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數位影音討論群組 > 影片討論區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龍貓
Power Member
 
龍貓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0
您的住址: 森林
文章: 660
[感想] 寫實、輪迴、恐懼之城 - Batman Begins / 蝙蝠俠:開戰時刻

蝙蝠俠為什麼要再從漫畫堆裡爬出來? 在遭逢前幾集的惡評之後,蝙蝠俠似乎成為了影壇的燙手山芋,這個題材似乎不只需要一個好導演,還需要時間給觀眾沖淡三四集那些殘酷的記憶,於是在八年之後,趁著漫畫電影的風潮沸沸揚揚,蝙蝠俠又走出了潮濕的洞穴重見天明。但除卻狂熱粉絲的等待與片商對票房的期待心理,這次的蝙蝠俠有什麼資格再現江湖?


這張英雄救美真是太酷了....

蝙蝠俠系列電影不只是漫畫改編電影大賣座的開始,就電影風格上也是有趣的異數,Tim Burton / 提姆波頓把他偏愛的哥德式風格帶入了蝙蝠俠故事裡,他原本只是擁有雙面身分的扮裝超人,但是在Batman / 蝙蝠俠與Batman Returns / 蝙蝠俠大顯神威裡,卻搖身一變成為彷彿由地獄走出的貴族執法者,風範優雅又嚴肅沉默。而除了角色性格上的轉變之外,整部電影像是底片掉入了黑色油漆槽,不管是高譚�**椄O蝙蝠俠,全變成黑漆漆的一片,巨大的雕像與尖塔充塞了整個銀幕,配上Danny Elfman恢弘又詭異的弦樂,強烈的風格讓蝙蝠俠在日後電影與漫畫的製作上都受到影響,從此蝙蝠俠竟然變成了黑暗的代名詞。在觀眾心目中,蝙蝠俠宛如石像鬼一般盤據在黑夜高塔上披風飄飄的模樣,已經是不朽的銀幕經典(icon)。如果之後的三四集也是遵循前規從善如流,那讓我不禁開始擔心,提姆波頓會不會從此就把蝙蝠俠禁錮在黑暗之中,畢竟哥德式風格總有玩盡的一天,蝙蝠俠不可能永遠都是板著老臉耍孤僻,觀眾難免會有厭煩的一天。還好第三集是由風格完全不同的Joel Schumacher / 喬舒馬克執導,讓我十分期待能夠見到蝙蝠俠的新面貌。

就算在一般觀眾與影評普遍唾棄三四集的今天,其實如果仔細檢視Batman Forever / 蝙蝠俠3,仍然可以發現其中有不少想要突破過去窠臼的決心,像是被人詬病的"有著橡膠乳頭的蝙蝠裝",當妮可基嫚扮演的心理醫生挑逗蝙蝠俠時,其實是可以藉機拿扮裝舉動/****投射這個議題來好好發揮的,或是當蝙蝠俠遇上同樣具有雙重性格的雙面人,兩個有相同精神病狀的病患在一起(蝙蝠俠大顯神威裡對於布魯斯韋恩的雙面性格陷入病態已經略有著墨),此時又怎麼決定誰才是英雄誰是壞蛋,這也是很有發揮空間的。只是,蝙蝠俠似乎太想衝出過去的灰暗了,在第三集裡,整體電影的動作場面的確是更花俏了,畫面上的色彩更豐富了,但這些五光十色的打鬥爆炸卻佔去了太多的故事時間,剩下不多的篇幅並沒有很清楚地闡釋劇情主旨,只能單純地虛應故事,感受不到任何角色深度,使得整部蝙蝠俠3變成了兩小時空洞的綜藝節目。沒有把蝙蝠俠這個角色的意義創出更多的可能性,是第三集最可惜之處。

第四集? 蝙蝠俠有拍過第四集嗎??XD


這次的海報設計每一張都好帥氣呀....

