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Dec 2001
文章: 62
|
《珈琲時光》(大量劇情暴露)
「我覺得侯孝賢離我越來越遠了。」這是我的同事在看完《珈琲時光》後的感想。他
曾經說過他蠻喜歡侯導的電影的。「他早期的電影,像是《戀戀風塵》、《悲情城市》之 類的,都還算有劇情;但是這部完全沒有劇情!當我開始期待劇情要開始的時候,電影就 結束了!」 不過,對我來說,這樣的衝擊,早在《千禧曼波》就體驗過了。這次我反而很能接受 這樣的安排。(我覺得《千禧曼波》比《珈琲時光》更沒有劇情) 「不要去等劇情開始。從第一個鏡頭開始,就去注意畫面上的每一個細節,然後從中 獲得樂趣。」這是我所體會出來的、享受《珈琲時光》的方法。 《珈琲時光》的劇情(唔,還是有的)是從女主角井上陽子(一青窈飾)開始的。陽 子因為工作的關係,經常往返於台灣與日本之間。某次,她回到日本的家中,若無其事地 對她的父母說她懷孕了,但她不打算結婚,打算把孩子生下來,自己扶養。整部電影就在 陽子和父母、朋友間的互動中逐漸擴散開來…… 侯導早期的電影常使用長鏡頭,整個畫面就像是一個大舞台;但《千禧曼波》一反常 態,使用了許多不完整的、局部性的構圖,再配合環境音去描述整個畫面。到了《珈琲時 光》,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模仿小津安二郎的風格,運鏡的風格似乎找到了一個平衡點。大 部份的場景中,還是以固定不動的長鏡頭為主,但構圖的範圍明顯地縮小,同時會跟著角 色移動。這樣做的結果,讓觀眾更容易發現畫面上的細節,同時又保有長鏡頭那種平靜而 客觀的感覺。喜不喜歡因人而異,不過個人是蠻喜歡的。 因為有些表演是在畫面之外進行的,因此聲音占了極重要的一個角色。《珈琲時光》 的錄音很細膩,你可以聽到一些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聲音。吃東西、拿東西、手機、馬路上 的車聲、電車站內的各種聲音……除了能補足畫面上看不到的劇情外,由於《珈琲時光》 的重點就是在補捉生活中的各個小細節,這些聲音可以加強這些細節的描寫。 觀察井上陽子的生活細節、觀察她和每一個人的互動,還有她身邊每一個人在生活中 扮演的角色,是觀賞本片最大的樂趣。其中最精采的,就是描寫家庭的那一個部份。井上 家是非常典型的日本家庭:母親(嚴格地說是繼母,余貴美子飾)是家庭主婦,父親(小 林捻侍飾)是家中地位的象徵。當「女兒未婚懷孕」這樣的事情發生的時候,應該是要由 父親去解決、去仲裁的;然而父親一方面想說些大道理,一方面又因為愛女心切,一直無 法開口。片中,我們看到父親在知道女兒的事後,有好幾次和女兒好好談談的機會,卻仍 舊選擇了沉默。最後,耐不住性子的母親還是開口問了女兒整件事情的細節……在這些場 景中,每個角色都是這麼的鮮明,讓觀眾彷彿溶入電影中,同時想起了曾在自己身邊的、 點點滴滴的人事物。最後父母女三人在女兒住所中(象徵父母走進女兒的內心世界?)若 無其事地聊著這個話題的場景,自然成了本片的最****。 另外一個互動的重點,就是陽子和肇(淺野忠信飾)的關係。肇很明顯地對陽子有好 感,而陽子總是把他當成是知心的好朋友。肇也許知道,但他仍享受著陽子對朋友貼心的 一些舉動(送他禮物、幫他叫咖啡外送……等等),希望能維持這樣的關係。當他知道陽 子懷孕之後,一方面是感到驚訝,另一方面,總覺得該對她說些什麼話,卻又難以啟齒。 其實,肇和陽子的關係,剛好和陽子父母的關係形成對照。陽子的父母是很傳統的日 本夫妻,男尊女卑,有大事情還是得靠男人決定。而陽子所代表的日式新女性個性堅強有 主見,不願被婚姻家庭約束;反倒是身為男性的肇安於現狀,沈迷於自己的世界中,遇到 重要的大事時就變得優柔寡斷,不知所措。兩代不同的關係,見證了時代的變遷、社會的 演進。 《珈琲時光》中還有一個值得探討的主題,那就是片中隨處可見的電車。雖然說片中 出現電車是對小津安二郎致敬,但我相信侯導不會為了電車而電車,它當然有它的意義。 陽子和肇兩個人在兩列平行的電車上擦身而過(拍了十三天的經典鏡頭!),到最後在電 車上相遇,肇用溫柔的眼神保護著沉睡中的陽子;肇畫的那一幅、塞滿了電車車廂的畫; 載著陽子省親、訪友、工作的電車……每一個似乎都在告訴著我們一些事情。有興趣的話 不妨仔細品味一下其中的意涵。 有人說《珈琲時光》是侯導的小品之作,但難道侯導不去背負大時代、大社會的包袱 ,拍出來的東西就得稱作小品嗎?《珈琲時光》對現今日本的社會、人際關係有相當細膩 、觀察入微的描寫。光是這一點,我就認為這是相當成功的作品。 容我再囉嗦一次:不要去等劇情開始。從第一個鏡頭開始,就去注意畫面上的每一個 細節,然後從中獲得樂趣——這就是享受《珈琲時光》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
