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原始林裡
文章: 1,146
|
侯友宜對廢死的看法
姑且不論侯先生為人如何,下列這些採訪,講出了事情的面向,是廢死團不會看,不會想,不會去感受的。
記者賴仁中╱專訪 中央警察大學校長侯友宜看過數百個命案現場,被殘酷手法殺害後的屍體躺在那兒,它的悽愴與悲涼觸動著這位資深警探的心靈深處,讓他無法想像,冷血殺人犯不給受害人一絲生機,為什麼現今會有一種聲音說「要給死刑犯機會」、「請寬容他們」、「他們悔改對社會是正面的…」。 侯友宜說,在上位者、做決策的人應該第一時間去刑案現場看看,去感同身受現場的震撼及被害人的慘與痛,不能只看隔了一段時間後犯罪者表現悔過、無辜的外型,有了親臨現場的深刻體驗,再來談論要不要廢除死刑。 他認為死刑是對重刑累犯的最後一個遏阻動作,實證上死刑存在,對遏止暴力殺人犯罪有具體效果,並不是一些人說的與治安好壞沒有關聯性,因為「要看的是質,不是量」。(註:本文基於公益必要性,文內有殺人場景與情節的描述,請讀者斟酌是否全文閱讀) 嫌犯事後落淚只是假慈悲懺悔 記者問:看過這麼多犯罪現場,它帶給你什麼啟示?依你長年接觸嫌犯的經驗,有多少犯罪者會真心悔改? 侯友宜答:一件殺人命案,只在事後看一些資料或照片,這些是冰冷的,無法身歷其境感受第一現場的驚悚震撼與兇手的冷酷無情,等後來看到的,只有犯罪者「鱷魚的眼淚」。 犯罪者為了爭取活下去的機會,表現出悔過的、或者不是有心的、甚至是無辜的,這種場景大家很容易感受到,因為被告是活的,可以面對面,人們在這種面對面反射動作的感受上,容易接受對方傳達出來的訊息。 這時被害者和嫌犯是非常不對等的,你(主張廢除死刑者)沒有在第一時間去體驗被害者那種強度的感受,反而接收到犯罪者細水長流、慢慢給予的溫情攻勢,心裡面對犯罪者便有了「好像有悔過之意,要給他機會」的認知。 幾乎每個死囚都是假釋後再犯真的有懺悔嗎?其實是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大家看到的外型,並沒有看到內心那一塊,就像是冰山,只看到露出水面的部分,看不到冰山底下深沉的一面。這是真懺悔,還是假慈悲的懺悔、一種哀求、為自己某種目的懺悔? 執行政策的人、在上位的人,沒在第一時間體驗命案現場,沒有感受過被害者被害當時的場景,感受的不平衡,加上只看到冰山一角,容易產生很多錯覺。 所以我要講,今天要不要廢除死刑,讓做決策的人和人權團體到現場,親臨了解所發生的狀況,以及犯罪者剛被逮捕時鉅細靡遺描述的犯罪情節、還有現場表演,深刻去感受案發時肅殺的場景,若真正感受了,你會覺得「這種人讓他留在人間有意義嗎?」 民調顯示司法人員贊成死刑比例最高,高達八成八,為什麼?因為他們辦案、接觸得最多,感同身受最多。 問:主張廢除死刑人士還有一個理由是擔心誤殺,有沒有這種可能? 答:從一、二、三審、到不斷更審,判一個人死刑,至少經過二、三十位法官,都認為「找不到任何理由讓你活下去」才判死,非常慎重下才會確定一件死刑出來,後面還有非常上訴等程序救濟。 再就犯罪類別來講,只有殺害直系血親或性侵殺人、強盜殺人、惡性重大的結合犯、集團性綁架撕票才可能判死,而且是蓄意的,如果是過失、自衛都不會,我的博士論文是做性侵害殺人研究,十二件個案也沒有都判死刑,有的是未成年,有的過程當中被認為「其情可憫」,你看連這麼惡劣的犯罪都沒有百分之百判死啊! 問:可否從個案更深入談談命案現場給你的感受。 答:以前在中山分局、台北市刑警大隊和刑事局的時候看過太多命案現場,有的被害人被一刀一刀的剁、或殺了幾十刀,那叫殘忍、沒人性 陳進興落網,我曾和他詳談,那時他已被判死刑確定,沒有心防了,什麼都講,他說當時高天民剛割完雙眼皮,一起身,把病人穿的手術服一脫下,兩個人就把方保芳拖進去槍斃,方妻直接在手術台旁斃掉。陳進興把女護士拖到雜物室,女孩子拜託他、求他都沒用,陳進興殘酷傷害她又拖到浴室,命她趴在地下,看著她全身顫抖,仍一槍給她斃命。 你知道嗎?陳進興描述這一段時,還邊講邊笑,口沫橫飛說「我就把他如何如何」、「他嚇個半死」等,像是完成一個非常棒的作品一樣,按理經過一段時間沉澱,談這個問題應該是慚愧、帶著悔過,不應該顯現輕蔑、愉快的心情。