八年後的今天,要再拍蝙蝠俠的題材,如果再走黑暗英雄的路線,那勢必得挖出更殘酷更不堪的故事(像是蝙蝠女芭芭拉遭槍擊,或是二代羅賓慘死)來測試觀眾的限度,不但題材有限,而且在劇情的基調上走不出新意。在不斷地翻新劇本之後,我們等到了新英雄的催生者Christopher Nolan,以及一個從嶄新角度詮釋的布魯斯韋恩故事。

看看Christopher Nolan的執導歷史,不管是如鬼魅如影隨形的Following / 追隨、或是Memento / 記憶拼圖裡探討喪失記憶機制的人心對復仇的另類定義、到最近辯證善惡模糊邊緣的Insomnia / 針鋒相對,都不能說是刺激精采的動作片型,讓這樣的黑色電影導演來執導一部類型影片,會不會發生"文人上不了馬"的糗態? 這樣的推測是完全合理的,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Christopher Nolan其實執導以來一直在關注的題材,多半是描寫人類心靈在巨大壓力下所做出的抉擇與反應,在他的電影裡,主角總是遭受到殘忍的遭遇,而在創傷之後,他們必須在內心裡,與創傷所產生的心魔進行無休止的天人交戰,這些內心複雜的活動具現化之後,給他們破碎的人生帶來各種奇詭的經歷。父母雙亡是不是創傷? 穿上蝙蝠裝需不需要天人交戰呢? 蝙蝠俠所參與的行動又夠不夠奇詭呢? 從這些角度來看,Christopher Nolan反而成為目前最適合的新一代蝙蝠俠執導者了。


Christopher Nolan的電影裡總是充滿因天人交戰而心力交瘁的人物(左為記憶拼圖,右為針鋒相對)

Christopher Nolan的電影題材雖然多半詭異,但故事的基調總是在十分真實的路線上進行,讓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原本與你我無異的平凡人,是怎麼演變成那些難以想像的角色。這次Christopher Nolan自己也參與了劇本的寫作,從新劇本裡我們可以發現,他嘗試著把"蝙蝠俠"這個金碧輝煌的漫畫英雄給拉下雲端,放入正常人的真實生活模式之中,檢視是什麼樣的力量,是什麼樣的遭遇,讓他變成一個神出鬼沒的怪物,這種手法正如Christopher Nolan過去一貫的電影模式。

從上映前的宣傳台詞"Evil Fears the Knight",到選擇以"恐懼"作為武器的奸角Scarecrow / 稻草人,其實在在都顯示,恐懼必定是這次劇情的關鍵之一,而Christopher Nolan藉由解釋恐懼力量的來源,恐懼的輪迴,甚至最後營造了一個恐懼之城作為結尾的重頭戲,成功地為蝙蝠俠重新塑造一個新形象,合理化他的行動,補足過去過度簡化的劇情元素,並且為未來可能發展的新故事打開了一個新方向。不再是賣弄風格的哥德式,不再是譁眾取寵的綜藝風,我們從未見過的蝙蝠俠重新誕生,這就是Batman Begins / 蝙蝠俠:開戰時刻(簡稱為Begins)。


另外兩款我也很喜歡的海報

寫實與誇張這兩種完全不同的敘事手法,最大的差異在於寫實派認為,任一事件的發生必然引發當事人一種以上的複雜心理活動,與誇張手法總是單一性地直線思考不同(看到美女->流口水,遭到傷害->憤怒),寫實派會盡力地去描繪這些截然不同的心理反應,因此角色進而有了深度,觀眾也才能更進一步地認同並信服這個角色的所作所為。就拿布魯斯的父母之死來說,這是布魯斯之所以為蝙蝠俠的契機,在蝙蝠俠第一集裡,把殺死布魯斯父母的兇手設定為Joker / 小丑,因此蝙蝠俠最後打倒小丑除了是伸張正義之外,還加上了為雙親復仇的意義,但是除此之外,我們只看到布魯斯復仇的動力,卻看不到布魯斯在血海深仇之下所引發的其他情緒,如果只是為報親仇,那是不是解決掉小丑之後就一勞永逸了呢? 是什麼驅動著他繼續成為正義的化身? 這些在漫畫風格的提姆波頓版裡是看不到的,也因此,提姆版的蝙蝠俠總是過於邊緣化,遠遠不及劇中其他千奇百怪的奸角出色,蝙蝠俠遂淪為一個展示哥德式風格的走秀模特兒,展示最新的蝙蝠裝備之後再無其他可期待之處。

