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33
|
![]() 這是什麼意思啊?
常在一些CD上看到 以這個為標題...22-bit or 24-bit 還有就是 我們聽mp3時 上面顯示的kbps及Hz各是代表什麼意思? 謝謝回答!!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MM消失的城市...>"<
文章: 537
|
Quantization level...
一般聲音是類比的訊號,要能夠儲存在電腦中必須先取樣成數位的訊號... 人耳能聽到的音頻大約是從 20 Hz∼20 kHz 左右... 依據取樣定理,必須使用兩倍的頻率來取樣,就是CD所使用的 44.1kHz(當然會使用這個值還有其他的細節理由)... 而16 bits代表切割的區段,用16個bits來表示就是可以將訊號的最大值及最小值之間切割成2^16 = 65536個區段... 如果能切割得更細緻的話,則量化失真(Quantization Noise)會減小...音質會比較好...聲音的細節部分會更清楚...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人會強調他是用22 bits或是24 bits錄製的原因...相對的則必須用掉比較大的儲存空間... 以上只是簡介...建議可以去翻翻訊號處理的書,會解說得更詳細...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Dec 2000 您的住址: 新竹市
文章: 752
|
Kbps即Kilobits per second(千位元/秒),為資料流量單位
流量越大,單位時間所提供的資料越多,音質越棒 Hz=頻率單位(1/秒),代表平均每秒聲波之振幅數量,每一個波長通過造成一個振幅 Hz值越高,代表取樣頻率越高,高音細節保留越完整,音質越好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古老的大鐘
文章: 2,211
|
原來這就是流量的由來啊!之前問都沒人理我...
![]()
__________________
一朵雲 能承載多少思念 一陣風 能模糊多少不堪 一滴淚 能淡化多少回憶 一抹笑 能擦拭多少感慨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Kaohsiung City-AV Home
文章: 5,974
|
引用:
以物理學角度來說,一個正常的全波含有兩個振幅(以一般正弦波形而言). ![]()
__________________
相關後續已看完,確定不再跟我有關,我當然閃人 了.我都閃人了,2005/3/26晚上後別再無聊針 對我回文,我怎麼回啊!當然如果你想趁機自己玩 爽的,那當然我也阻止不了你. 請過去偶爾發簡訊問我問題的,別再發簡訊了,我 已不在此園地幫忙.因為我已無法看到與回覆.失 聯網友要找小弟,若不知如何聯絡,也請一併見諒. ============== 不斷疑問,不斷求知.實事求是,精益求精. 知識才是力量.AV這條路是我無悔的選擇.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Nov 2001 您的住址: Camp Toccoa , Georgia.
文章: 430
|
![]() 誰說PCDVD只是敗家的根源....
![]() 還是長知識的好地方!!!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Dec 2000 您的住址: 新竹市
文章: 752
|
引用:
不好意思, 我搞錯了 ![]() 應該改為:平均每秒聲波之全波數量, 而不是振幅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