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0 您的住址: Seattle, WA
文章: 6,075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093755,00.html
暢銷MP3撼動音響美學帝國 潘罡 (20050320) 近年全球音樂產業嚴重衰退,但蘋果電腦卻創造了一個奇蹟。從去年開始,Apple所生產的數位音樂播放機iPod在全世界爆炸性暢銷,氣勢幾乎可用撲天蓋地來形容。去年最後一季,iPod在全世界就賣了600萬台,今年保守估計將超過1000萬台。而iPod的成功,也引起PANASONIC、SONY等廠商競相跟進,讓MP3音樂熱潮更為蔓延。 最近蘋果電腦股價連番上揚,股東荷包滿滿笑得合不攏嘴,這是當初他們推出iPod時所無法預料的。此外,他們可能連作夢都沒想到的是:最近iPod以及MP3在樂界和使用者之間引發了激辯,而且撼動了有聲工業的美學堡壘。 渾身音質缺陷的MP3 MP3到底是什麼?基本上,它是一種數位音樂格式,特點是檔案小,便於透過網路流傳。和一般CD相比,它之所以能夠如此身材苗條,在於它採取了一種破壞性的壓縮技術。數位音樂來自對真實音樂的取樣,以CD來說,每秒鐘的取樣是70萬5600位元,MP3音樂大約只有CD的1/10到1/20,每秒鐘取樣介於32,000位元到64,000位元之間。 一般而言,MP為了達到「瘦身」目的,往往是大幅削減音樂的高頻部分。結果正如美國知名高傳真音響期刊「The Absolute Sound」(簡稱TAS)作者Bob Gendron所形容,MP3導致一種明顯失真、壓抑而不平衡的聲音,舉凡音樂的動態範圍、力道、低音或高音的解析度,通通打了折扣。這種源於電腦與網路界的音樂格式,事實上已經風行很久,但無可否認iPod的流行,讓MP3取得主流地位。iPod成為壓倒CD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TAS的主編羅伯.哈利指出,依照高傳真業界的經驗法則,一種成功的音樂格式,可以30年為生存週期,CD之前的LP黑膠唱片誕生於1948年,風行近40年,1990年CD銷售量首度超過LP,等於宣告LP時代的結束。如今MP3的氣勢如虹,儘管CD仍苟延殘喘,但明眼人都知道CD的壽命宛如日薄西山。 帕華洛帝歌聲聽起來像感冒 但是,對有聲業界和高傳真音響愛好者而言,他們一直想不透:為什麼MP3這種渾身缺陷的音樂格式能成為主流?就算用再好的耳機來聽,從iPod發出來的帕華洛帝歌聲就好像罹患感冒一般沙啞無力,小提琴高貴如絲綢的擦絃變成了麻紗,雄渾的貝多芬交響曲縮水為海頓。撇開古典音樂不提,就算聽流行音樂,MP3的效果和CD相較仍有很大差距。為何這麼多民眾捨棄音質較佳的音樂格式?難道就為了輕薄短小、攜帶方便的特點,或是為了追逐流行時尚,就捨棄對「理想境界」的追求與嚮往嗎? 超級CD被MP3打得落花流水 「理想境界」一直是近代有聲工業的發展主軸。從愛迪生發明留聲機開始,整個有聲工業是朝更逼真、原音重現的目標邁進,而且獲得了消費者的支持。LP是商業化類比錄音的典範。CD問世後,儘管極少數樂迷挑剔它的音質不夠自然,但它乾淨的聲音和大幅度動態範圍是LP難以望其項背的,愛樂者也很自然接受了CD的君臨。 但業者並不滿意,研發出兩種更高規格的音樂格式SACD(超級CD)以及DVD-AUDIO(DVD唱片),經過幾年纏鬥,由新力和飛利浦主導的SACD取得上風,眼看就要摘取甜美的豐收果實,沒想到MP3卻透過網路和iPod的推波助瀾,席捲了整個市場,讓唱片業者搥胸頓足。 所謂超級CD,顧名思義擁有比CD更棒的音質和重播效果。SACD每秒鐘取樣為282萬2千4百位元,為CD的4倍。有聲業界的市場邏輯是建立在純粹音樂美學的基礎上:音樂以其圓滿自在的形式,就可以帶給聆賞者莫大的美感經驗和聆賞樂趣。而美感、樂趣的強烈與否,無疑和音樂效果有絕對關係。現場音樂最具感染力,因為樂迷可聽到最直接而完整的音樂資訊。錄音無法和現場演出相提並論,但哪種錄音的效果較佳,就能引發較強烈的共鳴,這是有聲工業一個世紀以來的信念。這個邏輯從留聲機到SP、LP和CD都能適用,但碰到MP3就栽了大跟頭。 傳統音樂美學理念式微 高傳真業界不解之餘,開始對MP3和iPod反擊。他們用高傳真器材,來檢測iPod所宣稱「能提供音響饕客等級的音質」,結果當然是不堪入耳。TAS主編羅伯.哈利以不屑的口吻形容MP3這類低位元音樂取樣技術:「對音樂表達的特殊親密性形成欣賞障礙,無法孕育豐富深刻的音樂聯繫性,聲音平淡、生硬、呆板,普遍缺乏感情。可憐的是,有些只聽MP3的樂迷,從此不知道音樂能帶領他們到達更高的境界。」引發不少iPod愛用者反唇相譏,雙方的攻防仍在上演中。 