酒精濃度百分之五:http://www.cclo.idv.tw/blogs/closer/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臺北市
文章: 1,169
|
很高興看到有人跟我相同的看法
![]() 而我也是因為「千禧曼波」而有了最壞的打算, 正如你所說, 雖然沒有了我想要看的「侯式美學風格」, 但我覺得「珈琲時光」是個慢慢品嚐的好作品, 因為它純粹就是生活, 生活中突如其來的光與時間的交會, 總是會令人深刻不已, 而我也在享受著自己的生活,數踏著別人不懂的節奏, 喝著自個兒味的咖啡, 珈琲時光就是一種生活、態度與理想中的悠閒... 這個討論串是 PCDVD 的第二個討論串, 終於有了複數, 連結一下先前由 Haung 弟兄所發表的「【轉貼】珈琲時光 台灣要上映了 」... http://forum.pcdvd.com.tw/showthrea...57&page=1&pp=10
__________________
![]() blink Nattie's eyes 眨眨娜緹兒眼睛 The Next Enormous Wave of Taiwan Cinema 臺灣電影後浪潮 我寧願遊蕩在妳身邊做七天的野鬼,跟隨妳, 就算落進最黑暗的地方, 我的愛,也不會讓我成為永遠的孤魂。 -李慕白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4
文章: 6
|
![]() 感謝 closer 大大的影評
讓我有看珈琲時光另一層的體會 本來會去看這齣戲完全是因為 一青窈 (她唱歌很好聽喔) 也不在乎是誰執導的.不過現在可以讓我有重新回味的念頭. 就如closer大大所說的 [當我開始期待劇情要開始的時候,電影就 結束了!] 看完電影當下的感想就是........全部的劇情不都已經寫在電影簡介上了嗎? 我女友還直呼下次不要帶她來看這種電影.沒有劇情 沒有結局的電影 如果想要叫我女友一起重新再看一次不知道她還願不願意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Dec 2001
文章: 62
|
其實我是看了 Jummie 兄等人在另一個討論串的熱烈討論之後才看到電影的。 ^^;;
我不算是個電影愛好者,小津的電影我是一部也沒看過。 這篇心得(不是影評....才疏學淺不敢亂評啊! >_<)是儘可能在不接觸其他人的影評下寫出來的, 希望能儘可能地呈現出我自己看到的東西....有點像是寫申論題一樣。 有時候這樣把東西寫出來,再去對照別人的「參考答案」,也是蠻有趣的。 ![]() To milkg5978: 其實,我在電影結束的時候,也沒有想到這麼多的東西。 但當我動手寫這些東西、開始回想電影裡的情節的時候,突然想通了很多(也許是)導演想表達的東西。 仔細回味一下吧!說不定也能想到許多原本沒發現的東西。 ![]()
__________________
酒精濃度百分之五:http://www.cclo.idv.tw/blogs/closer/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臺北市
文章: 1,169
|
專題影評 > 我口袋裡的電影 > 從大題目中逃脫的《珈琲時光》