在Begins的開場,導演特地用幾個橋段強調布魯斯與父親相處的濃厚親情,除了為後續劇情埋下伏筆之外(韋恩企業的地理位置、韋恩家與經濟蕭條的搏鬥),最大的意義在於,讓觀眾相信,之後的喪親之痛對布魯斯所帶來的傷害有多大。而重點的歌劇夜槍殺橋段,劇情巧妙地安排是因為布魯斯的要求而提早離席,複雜了一般蝙蝠俠故事裡的安排(看完歌劇後發生事故),讓布魯斯日後多了一種先前蝙蝠俠電影裡沒有提及的心靈創傷--內疚,他內疚於因為自己的膽小而觸發不幸,他內疚於因為自己的力量不足而無法避開不幸,而因為內疚,於是讓他上天下海尋找正義力量的舉動有了根據。而讓幼小的布魯斯內疚的主因,乃是對於歌劇中的恐怖場景感到恐懼,是布魯斯的恐懼讓他們離場,是布魯斯的恐懼啟始了一串連鎖反應。此時在劇情還未強調恐懼的力量之前,機敏的觀眾可能已經事先了解到整個故事的核心為何了。之後由於恐懼、內疚、與復仇之心,布魯斯展開了跌跌撞撞的冒險,從他的青年時期--聽證會--與黑幫大老見面--港口丟槍--到進入中國監獄,在這段不短的篇幅裡,導演繼續豐富布魯斯因悲劇而引發的情緒,包括被黑幫大佬羞辱後對自身富家子弟身分的厭惡,以及對自己在聽證會不敢動手的怯懦與失落,對青梅竹馬的關心選擇逃避,最後這些情緒揉合在一起,當布魯斯毅然遠渡重洋,向著船隻跑去的那一刻,觀眾的情緒也得到了第一次的抒發,進而對他接下來的遭遇更加感到關心與好奇。從影片開始到現在並沒有什麼刺激的動作場面,但是這段文戲是讓我非常喜歡的部份,比起Spider-Man / 蜘蛛人的前半段校園/家庭文戲更加地複雜,規模也更大,而且為整個電影--甚至是日後可見的蝙蝠俠系列--裡蝙蝠俠的作為,提供了一層更加讓人信服的情感基底。


忍者大師與卡邁是這次最被弱化的兩個角色,明明在漫畫裡兩個都強的要命...

劇情從這裡開始,整部電影裡幾乎無時無刻不提到布魯斯的恐懼,他所遇到的形形色色人物,各自也都有各自的恐懼,他們的行為被恐懼驅動著,或是沉迷於使用恐懼的力量,這些行為又形成了更多恐懼,宛如恐懼的輪迴一般;Ra's Al Ghul / 忍者大師恐懼邪惡的力量,所以他要斬草除根,非要毀滅高譚市不可,Ducard / 杜卡德一樣恐懼邪惡,因為他害怕自身的悲劇會再度上演,而影武者聯盟來無影去無蹤,更是為了加重恐懼的效果與力量,Carmine Falcone / 黑幫大老卡邁深信恐懼才是宰制整個體系的唯一利器,Dr. Jonathan Crane / 克萊恩醫生分析並利用恐懼去做為達成目標的手段,Jim Gordon / 吉姆高登對罪惡蔓延感到恐懼與無力,甚至連管家阿福都有著對布魯斯行為的恐懼,他害怕再次失去親人的痛苦,卻也是這恐懼讓他更支持布魯斯的復仇行動�***尾Rachel Dawes / 瑞秋說出了對蝙蝠俠的恐懼,她無法接受一個像蝙蝠俠這樣以恐懼作為生命根源的象徵,寧可選擇離開。這些描寫從各種角度去解釋恐懼的力量,為年輕的布魯斯與觀眾展示了恐懼可以驅使平凡人做出非凡的舉動,當布魯斯在飛機上向阿福解釋為何需要一個奇異形象來懲罰惡人的橋段,更闡明了整個劇情的中心思想,恐懼的力量如此強大,恐懼會產生恐懼,那是無止盡的輪迴,但是克服並利用這股力量於正途之上,才能夠真正地消除更多的恐懼。


這段與畢生的恐懼彷彿相擁而舞的劇情,非常地有氣氛
     
      
__________________
這裡有棒球、電影、音樂、偵探、超級英雄、綿羊、野狼、與偽善者出沒。

新•龍貓森林
http://totorogo.dyndns.org/
舊 2005-06-23, 01:48 A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龍貓離線中  
龍貓
Power Member
 