某些愛用者宣稱,新一代的MP3壓縮技術,例如Exact Audio程式LAME-enabled編碼技術,音效已經媲美CD,高傳真業者的詆毀有待商榷。 無論如何,「超級CD」等高規格產品注定前景黯淡,再也無法享有CD一般的風光。基於保存較佳音質的立場,高傳真業者退而求其次,開始宣揚WAV等替代格式,但成效尚待觀察。整個趨勢顯示,音質好壞不再是廣大樂迷關注的首要課題,那個唯美是尚的時代已經過去。上星期日本電子巨擘SONY也加入MP3搶錢一族的陣容中,推出外觀精美的播放機,訂價從台幣4千多元起跳,無疑宣告MP3時代已成定局。 無負擔聆聽 人類歡愉本質 從20世紀初期以來,有聲工業建構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音樂欣賞態度。人們不需要踏進音樂廳或酒吧,藉由高傳真音響,就能捕捉到近似音樂會現場的樂趣。對愛好者而言,高傳真音樂重播的過程宛如宗教儀式:依序打開CD轉盤、數位類比轉換器、前級擴大機、後級擴大機的開關,放入CD,將室內燈光調暗,專心聆賞高級揚聲器流瀉出來的每個音符。這種過程摒絕演出現場的干擾,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抽象的音符之上,把純粹音樂美學的信仰,發揮到淋漓盡致。 但MP3已經為這種主流美學敲起了警鐘。任何存有古典美學信仰的人都應該覺醒:未來的新世代可能不會如此憧憬偉大與崇高。MP3儘管沒有那麼令人感動,但帶來更輕鬆愜意的欣賞方式,而且可以把多到難以計數的音樂,收納在一個方寸大小的盒中,帶在身邊,想聽就聽,毫無負擔。秉持傳統信仰的人或許更需了解:把音樂聆賞當成一種神聖的儀式,這種態度並非歷史主流。打從音樂出現在人類歷史以來,它就和愉悅、解脫、消遣等功能脫不了關係。MP3和iPod只是讓音樂欣賞回到原本的軌道上,不需要大驚小怪。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4
文章: 72
|
這也難怪了,動則數十數百萬的高級音響設備加上夠大的空間,水準的擺位及絕對靜態且專屬的聆聽空間,更別說是線材及
電源等其他雜七雜八的東西要考慮,這根本不是一般大眾能進入所謂的"音響美學"的門檻,更何況許多人壓根就從沒接觸過 高級音響所放出來的聲音,一旦習慣了普通音質,當然就不知道好音樂的感覺,就算聽了大家的也只是覺得"有差",並不會 覺得"比較好",所謂的"高音準,中音甜,低音沉"在大家的心中也只是音樂御宅族的口號罷了. 最重要的其實是"價格主導消費者市場",CD或SACD固然不貴,但是往往一張CD內消費者喜歡的歌沒幾首,所以約十年前 開始CD市場就已經明顯的走下坡,有被MP3取代的趨勢出現,尤其是從音樂市場最大宗的學生族群開始,只是當時的科技 還不夠成熟,MP3播放器的品質都很差,價格又不親人,Apple只是順勢的第一個搭上了這班車,所以iPod的暢銷救小弟的 淺見只是反映了現有甚至十年前市場的實際需求,把聆聽場所從電腦前拉到戶外,把大家對MP3這種"通俗"音樂更廣泛推廣. 音樂的本質就是娛樂而已,就消費者而言iPod當然是好的現象,廠商的競爭只會帶來更多的好處,至於高級音響市場就留 給有錢人去玩吧,要怪只能怪一直出爛音樂的歌手及一對喇叭要兩百多萬的音響器材廠商吧...^_^ |
||
![]() |
![]() |
訪客
文章: n/a
|
MP3音樂一般來說,是免費的
![]() 免錢又好用的東西當然受歡迎,就像當年微軟的IE幹掉Netscape一樣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0 您的住址: Seattle, WA
文章: 6,075
|
取樣頻率192k以上的MP3我是真的聽不出跟原版CD有多大差距.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3
文章: 3,060
|
引用:
耳機的話,我也聽不出來,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2
文章: 324
|
只能說東西好不代表流行普及
否則...你能說微軟一定好嗎?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Feb 2003 您的住址: 台北縣
文章: 381
|
iPod 大暢銷跟 MP3 盜版猖獗有比較大的關聯,個人用戶免費大量下載後,美觀容量大的 MP3 隨身播放機 (iPod)需求相對就高。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天堂
文章: 1,688
|
TAS那些傢伙是變態啦...
