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2 您的住址: 松山~
文章: 2,446
|
又論台灣電影現狀....
楔子
2002年08月,半瓶醋身為一大傳系二年級的學生。為了自己的實習分數到國家電影資料館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義工實習,到了2004年,半瓶醋在畢業前夕又為了分數開始寫拖了兩年的心得,雖然並無抄襲,卻還是引用了一些當年的自己的舊作,然而寫著寫著,卻又寫出了約800字的新鮮事來,看倌若不嫌棄就看看唄。 本文 還記得第一天,所有的義工報到時,跟我們簡報的人是某組的組長(我一向對於記面孔和名字沒有天賦)當時他就問了咱們所有人一個問題,你們最喜歡看的一部電影是什麽? 每個人都說了幾部電影,大部分都是時下流行的大眾好萊塢電影,只有一個文藝青年說他喜歡看費里尼,然後組長竟然丟了一句狠話:「那除了這位同學之外,你們都沒有看過真正的電影。」很顯然的,這位仁兄並不認同所謂的「大眾文化」,當然他的立場並不代表整個電影資料館的觀點,但是起碼我從這邊看到了一點電影資料館對於電影的態度。 台灣的大眾觀影習慣其實並不「精實」。 我的觀影年齡其實相當的短,自從1996年的【ID4星際終結者】開始,到現在也不過才五年多一點而已,而且看的電影還多半是好萊塢的熱門電影,尚屬於「通俗」的層次…不過,漸漸發現台灣的特殊文化;之前曾經從電視上看到,咱門台灣人是世界上觀影頻率最高的國家,一年平均每個人要看66部電影,同時也是外片上映最快的國家,幾乎可以說是同步上映,(這一點尤以好萊塢電影為最。)但是呢…若仔細的問起台灣人:有沒有看過某一部片子,可能會發生下列的情形: A:最近有看電影嗎? B:有啊,就是那一部妮可…什麼嫚演的鬼片嘛…。 A:那覺得這部片怎麼樣呢? B:難看死了,到最後根本搞不清楚結局,亂演一通! A:怎麼呢?你難道沒看懂嗎? B:拜託,一開始我就忙著注意我女朋友,哪曉得後來片子太悶,她睡著了,我也累了,到最後結局根本莫名其妙,是不是母子都被殺掉啦?我怎麼覺得他們看起來好像死掉了? A:……。 這是真實的案例,而且有類似情況的竟然佔了觀影人口的絕大多數! 台灣雖然電影院林立,MTV也到處都是,可是台灣人似乎都不大專心看電影,絕大多數的時候,看電影和進MTV都只是社交行為(或是別有目的);看看MTV裡頭的房間吧,沒有座椅,只有幾個枕頭,如果是老一輩的人去的話,多半會引起怪異的眼光,要是只有一個人去,那更是是奇怪,相較之下一男一女的組合就佔了絕大多數…MTV的用途似乎並不是什麼單純看電影的地方耶…。 而且還有另外一種現象: A:耶!你要放VCD啊?什麼片子啊? B:終極追殺令啊…94年的電影。 A:那麼舊!!!看這部片啦!金法尤物耶!我才剛從路邊攤買的,100塊而已說! B:是喔…你有看過終極追殺令嗎? A:沒有…沒聽過的電影,一定是爛片! 結果,一票人看著不清楚的畫面,語焉不詳的字幕,只看到鼻子的臉部特寫,以及不斷接的劇情,搞到最後,沒有一個人知道電影到底在演什麼。 這種事經常在我們週遭發生,他們似乎就喜歡搶最新的片子,卻不大關心自己看到了什麼,似乎對他們而言,看電影只是一種趕流行的舉動,而不是娛樂;不然的話,怎麼會有這麼多人寧願看V8翻拷的「新電影」,也不肯看至少在基本的聲光效果上有品質保證,自己也從來沒看過的舊片呢? 而且,台灣觀眾似乎也看不懂太有內涵的電影。 姑且不論比較藝術的電影,就連最通俗的商業電影,有多少人知道【決戰時刻】的時代背景是美國獨立戰爭還是南北戰爭?有幾個人知道【星際大戰】系列在影史上扮演的重要地位?【神鬼戰士】裡頭講的羅馬是在希臘還是在義大利?【安娜與國王】的暹邏國是現在的泰國還是越南? 甚至能了解【臥虎藏龍】中角色與武功意義的人又有多少呢?對目前的青少年而言,【武俠】所代表的不是金庸,而是霹靂布袋戲、香港漫畫和被改編的面目全非的金庸及古龍連續劇…在看到【臥虎藏龍】裡飄逸的輕功和略帶文學味的對白時,他們早就已經呵欠連連,暗地裡還覺得這部電影的角色功夫怎麼這麼爛?連個氣功都不會用? 再舉個例子,2000年的台灣十大賣座電影,湯姆克魯斯來台造勢,感官刺激性強大的【不可能的任務 2 】穩坐第一名,而【臥虎藏龍】以話題以及金馬、金球、奧斯卡等三重光環的順利造勢,三度重回首輪電影院的作用之下排行第二名,而第三名竟然是年初時在春節檔期上映的【007縱橫天下】,這部片在他的老家北美地區甚至還擠不上十大,一般認為該片的賣座除了因為劇情簡單明白、特效連連,以及俊男美女的卡司之外,蘇菲瑪索的來台造勢也佔了很大原因…。 反觀獲得國外一致好評的商業史詩電影【神鬼戰士】再台灣卻連第十名都上不了…也許是因為電影長達近三個小時,故事背景對台灣觀眾太陌生。 台灣人雖然愛看電影,卻其實看不懂電影。 也難怪像【臭屁王】、【新烏龍院】這一類的電影在台灣仍然能夠有票房。因為在台灣,觀眾的要求似乎也沒有那麼多,只要能夠看得懂就好,至於考據、質感、配樂或是故事劇情,根本就沒那麼重要,不是嗎?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2 您的住址: 松山~
文章: 2,446
|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台灣電影又對大眾們塑造了怎樣的印象呢?