龍貓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0
您的住址: 森林
文章: 660
Begins點出了恐懼是蝙蝠俠最好的偽裝,幾乎是奠定了整套系列電影裡蝙蝠俠維持神秘形象背後的主旨意義,配合幾段動作劇情的安排,更顯得合情合理;任意操控蝙蝠的音波裝置可以引來大量的蝙蝠,這是生體武器嗎? 這些蝙蝠可以咬死壞蛋嗎? 漫天如烏雲的蝙蝠其實不過是掩蓋行跡最好的煙霧彈,也是鎮攝對手最好的震撼彈;與過去系列相比,Begins裡的蝙蝠車可能是外型最粗糙的版本,只在高譚市的街道穿梭活動的蝙蝠俠,有必要搞台戰車來開嗎? 展現蝙蝠車性能的橋段,不但是全戲最長的動作橋段,其目的也在於更肯定恐懼的力量: 蝙蝠車故意橫行在非道路的路面上,壓壞警車、撞斷樑柱,沿途誇張地大肆破壞,好像在宣示沒有任何這台車到不了的地方,也沒有任何物體能夠阻擋這台車的威力,人類面對不可解釋力量所產生的恐懼只能加以敬畏,新蝙蝠車用誇張的破壞力做了一個最好的明證。這些外表引人注目的新裝備幾乎都只是蝙蝠俠營造氣氛的工具,至此,過去系列裡蝙蝠俠為什麼穿著奇裝異服,為什麼行動神出鬼沒,除了耍帥之外,這一切問題都有了最合理的解釋,掌握恐懼力量的蝙蝠俠才是他真正的力量,這破天荒的一點解釋,不但是過去電影從未提及,甚至是眾多漫畫故事裡也鮮少探討的,這樣的蝙蝠俠,讓其他版本的蝙蝠俠都顯得矯揉做作,其他版本裡的蝙蝠裝置都顯得華麗空洞,讓電影觀眾見識到,蝙蝠俠不再只是一個把內褲套在頭上的扮裝小丑,而是令惡人望之卻步心生恐懼的正義象徵,也讓漫畫讀者了解到,他為什麼以一個正常人的身分,還可以與其他超能力英雄平起平坐,這可以說是Begins在劇情寫實化之下,在重新定義蝙蝠俠的力量最詳實也最成功的地方。


杜卡德與克萊恩醫生的表現最為出色,尤其是飾演醫生的Cillian Murphy / 西利恩墨菲,真有新一代奸角偶像的實力

麥克克萊頓的最新小說State Of Fear / 恐懼之邦,很湊巧地最近在國內上市了,書中提到了政治機制利用恐懼掌控人民,使人民陷於無盡的恐懼之中,最終地球變成一個充滿不安的恐懼之國。Begins最後的Narrows island / 奈洛島最終變成一個連空氣中都佈滿恐懼的地方,彷彿是每天看著電視上各種警告新聞的我們("請注意不要吃到黑心XX!""小心對岸的飛彈隨時都會飛過來!"),現實生活的具體投影,不知道劇本是否有參考這本2004年出版的小說,不過這樣的安排對照國內外的情勢,頗有意外的驚喜。


恐懼之邦的原書與中譯版封面

Begins仍然有許多明顯的缺點,首先當然是動作電影最重視的節奏問題,也許是因為要交代蝙蝠俠的誕生,又要交代高譚市的危機,還要交代一大堆出場人物的關係,劇情在很多地方有快速跳接的感覺,像是魯格豪爾飾演的原韋恩企業經營者,他的劇情似乎完全抽離也沒有關係,他的出場感覺只是為了要突顯Lucius Fox(摩根費里曼)被打壓的情況而已,是不是因為放映時間的考量而刪除了部份劇情呢? 這個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劇情很多地方不免讓人覺得因此有些一廂情願的感覺,期待能有影片長度更長的導演版本上市。

輪迴不止應用在恐懼的惡性循環上,布魯斯與最後魔王的對決更充滿了戲劇性的輪迴,一時的善心卻導致最後相殘的結局,類似希臘悲劇的命運殘酷安排讓人有點唏噓,其實這部電影裡最大的奸角在故事中段就被解決了,最後魔王也只不過是在伸張自己的正義罷了,什麼樣的正義才是正確的? 就結局看起來,蝙蝠俠的主張似乎才是正確的選擇,但真是如此嗎? 高譚市仍然充滿著罪惡,瘋子仍然在街頭狂奔,每天仍然有新的悲劇上演,也許布魯斯韋恩的所作所為最後終究是落空,但無論如何,蝙蝠俠選擇了一條最難走的道路來執行他的正義,一條他雙親曾經走過的道路,一條終結高譚市民恐懼輪迴的道路,而我衷心期待著在不久的將來,能夠繼續看著蝙蝠俠的背影重新在這道路上踽踽獨行。



為了宣傳而製作的不同城市海報,可惜沒看到台灣的101大廈呀...
 