我當時想「這人根本是魔鬼,如果讓他出來,還得了啊!」 輕微犯罪增加與執行死刑無關 講不客氣點,死刑犯要死還給他麻醉昏迷再打,很厚道,他們完全沒有,把三個無辜的人眼睛一蒙就槍斃,殺的還是幫你忙的人,比較之下,給他們死十次,也是應該的啊! 我曾做研究發現,那種蓄意、惡性重大的、會犯下判死罪的都是前科累累,如果監所能讓人悔改,保證不再犯,那是OK的,但這些人哪個不是幾進幾出監所,都是經過監所教化後假釋出來的。 比如最近一位新加坡記者來採訪,我談到一件舞女分屍案,嫌犯方金義六十幾年先犯恐嚇罪,關出來再犯強盜案、性侵案,並殺害一名舞女,曾判死刑,後改判無期徒刑,關十幾年假釋出來再殺第二名舞女,還性侵分屍洗劫財物;他們都是先犯一些罪,一直累積,累積到一個程度,最後犯下駭人聽聞的案子。 高天民也是,早期犯強盜案,犯了五十幾件,假釋後再犯白案、方案。 廢除死刑人士看到的一面是「有機會讓他活下來,因為他會改過,對社會有正面貢獻」,事實上像這種累積犯罪的犯罪者,如果沒有一個遏阻,再給他出去,他會變好?要變好,早在輕刑犯、重刑犯的時候就變好了,死刑就是對這些嫌犯最後的一個遏阻。如果沒有這樣的一個遏阻,暴力犯罪就可能持續上升。 問:不過主張廢除死刑的人,認為死刑與治安沒有顯著關聯性。 答:他們拿出一些數據來支持論點,說看不出有特別變化,但他們是量化,不是質化,不能因為竊盜、詐欺案件增加,用輕微犯罪的增加掩蓋了死刑對質的影響。 比如擄人勒贖案,早期一年八十件,陸續有嫌犯被判死執行後,現降為不到二十件;父執輩那個時代,綁架案平均五件就有一名肉票被撕票,現在十件不到一件被撕票,因為有死刑在那裡,但只要不是惡意、蓄意殺害人質,法官會給他們機會,這樣直接、間接對生命的傷害就減低。 換句話說,綁架件數及手段方式,很清楚的因為有遏阻而有改變,我不是說量處死刑就一定對治安有改善,但起碼對某些犯罪類別,確實達到一個程度的遏阻效果。 施政要看民情不能夠落差太大 問:人權團體認為將死刑犯終身監禁,即可遏阻再犯,你是否贊成用終身監禁替代死刑? 答:現在有些國家有終身監禁,但有一種,依我創造的名詞叫「虛擬的終身監禁」,雖判了終身監禁,但關上三、四十年,認為他老了、沒什麼作用了,還是給他出來,這種「虛擬的終身監禁」比例佔很多。 台灣經常有大赦、或用一個什麼理由來減刑,因此日後就算有終身監禁制度,實質的終身監禁也可能變成虛擬的終身監禁。每一個犯罪者都講得很好聽,說「如果把我關到死,乾脆把我槍斃算了」,嘴巴這樣說,但法律改為終身監禁,還是會期待,期待出現虛擬的終身監禁,讓他有機會可以出去,就算只有萬分之一的機會也會想。 死刑犯不到最後,都不會放棄希望,真要執行時,問問那些行刑法警就知道,被帶去槍斃的時候,哪個人的腳會不發軟。因此討論終身監禁其實沒意義。 再就終身監禁本身來說,就算真有,對監所也是極沉重的負擔,萬一他在裡面殺人,又多出一個案子要多審好幾年,甚至還可以放封出來走一走。 有人說廢除死刑是世界趨勢,可是有些趨勢又流回來了啊!比如美國某些已廢死的州又恢復死刑。何況法律沒有所謂世界潮流,法律要能跟民情結合,不能落差太大。 問:死刑犯的確不輕易放棄求活,拚命打官司,一打多年,你怎麼看? 答:死刑案一再更審,過程中,有時發回的理由不是很適切,只是法官為了慎重,所以時間拖長,這也是死刑犯拖延時間的一種訴訟策略。 我舉商人黃春樹被綁架撕票案,打公用電話嫌犯被逮捕後,先說屍體埋在大園,我直覺他說謊,跟他說你不說實話就走著瞧,後來吐實,帶我們到汐止挖出來,很慘,殺了好幾刀,澆汽油燒了之後再埋起來。 這件案子訴訟五年後傳我去作證,只問「屍體怎麼挖出來的?」當然是嫌犯帶我們去挖的啊,其實這不是重點,但法官認為,律師提出來了,所以有義務問我,搞來搞去又開了一次庭,但似乎也不能怪法官,因為死刑犯跟律師請求一定要傳這個證人來問。 黃妻每次開庭都哭得很傷心,退庭出來後還在哭,每一次開庭,就是對被害人家屬的一次傷害。 問:死刑法律還在,你認為已定讞死刑犯可以不執行嗎? 答:當然要執行,而且符合我們現在的民情與趨勢,若是法律可以不執行,第一線辦案同仁看到通緝犯就不要抓了嘛。這些本來根本不是問題,而是被人挑起來,變成了問題。 ![]() ![]()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4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8