不過說真的,有錢...誰要聽MP3.... ![]() 當然是把整間唱片行的古典cd都搬回家,就算沒時間聽光看都爽.. ![]() ![]()
__________________
初學者的無知在於未學,學者的無知在於學後... 你曾經愛過的人使你失望之後, 他看起來就似乎有了許多缺點。 Schultz 人格理論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ul 2002 您的住址: 地球
文章: 1,319
|
SACD和DVD-AUDIO很可惜的一點...就是都主打"Hi-end"族群......
雖然最近好些了...但是售價還是高了些...... 如果可以出個隨身聽等的攜帶用的player...可能市佔率會好些...... 還有...並不是每位歌手都有發SACD or DVD-AUDIO啊...... 歌手目前的大宗還是以CD為主...少有發SACD or DVD-AUDIO的...... 應該還沒有一位歌手出的SACD or DVD-AUDIO可以讓人購入比一般器材高出一些的撥放機...... 如果要的話...應該要開始全面的出SACD or DVD-AUDIO...... 傳說SACD有所謂的Hybird格式...一般CD-player也可以撥放...... 但是要在SACD層放一些特別收錄及讓人一聽就馬上分的出差異等...使人有買SACD player的欲望...... 在家中有更多的SACD的同時...才會使人有動力購買相關的器材...... 不過... MP3會流行的因素在於... 社會大眾有太多的"木耳"了...... 加上只要能方便帶著走...音質如何也不會在意...... 有多少人買MP3 player用的是包裝中附的便宜耳機??? 有多少人的MP3只有128kbps甚至更低??? 有多少人很久沒買過CD或是從來沒買過??? 很多人就是會認為有聲音就好...至於聲音的質方面... 就算了吧...量夠多比較重要...... 不過... 如果iPod可以直接吃APE + cue這種格式的話...... 嘿嘿...這就很有潛力啦......
__________________
新機MINOLTA alpha-7 + 24-105/3.5-4.5在2005/07/27正式入荷!!! ![]() ![]() ![]() 見鬼了... Minolta 24-105/3.5-4.5 (D)這隻變焦鏡竟然是西平英生2005鏡頭總測個人給5顆星啊... ![]() ![]() ![]() Nikon COOLSCAN V ED底片掃描機已於2006/7/21入手... 歡迎大家一起交流... 交個朋友也不錯... MACRO APO-LANTHAR 125mm F2.5 SL已於2007/03/15上午10:30入手... minolta鏡頭群之野望第一階段結束... ![]() lenovo L220x 22' 1920x1200 LCD於2008/06/27正式到手! tc electronic konnekt 8在2009/03/14正式入手,搭配AKG k271 MK2真是好聽啊... ![]() Bessa R2A + Cral Zeiss Biogon 2/35於2009/07/01入手... RF元年開始... beyerdynamic dt990於2010/04/06入手了... 真是重金屬的好朋友啊... 我的相本 , 若傷了大家的眼球和視網膜, 敬請見諒 ![]() 新的blog 上線了... 晚上睡不著or無聊就來看看吧... ![]() 我的BOINC stat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