即使台灣觀眾的要求不多,但是台灣電影卻竟然沒辦法滿足他們的需求,大部分的台灣電影,有時候連基本的讓大眾「看得懂」都辦不到。 看看台灣目前的電影,上一代的白色恐怖大概是用到最濫的題材.再來就是針對新一代年輕人的「享樂」主義(而且大部分的劇情好像都是批判性的...彷彿是一些看不過去的大人想要教好小孩子的舉動)有些國家即使電影工業不算發達但是其電影的內容還真是天馬行空.從瑞典片­­【婚前興行為】,紐西蘭導演彼得傑克森的【新空房禁地】美國的山姆雷米沒錢拍出來的【鬼玩人】,法國的【安琪狂想曲】到日本的【水男孩】...似乎也都沒有用到太多錢來拍攝,但是這些題材好像是台灣本地的人怎麼樣都不會想到的故事。在台灣崇尚一片極簡自然的風潮之下,本地的電影好像變得只有一種風格了。之前去聽侯孝賢演講....他提到了拉斯馮提爾的「竇瑪95」宣言,而且相當的推崇,並且建議年輕人要多多學習這種方法.看到席下的「文藝青年」們一付將其奉若神明的恭瑾態度,不由得覺得有些可笑。侯導的舉動有些像是大鳥對那些還不太會走路的小雞們說:「你們應該多多試著往水面俯衝.那很過癮!」返僕歸真的拍法並沒有什麼不好...但是叫他們完全捨棄技術上的學習,似乎也太過本末倒置了...。 身為庸俗的社會大眾之一,我並不認為大眾文化不足取,∼電影資料館在行政院新聞局的管理下是一個不被關心的小單位,館裡的大人們一天到晚再埋怨政府的不關心(而且是毫不顧慮的對我們這些外頭來的小朋友們直言無諱),但是不知道他們有沒有發現,他們也同樣的不大關心他們所服務的大眾們所真正關注的事物?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n 2002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663
|
台灣電影早成了木乃依
拍片的目的只在政府輔導金 靠國外小影展得獎來證明自己還活著 政商勾結立法代理商條款 更沒有呆瓜肯花錢拍台灣電影 因為國片連發vcd都沒人要看 圈內發行商都知道花幾萬塊美金 買個外片版權 再丟給黑道外包的包抓公司 出來四處勒贖和解金致富 劣幣驅逐良幣的長期作用下 國片永遠是插管的植物人
__________________
藍光&1區&港版http://dvdonline.com.tw/index.php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2 您的住址: 松山~
文章: 2,446
|
轉貼病院的討論!之一
不只是台灣 - violence, 一月/1/2004 21:07:22 [+08]
這位組長應該來英國看看...劇場是英國的高級社交活動,如果你去劇院不小心被鄰座的老太太問到:'你覺得這齣戲怎樣?'你最好說好看,敷衍一下了事,千萬不要高談闊論提出什麼自以為精闢的見解,因為人家只是禮貌性地問一下,你也禮貌性地回答就好。如果去看白橡樹跳舞,你最好和大家一起在舞者出場時就拍手,即使你覺得那真是難看得不得了。如果去看Robert Wilson炫他的燈光,發現隔壁的看到睡著也不必大驚小怪,因為他一定會在結束時醒來拍手,而且拍得比誰都用力(他搞不好還會站起來叫安可)。 誠實地去看大眾文化然後說看不懂,和虛偽地跑去欣賞高級文化然後很有品味地點頭、隨評論的意見起舞,我寧願選前者。我在愛丁堡藝穗節實在看過太多被評論捧上天,實則一無可取的作品了。 我覺得要拯救台灣電影,其實還真該從大眾文化入手呢。我覺得那是台灣唯一剩下活潑有朝氣的東西了:八卦、政治鬧劇、偶像明星、醜聞、荒謬的文化現象...想想看,從這些東西中可以挖出多少題材啊。我覺得台灣的電影/文學可以往諷刺喜劇的方向發展,可惜的是,這年頭沒人把大眾文化當一件嚴肅的事來研究。(還要等美國人來把我們的電子花車寫成論文...) Dogma其實是一種對傳統的反叛,新浪潮也是。它們都來自一群憤怒青年,不滿於現狀,想要改變世界而爆裂出來的產物。我不贊成任何想拍電影的人去承襲某個派別或向任何風格'多多學習',畢竟那只會令自己成為二流。創作就是反叛,沒有反骨,我不知道它還剩下什麼。 