|
我等著廢死聯盟的親友遭到不測之後
再看看他們的立場 |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n 2010
文章: 42
|
哎, 現在的文流太多了
吠死沒事就吠兩聲 連周處除三害都要被動保團體改成虐待動物的故事了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4
文章: 1,091
|
引用:
大哥,嘴巴留點口德吧 ![]() ![]()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3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65
|
這篇很老了吧,好像每次戰廢死都會貼出來,應該不用特別再貼一次了。
文中最奇怪的是侯友宜說他父執輩那個年代綁架案常常有撕票的情形,後來比較少,是因為有死刑放在那邊,但是以前他說的那個年代綁票殺人是唯一死刑,後來改成非絕對死刑,結果撕票的比例反而下降了,這樣子也能拿來支持死刑嗎... 基本上不管是支持死刑或是支持廢死,至少論述要說的通,侯先生這種說法是明顯不合邏輯的。 引用: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11 您的住址: M的左端
文章: 96
|
陳進興應該留下來的.
輪流去廢死聯盟人的家裡寄宿.................... ![]()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1 您的住址: 秘密
文章: 2,604
|
那年代好像是綁架就是死刑,跟撕不撕票沒多大關係,既然撕不撕票都是死刑,當然撕票比率高,現在則是撕票後才"有機會"死刑,當然撕票機率低一點了,這樣說起來死刑還是有點作用的,再來就是當時教育水平比較低,綁架勒贖的人往往是社會上競爭力相對較低的,搞不好他們根本不知道綁架和綁架撕票的刑罰之類的,幹了再說
引用: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6
文章: 147
|
別只挑該死的看、枉死的帳該怎麼算
比方說江家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8 您的住址: 台中/大里區
文章: 390
|
1.依我國刑法規定,法官量刑須在法定刑度內審酌行為人犯罪動機、目的、所受刺激、手段、生活狀況、品行、智識程度、與被害人之關係、違反義務之程度、所生危險或損害、犯罪後之態度等;予以裁決適當刑度(自由心證)後宣判。
2.若所犯法條為惟一死刑,則法官將只能依法宣判極刑,而犯罪者也將因此產生 "一不做二不休"(反正被逮到必死無疑)的負面心理,從而擴大所犯事件之危害。反之,若改為非惟一死刑,則犯罪人理智情況下將會考量萬一被逮可仍保有活命機會,從而手下留情。此乃法律所欲達到期能減輕犯罪危害之主要目的所在,對社會安全、民眾生命顯然也較有正面助益。 綜上所述,癈棄 "惟一死刑"(但保留死刑之裁量) 絕非等同支持癈死,只是在仍然保有死刑威嚇下,對於非必處以極刑之罪犯,審酌適當之其他刑度、給予非極度重大惡性犯罪者之一線生機,並可兼顧整體社會之利益;其實是進步的做法,沒有所謂不合邏輯的問題。 引用:
此文章於 2011-10-15 01:47 PM 被 afena955 編輯.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文章: 67
|
引用:
別拿1%的特例,出來反駁99%的常理. 就好比當大家在討論 地上有水,未必是下雨. 下雨一定地上有水. 小明卻突然跳出來大喊:誰說下雨地上一定有水,車子下面是乾的呀. 你會覺得小明很有智慧,見識很多,還是很白痴很智障呢?
__________________
商無德 , 政無能 , 法無衡 , 民無腦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