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n 2004
文章: 204
|
有關INTEL跟AMD的CPU的比較...
如題,己經有一陣子沒有去注意電腦硬體的市場行情了
好像有很多觀念都還停留在半年前的知識..... 最近要幫忙朋友組一台新主機 到了光華店家去比價 因為知道朋友的主要用途就只是玩線上遊戲,不會需要多工處理 就我以前的認知 想要玩遊戲,C/P值首選就是AMD X640+880晶片組主機板 配一條4G的RAM,然後POWER買好一點,機殼隨意 最後再視遊戲需求,看是要內顯先撐著用 (880的內顯對他玩的OLG而言是夠用的) 或有無跳水價買一張好一點的顯卡就OK了 硬碟跟光碟機延用舊的就行了 不過到了光華連比了三、四家店家 店員都異口同聲的說現在INTEL的C/P值比AMD高 G840 (沒聽過的型號) + H61的主機板才是現在的C/P王道首選 想請教一下版上高手們目前的市場取向為何? 如果用途只是玩遊戲,在配備一樣的的情況下 「X640+880」 VS 「G840+H61」大家會怎麼選? 因為CPU等級有差,所以希望能夠給予C/P值上的比較優缺點 小弟現在也在努力惡補一下這半年的空窗期中市場上的變化 希望版上高手們能分享一下經驗心得,謝謝 此文章於 2011-10-04 08:43 AM 被 冰晶之牙 編輯.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Sep 2006
文章: 822
|
Pentium G6xx G8xx
Celeron G5xx 效能都很優異 又便宜 AMD的確沒優勢 H61版子便宜 但是要注意沒有SATA3 只有四個SATA2 沒有RAID 外掛晶片的先不算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6
文章: 4,081
|
只玩遊戲的話就要看支不支援4核.
支援的話640會比G840快一點, 不支援就反過來 我的話會選G840啦 以目前來說只支援2核的還是大多數 以後想升級也可以直接不換板子買i5 2X00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10 您的住址: 紐開普市
文章: 1,545
|
[測試] 中階處理器的選擇Pentium G840 & X4 640 & i3-2100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6&t=2302515 看完這篇 我也是覺得選G840會比較好 不知道intel驅動程式寫得好不好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Oct 2010
文章: 1,748
|
其實我會覺得INTEL的內顯很弱
AMD的我沒用過不敢說 不過我的G850也是內顯 玩COD4必須把特效調整到最低解析度也調到最低才會覺得順→但一個沒有特效的遊戲我會覺得玩起來沒FU 此外伊蘇六開高就趴掉了 所以我會覺得可能跑OLG也頗吃力 G850我通常都只玩2D遊戲 最後我是覺得你可以買INTEL的U 顯卡以後再慢慢看 此文章於 2011-10-04 11:20 AM 被 notee 編輯.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02
文章: 203
|
常常有人會陷入跑分、單核效能的迷思當中,
其實現在支援多核心的遊戲軟體越來越多了, 而且未來只會多不會少,拉檔、解壓等也是很多人每日必備的工作, 甚至是轉檔修圖等重度多工需求,多核心還是有他的優勢, 但這都是建立在A社能以低價策略在入門級市場或是部分特殊需求的多核CP值市場存活, 像1155平台幾乎都要3000元以上才能買到比較像樣的板子, 兩者間的差異主要還是在價格這部分...特別是入門及特殊多工需求, 當然中高階個人覺得A社目前是沒得玩了,Performance差很大....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10
文章: 1,048
|
現在i3大約3.5K左右,640是3K,多個500塊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不行的話可以挑G860 2.8K 也比640便宜~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2 您的住址: Minas Faen
文章: 2,181
|
引用:
這其實才真的複雜阿 以前只有 1C, 2C, 只要考慮單核心效能夠不夠, 然後2C是買個未來性, 可是現在多核心了, 單核效能確依然重要, 因為就算每個軟體都支援多核心, 程度差很多阿 而且每個核心的效能增益也都不完全一樣 要在當下買到"適當的核心" x "夠高的單核效能" 越來越難 因為就算看了一大堆測試, 你也無法保證這些軟體經過幾個patch之後會怎樣 那如果一勞永逸, 就買 (Max Core) x (Max IPC)就會花冤枉錢 就好像i7 2600 vs i7 990X 一樣 要在其中取得價格/所用的程式的效能的平衡點是很困難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 這種情況 IPC變得非常重要 IPC高的, 像SB i5, 在多核心優化比較差的情況完全OK, 而就算真的對6核心以上優化的程式, i5也因為IPC高, 吃不了虧 可是像Phenom II甚至 Bulldozer, 就得祈禱多核心優化做得夠好.... 問題是intel 的核心數就是比較少, 對四核心優化的, 8核心可不一定有多少長進 而且CPU部像高度平行化的GPU運算, 要對更多的核心優化不是說說就有 最後就常常變成, 主要軟體對主要核心數 (例如現在, 4核心)作優化, 以上的就要打折 這樣AMD永遠有"多餘"的核心....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10
文章: 1,048
|
從推土機開始處理器已經不適合用核心數來分等級了
看每個Thread的效能才是比較準確的比較方式 推土機在正式版上市前很不好說,但ES顯示的結果是他每個Thread的效能僅有Core i的一半多一點 到了ivy可能會是一半都不到,這種差距足以讓人無視這顆處理器的存在.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Feb 2005
文章: 516
|
如果我要裝
我會選955+880G 效能跟CP都顧到了 低階的INTEL 我實在不建議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