日期:2004/12/10 從大題目中逃脫的《珈琲時光》 文/侯季然 真正好的故事,像生活一樣,令人無從說起。真正好的電影,也像生活一樣,是沒有題目的。 侯孝賢的《珈琲時光》,還沒開拍就先定了一個大題目:「小津安二郎百歲誕辰紀念電影」。這真是好大一個題目,在影片的宣傳文宣裡,侯孝賢曾說他是背負著先天障礙來拍這部電影,這裡的障礙是指非日本人卻要拍日本片,怕說服力不夠。但是,站在影片之外來看,《珈琲時光》的先天障礙恐怕還包括了「紀念小津」這個大標題與伴隨而來的創作限制。 從1989年《悲情城市》以降,「大題目」就一直纏繞著侯孝賢。二二八、白色恐怖、張愛玲的海上花……連把鏡頭對準當下台灣的《南國,再見南國》、《千禧曼波》,都標誌著要「為當下年輕人造像」的野心。這一連串的「大題目電影」,把侯孝賢鏡頭裡向來厚重的歷史感發揮到極致,長長的鏡頭,捕捉到的不管是搖頭店還是夜市小吃攤,在銀幕上看起來,都像是隔了千百年光陰重現的歷史場景,遙遠得像神的視野。 可是在《珈琲時光》中,我們很驚奇(驚喜?)地發現,大題目不見了。《珈琲時光》選擇了與小津電影類似的日常家庭題材:離家獨居的女兒與住在鄉下的父母。女兒懷孕了,打算獨立扶養小孩,不想結婚,父母因此甚感憂慮;另一方面,女兒的朋友,一位舊書店老闆,經常帶著耳機和錄音機,在東京蛛網般的電車線裡,蒐集各種聲響。這兩人在電車內外來來去去,流徙中偶然錯身,暫時相遇,在熙來攘往中共享一小段時光。 已經很淡的劇情,在電影裡更是連「未婚生子」這樣的衝突點,都幾乎要隱去不講。我們只見女主角在不經意間透露了訊息,而她的父母與朋友,雖然驚訝,卻也不知道要說些什麼,大家只是照常過日子,所有的情緒皆隱藏在寒暄、吃飯與漫長午後時光的靜默中,只剩下電車偶爾經過時的規律聲音。 對侯孝賢的影迷來說,當然不會去期望有戲劇化的衝突場面,那些在侯孝賢電影最動人的片段,都是在情節話語未到達處。譬如《風櫃來的人》裡無所事事的少年,被騙到工地高樓上看見的一片空景、《戀戀風塵》裡,戀情消逝後祖孫二人無言看著的九份天空以及《童年往事》裡,祖母小小的身影徘徊在黃沙地綠樹蔭下,遠遠框出一幅台灣鄉間的永恆圖畫。因為鏡頭停得夠久、畫面拉得夠大夠遠,觀眾才得以穿透情節本身,看到質地豐厚的影像裡許許多多的層次與細節,看到畫面之外的,無以名之卻真實存在的情感。《珈琲時光》裡也是如此,那一幕幕的尋常人家、居酒屋、電車站、舊書攤、咖啡店,被保留下來的,都是生活中不能被命題的時刻:父母欲言又止的、朋友隨意扯淡的、書店裡的小狗、車站裡的老貓、低頭看書的側臉、車窗反射太陽掃進小書店裡的亮光……各種想得到的、想不到的、沒想到的,全數保留,最後才在大段落的生活實況裡,淡淡放進幾縷歷史(台灣留日音樂接江文也的故事)寓言與夢境(嬰兒被偷換的歐洲童話)的線索,然而這也只是點到為止,僅供提味。 對題目與意義的節制,便是《珈琲時光》最難得處。我們似乎又回到《悲情城市》之前,那個唐諾曾形容為「最好的時光」的時期。沒有預設的偉大題目,只有長鏡頭靜心捕捉的,平凡人民的平凡生活,用足夠的敏銳捕捉到的生活原相,無須戲劇與對白,便足以說明一切。那些生命裡最不能被定義的片段,往往最能映現歷史浩蕩的流動。《珈琲時光》裡有意的以電車為主要場景,匆匆來去的電車,既是城市生活的主要場景,也隱喻著生命中不可抗力的行進循環。片中好幾個呈現電車與人之間短暫交錯的絕妙場面調度,調度的不只是演員,更是人口千萬的一整個東京都。那是需要多少的守候與理解,才能拍到電車與電車、乘客與乘客之間如此自然又充滿寓意的多重變奏。這也讓我們想到,沒錯,小津安二郎,一向計算精準的編排和寓哲學於影像的鏡位設計,只為成就一份人生裡不能言說的蒼涼。 《珈琲時光》融合了侯孝賢最好的寫意筆觸與小津安二郎最精細的美學鍛鍊,彷彿是接續著《東京物語》結尾那部遠去的電車,開進了世紀初的東京。混跡在每日吞吐上百萬人的高架上、隧道裡,人與人之間短暫相遇的緣份,錯過了,便是不可挽回的歷史,相遇了,也只是並肩站著,一起看車窗外千門萬戶的城市風景。電車搖晃的節奏裡,我們得以從塵世的喧囂中沈澱下來,感官因此變的清晰。而這一刻屬於陌生人和我之間美好的沈默,這僅僅一杯咖啡的短暫時光,卻是任何偉大的題目也無法包括的。
__________________
![]() blink Nattie's eyes 眨眨娜緹兒眼睛 The Next Enormous Wave of Taiwan Cinema 臺灣電影後浪潮 我寧願遊蕩在妳身邊做七天的野鬼,跟隨妳, 就算落進最黑暗的地方, 我的愛,也不會讓我成為永遠的孤魂。 -李慕白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