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l 2002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375
|
Sapphire VAPOR-X系列HD 4850 1GB直攻台灣市場
很多人都曉得各家板卡廠的顯示卡,幾乎都是長同一個樣子,有錢有人力有技術的板卡廠,才會拿公版線路圖來改一改、修成擁有自家特色的樣貌,所以,一旦有新的顯示卡推出之後,其流程往往會是:
各家顯示卡->公版,賣一陣子->改風扇、拉高時脈版本,賣一陣子->改電源、改風扇、拉高時脈賣一陣子。 而台灣的板卡廠,基本上很多只有做到第二步,那就是「改風扇、拉高時脈版本,賣一陣子」。理由很簡單,若是把錢投在改線路上頭,那麼就要注意你要改的產品是不是市場上很熱賣的、主流的,如果不是,那麼還是保持第二步驟穩穩的賣就好,畢竟板卡毛利少的可憐,做到第三步驟時都有新卡要問世了,那投資下去的錢是要從那裡賺回來? 散熱、電源、拉時脈 對,筆者前文所講的第三步驟,咱們的Sapphire(藍寶科技)就給它做下去了,那就是──VAPOR-X HD 4850顯示卡。 這是一張己經在市場上銷售一段時間的Radeon HD 4850顯示卡,現今還多了Radeon HD 4770這個中階強者意圖挑戰Radeon HD 4850的地位,不過,目前看來Radeon HD 4850還是與它保持一定的距離。 那麼,Sapphire憑什麼認為自家的Radeon HD 4850有本事在全球板卡廠密度最高的台灣市場裡來販售呢?這問我,我也不知道,各位就慢慢地看下去吧∼ ![]() 這個彩盒我很喜歡,為什麼?咱們工程師性格的人就是喜歡「功能性」的東西∼你把你有的功能都貼上彩盒外頭,多少都會比較吸引人家的目光,但不要呆呆的把ATI提供的功能全都寫的密密麻麻,那麼單單看彩盒就不會覺得你有什麼特別之處!設計這彩盒的PM還蠻有水準的。 ![]() 好!我欣賞你!那麼炫的彩盒之下,居然有著那麼環保概念的內盒,真是中秋送禮最佳的範例,國內各家的板卡廠可以學一下,反正顯示卡是買來用的,內盒弄的太多層、加質感,還不是會被消費者拆開一次,或是二手要賣的時候包回去一共兩次而已,別再浪費成本啦∼ ![]() 嗯,裡頭能裝的容量真的不大,所以很多東西都是塞在一塊的。 ![]() 把內容物一個一個拿出來,沒想到裡頭居然塞了那麼多東西啊!有一本說明書、CrossFire橋接器、五張光碟、電源接頭轉接線以及顯示卡一張。 ![]() 其實啊∼看到這裡我就知道Sapphire贏了,各位瞧瞧這幾張光碟上頭寫著什麼!單單憑3DMark Vantage這套光碟就值多少錢了啊!雖然其他光碟你們大概都可以找的到,但是,正版的爽度就是不同啊! ![]() 噹∼噹∼噹∼顯示卡本體出現囉∼在散熱器尾部的頂端,還有一組LED燈,在暗處運作時會發出藍光,看起來還蠻有「藍寶石」的感覺哦! ![]() 張顯示卡從左至右,一共有三個影像連接埠,分別是D-sub、HDMI、DVI等。 ![]() 風扇的部分一共有11片葉片,其密度頗高,不曉得風流與風壓夠不夠快散掉鰭片上的熱量。 供電改很大,電感也散熱 當筆者拆下散熱器之後,驚覺顯示卡的尾端怎麼少了那麼多東西,沒想到Sapphire把它的電路設計移至晶片的左側,至於右邊則是留下記憶體顆粒專用的電路設計。 在仔細觀察之後,筆者發現每一顆電感似乎都長相特殊,在頂端呈現著「波浪形」的樣子,就筆者個人的猜測,這大概是為要增加散熱面積所設計的吧?而這樣的電感,Sapphire稱之為「封閉式防磁電感」。(筆者在隨後的測試當中,並沒有聽到它會吱吱叫) 以下,就是VAPOR-X HD 4850細部拆解圖: ![]() 這次拍的照片總算是沒移焦了吧?再移!我就……認了。這是拆掉顯示卡散熱器之後的PCB本體照片。 ![]() ATI在這一代的RV770核心55nm製程裡,塞了965百萬顆電晶體。 HD 4850-10 ![]() 顯示晶片的部分採用兩相式供電設計,在背部則有三組IC用來控制電流。 ![]() 顯示卡尾端有一相式供電設計,而提供顯示晶片用的供電移至左側後,此處的線路就變的比較簡潔一些。 Vapor Chamber均熱板 各位知不知道這張顯示卡名稱為什麼叫做VAPOR-X HD 4850?其實,這裡所指的VAPOR-X,是Sapphire自家的「均熱板」散熱技術。 這個均熱板就像是熱導管運作原理一樣。當熱量傳至內部的「蒸發區」之後,均熱板內部的冷卻液在真空的環境下,受熱之後會產生氣化的現象,而這冷卻液還會吸收熱能接著迅速散布到較低溫處冷凝,在冷凝時就會釋出熱量,隨後,冷卻液會使用內部的組合式銅網回到蒸發區,這樣的循環會一直進行,這個就是Sapphire自家的「均熱板」散熱技術。 