小說《西遊記》中的孫悟空的形像,有人說是來自哈奴曼。1980年,《羅摩衍那》的中譯本開始陸續出版。 此文章於 2004-05-21 02:57 PM 被 PromLin 編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