__________________
這裡有棒球、電影、音樂、偵探、超級英雄、綿羊、野狼、與偽善者出沒。

新•龍貓森林
http://totorogo.dyndns.org/
舊 2005-06-23, 01:50 A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龍貓離線中  
seraphicsid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4
文章: 801
寫的真好...
龍貓兄可以推薦一下跟Ra還有卡邁有比較多描寫的漫畫嗎?
舊 2005-06-23, 05:54 AM #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eraphicsid離線中  
NanacyX
Major Member
 
NanacyX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福爾摩沙
文章: 103
看到這麼精彩的影評,除了拍手也不知道能幹嘛了~~~~~~XD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重新打造的蝙蝠俠的確一掃前集的陰霾,為我們帶來一種很真實的撼動力!!

不過老實說,我還是十分喜歡一二集所設計的視覺風格,提姆波頓確實對"黑色"的掌控有一套,不管是在劇情還是視覺上面...XDDD
對第三集的炫麗風格也還能接受,整體來說還算精采熱鬧,反派的選角有某種程度的加分因素吧.......至於第四集...唉唉...不好看,很亂來的一部,就不多提了~~~~

**以下有劇情囉...請小心***

但是前幾集喜歡歸喜歡,卻都沒有看這蝙蝠俠首部曲所給予我的震撼力
那是一種讓我不自覺緊握拳頭,忍不住想要大聲為布魯斯韋恩喝采與打氣的一種感動.....
問我為何會感動??......也許就是因為那種"真實感"讓人覺得很親切吧~~~
不論是初次去找高登警官時小出槌給人的會心一笑,啊~~原來第一次出任務還會出包啊啊XD~~
或是初次成功打擊犯罪隔天看到報紙時的振奮...和喜悅^^~~
遭到稻草人反擊而受傷時的無助與失落,以及阿福當時眼框泛紅的擔憂之情........
都真真實實的在提醒我們,布魯斯韋恩只是個人,而人的真實情感就是如此的富變化
不得不稱讚克里斯汀貝爾真的很會演戲,這麼多層次的情緒他演得很具說服力...厲害!!
幾個配角也搶足了戲,伴著主角布魯斯的成長帶來許多的精采互動~~~

至於在視覺的呈現上
這次的高譚市設計得意外的平凡,除了捷運之外幾乎沒有太奇特的建築物
不過跟整體的真實感訴求沒有牴觸,所以也不會覺得有所缺憾啦^^~
蝙蝠車的設計是一絕,擺脫流線造型,變成了剽悍的坦克啦~~感覺很厚實!!
蝙蝠裝的概念也向合理化靠攏,但帥氣的造型還是依舊~~~
總合來說,這次的視覺是極為樸實且單調的
雖不引人入勝,卻也不會喧賓奪主~~~~

最後補充
片中有幾幕讓我印象十分深刻
就是蝙蝠俠的飛行
雖然僅有少少幾次,卻都飛到讓我起雞皮疙瘩
一次是在大家都中毒的奈何島上空滑翔,在中毒的人眼中,卻變成一個眼露紅光的飛天怪獸,在與恐懼及幻覺相關的劇情呼應之下這一幕實在非常有魄力,再來是最後一場戰鬥結束後,蝙蝠俠從車箱裡"唰"地振開雙翼,隨風滑出的那一煞那,一個鮮明的蝙蝠標記就這麼深深的烙近我的心中,久久無法消失........飛得太漂亮啦~~~~~