這樣的5mm立方、6mm厚的均熱板,就可以取代過去常見的導熱管,而且這樣一來散熱器也不必做的非常大,讓所有的熱導管能夠有效的把熱量傳到其它散熱鰭片上頭。簡而言之,你把它當作「一片」熱導板就是了! ![]() 不論是鰭片或是風扇葉片密度都蠻高的。上方的電線是LED燈用,而下方則是PWM風扇的電源線。 ![]() 均熱板跟散熱鰭片無法分離,所以筆者只好把它反轉過來拍照。在底部可以看到它是「一整片」的樣貌,論理上它的傳導熱量速度會非常快。 ![]() 千萬別看風扇上的字體糊掉以為筆者沒有拍好,請看散熱鰭片底部的地方,那裡才是筆者對焦的點,由於設備與環境問題,筆者最多只能夠拍到這樣的程度,但用肉眼觀看的時候,可以看到鰭片是焊在均熱板上。 為了證明一下Sapphire是不是嘴砲,所以筆者還是得測試一下。不過,筆者在測試的時候僅僅只有做筆記,忘記抓測溫圖,如果覺得沒圖沒真相的話,各位可以跳過這一段。 公版Radeon HD 4850在運作時,其待機與全速運作時的溫度分別是59度與76度,這還是己經更新BIOS後的公版卡,而VAPOR-X HD 4850這一張,待機則是45度、全速運作時為67度。就筆者個人的感覺,這樣的表現己經是非常好,這樣的結果一掃筆者先前懷疑散熱鰭片與風扇葉片太過密集造成熱量來不及散去的情況。 VAPOR-X HD 4850測試設定 拿到這張顯示卡時,它的時脈與公版完全不同,是Core:650MHz、Memory:2GHz,與Radeon HD 4850公版的Core:625MHz、Memory:2GHz相比,在顯示晶片上有著4%超頻幅度。 所以,筆者就直接拿VAPOR-X HD 4850與公版Radeon HD 4850來做效能上的比較了。而以下是本次的測試平台。 System Configuration: Motherboard:Intel X48 Chipset Processor:Intel Core 2 Duo E8500(3.16GHz) Memory:Kingston DDR2-800 1GBx2 Hard Drive:Seagate 7200.9 250GB Power Supply:500W(雜牌的,我也看不出是哪一家的,懶的拆。) Display:SAMSUNG 2443BWX OS:Windows Vista Ultimate SP1 32bit VGA Configuration: ATI Driver:Catalyst 9.4 Albatron Radeon HD 4850 GPU:625MHz Memory:2GHz Sapphire VAPOR-X HD 4850 GPU:650MHz Memory:2GHz Software test plan: DirectX 10.1: Tropics(DX10.1 Demo) DirectX 10: 3DMark Vantage(v1.01 Patch) Devil May Cry 4(Demo) Call of Juarez DX10(Benchmark) The Last Remnant(Benchmark) Crysis(Hotfix 1.21) DirectX 9.0: 3DMark06(Patch 1.1.0) Prey(v1.4 Patch) Serious Sam 2(Patch 2.070) Unreal Tournament 3(v2.0 Patch) VAPOR-X HD 4850測試數據整理 Tropics ![]() 3DMark Vantage ![]() Devil May Cry 4 ![]() Call of Juarez ![]() 高附加功能,板卡廠得學 Radeon HD 4850本身己經推出許久,所以在效能的部分筆者就不再詳述,所以筆者就講講一些個人心得。 測完這張顯示卡之後,深深感覺國內的板卡廠是需要一些外來的刺激了,國內的顯示卡市場幾乎都是大廠在獨佔,其餘二、三線線則逐漸式微,因此不少外來品牌開始著手「接收」過去二、三線品牌的客戶。 若是國內板卡廠們再不想一想要如何在全球板卡密度最高的戰場要怎麼打贏,我看在其他地區大概也不會好到那裡去。至於Sapphire會不會在台灣打下一片天?這筆者也不曉得,但單論目前市場上的Radeon HD 4850這一張來看,大概沒有幾張有著相同的附加價值。 至於最重要的價格,據瞭解,目前的「建議售價」是定在6990元,當然,這是指建議售價,在市場上多半不會用這樣的價格在販賣,如果你現在要買一張Radeon HD 4850,而且想要擁有不錯散熱器加持,那麼Sapphire VAPOR-X HD 4850是一張不錯的選擇。 抱歉,因為PO文的時候,PCDVD討論區系統說:您包含了太多圖片,請回到修正後繼續。所以,要看完整版請至,謝謝。VGA Club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