蝙蝠俠:開戰時刻真的給了我很大的滿足
是一部可以看到內涵的漫畫電影啊啊~~~~~~~~~~
__________________
電影的迷人之處,在於它能讓『人類的夢想』具像化!
舊 2005-06-23, 06:59 AM #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NanacyX離線中  
heat13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4
文章: 357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和我有相同的感想
當高登市全陷入煙霧之中
我已為我看到了ff7的神羅0.0
__________________
nothing is lost, it's just frozen in frost.
舊 2005-06-23, 07:27 AM #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heat13離線中  
thomasryo
*停權中*
 
thomasryo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y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囉
文章: 1,006
龍貓大大寫的實在太神奇啦…
恐懼…嗯…太多電影都是以「恐懼」為名來創作的。比如說僵屍系列的電影,就是人們害怕當哪一天自己或身邊的人也變成像電影中那般的行屍走肉時,該怎麼辦?
真沒想到這回導演用「恐懼」來創作這麼正點的電影,實在不簡單呀。
不過小弟在看完本片後也有些小小的意見,這片的剪接實在太快,快到讓我頭昏眼花。說真的,如果以導演以前導過片子的功力,本片真的在角色心境的描述上著墨不多,儘管在小布魯斯和阿福相擁痛哭父母的死與他有關之時小弟也掬了把眼淚…不過此之外…沒了。想到記憶拼圖時小弟對男主角一連串倒霉卻又無知的遭遇隨之起舞,在針鋒相對中又因艾爾的失誤和失眠,以至於在看整部片時幾乎都讓自已與男主角相同,被一種近自虐的感官糾纏地在劇情中起伏…
開戰時刻在人物的刻劃上實在應該再多一些些…或許是我貪心吧,兩個小時的電影已經很夠很長了。但能再多一些些著墨的話,相信會讓我更快融入劇中人的心境的。

就等dvd的出現吧,希望能出一部「完整版」出來,而非是在幕後花絮中剪了一堆肢離破碎的片段,又沒辦法讓人硬拼湊在剛才的電影情節裡,彷彿霧裡看花一樣。

再一次感謝龍貓大大,您的sincity和batbegin真的寫的太精彩啦!當然,sin city的剪接節奏太快也是小弟對其最大的抱怨。片中小弟覺得演出最出色的是班尼西歐迪特洛,他那討人厭又自以為是的口吻及深沉的口白真讓人拍案叫絕,比起老布的矯柔作態和米基洛克誇張的演出,他演的真是太出色啦!真不愧是影帝。
至於克里夫歐文我就不談了,他真的粉不適合那個角色咧…那個角色應該讓更「浪」一點的人來演,例如說…安東尼奧班德拉斯…應該會更正吧?
舊 2005-06-23, 09:25 AM #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homasryo離線中  
kcfang
Power Member
 
kcfang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r 2004
文章: 643
我也覺得杜卡德與克萊恩醫生這兩位配角的表現最為出色
舊 2005-06-23, 11:35 AM #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kcfang離線中  
Sharivan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3
您的住址: 阿爾發象限
文章: 168
引用:
作者kcfang
我也覺得杜卡德與克萊恩醫生這兩位配角的表現最為出色


克萊恩接下來的作品是即將上映的紅眼
舊 2005-07-24, 05:41 AM #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harivan離線中  
coolchet
Elite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0
您的住址: 臉書之 高苦茶
文章: 4,519
引用:
作者龍貓
整部電影裡幾乎無時無刻不提到布魯斯的恐懼,他所遇到的形形色色人物,各自也都有各自的恐懼,他們的行為被恐懼驅動著,或是沉迷於使用恐懼的力量,這些行為又形成了更多恐懼,宛如恐懼的輪迴一般;.......,當布魯斯在飛機上向阿福解釋為何需要一個奇異形象來懲罰惡人的橋段,更闡明了整個劇情的中心思想,恐懼的力量如此強大,恐懼會產生恐懼,那是無止盡的輪迴,但是克服並利用這股力量於正途之上,才能夠真正地消除更多的恐懼。
...


可怕的輪迴還有一環...那就是戈登探長最後向蝙蝠俠說的:戴面具飛簷走壁的英雄蝙蝠俠出現之後,惡徒也開始模仿奇裝異服的風格變成更詭異的惡徒.............

此外,被蝙蝠群包圍環繞有三段
第一段是小時候.............被恐懼包圍
第二段是初初開悟...........與恐懼共舞
第三段是音波召集...........利用恐懼製造恐懼
循序漸進的恐懼三段式舖演!!!
__________________
***************************
我的著作 : <人間書話>
舊 2005-07-24, 12:33 PM #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oolchet離線中  
DEPP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3
文章: 2
不只如此啊
最讓人深深體會的就是熬夜後的蝙蝠俠也要賴床
夜出的生活的確是要付出代價的
舊 2006-02-21, 04:19 PM #1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EPP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04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