暴妹越來越有型迷人了 [R] - wumc, 一月/1/2004 21:26:58 [+08] 資源分配的取捨 - wumc, 一月/1/2004 21:58:34 [+08] 如果以"大眾"的人數做資源分配依據.電影資料館顯然是偏了. 但是若以宣揚各式電影的多樣性為基金會宗旨.顯然還"偏"不夠. "大眾口味"喜愛的電影仿間取得相對太容易了. 想起阿多諾一直不願意用"大眾文化(massor low-brow culture)"一辭. 而用文化產業(cultural industry)取代. 不只是前者帶有價值歧視.而是這文化是由上而下強加給大眾的. 那是以娛樂為手段旨在達到逃避現實生活和調節心理的產物. 騙走了人們從事更有價值和更更充實活動的能量和潛力. 目前所謂"大眾文化"根本不是根植於大眾的. 當然.我沒那麼憤世嫉俗. 有時看看文化產業的操弄也蠻爽的. 但留給電影更多可能性.就是留給電影生命力. (除非你真的相信院長已經把悶電影在台灣炒成主流了. 否則踢什麼館....開玩笑的啦.盡量踢.踢給他死.) 來人啊~把腳拖出去綁了.... - Boogieman, 一月/2/2004 00:11:33 [+08] 突然想到一種想法,不曉得形容的好不好? 我們現在稅制是"萬"稅,什麼都要課稅.. 土增稅為了減半不減半,也可以吵個半把月.. 我相信,沒有人願意(多)繳稅,大家都希望不要繳稅最好.. 但如果不繳稅,政府如何施政變相成為另一種福利.. 所以,課稅變成是一種違反大眾意思的行為! 相對的電資館的功能旨在推廣具文化價值的電影.大致上偏藝術類的電影!!而好來塢電影是全世界公認最受歡迎的電影,通俗老套商業成份佔的比例也不在少數!!普偏文化價值不高是公認的! 如果為了大眾口味,而逕行變更"文化保存"的初衷,那反而有點可悲! 雖然我們是民主社會,多數決! 但我深信"真理"才是最重要的!! 喳.....威武..... - wumc, 一月/2/2004 00:29:28 [+08] 院長升堂時有沒有掛"公正廉明". 其實蠻期待多一點人來擊鼓申冤地. 哎啊啊..電影的藝術有時候不僅僅包函電影的故事本身啊 - 半瓶醋, 一月/3/2004 12:40:07 [+08] 有時候我覺得那些幫特效電影做事的工作人員很可憐 除了在頒獎的時候拿個獎項,從來沒有什麼人肯定她們的成果 從電腦特效鏡頭,服裝設計,背景設計,高難度運鏡和電影音樂... 都被衛道人士棄如鄙蓆 電影被稱為第八藝術,他的藝術性應該不只包函戲劇本身而已吧? 電影資料館的如果真的只認為眼睛盯著那些古老的導演就是具有文化價值,那眼光也太狹隘了..... 踢館之說,言重了..(我覺得沒啥事吧!!) [R] - Boogieman, 一月/2/2004 00:26:55 [+08] 呵呵. - wumc, 一月/2/2004 00:24:10 [+08] 好像一直對醋兄太兇了. 想對這些未來希望擺出道貌岸然的模樣.卻還是會笑場. 我是覺得應該要裝更兇一點.才會激起年輕人反抗的鬥志. 我記得年輕時應該就是天不怕地不怕. >只是電影嘛,沒什麼的? 不.電影是生活的態度.不准他人忽視或嘲笑. 醋兄要捍衛自己靈魂內的東西. 哎啊啊~我就承認我是庸俗的大眾了 - 半瓶醋, 一月/2/2004 00:51:16 [+08] 我這一代80年代出生的青年~已經有一大部分在希望台灣將來和哪一國合併的選項下填選"美國"了,我們到目前為止有一大半的生涯是在美式的娛樂下薰陶的,相對的文以載道的台灣電影感覺起來反而像是可以反抗判逆的對象了不是嗎? 因為這些台灣電影都是老人家們拍的啊~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2 您的住址: 松山~
文章: 2,446
|
之二
哎啊啊~我是說別怕老頭你要捍衛自己的想法ㄚ [R] - wumc, 一月/2/2004 01:10:04 [+08]
嘿嘿...大眾與小眾 - 阿姬, 一月/2/2004 09:08:10 [+08] 當藝術遇上商業的時候, 藝術總是先會被打敗, 發現這東西有賺頭時為什麼不賺, 如果電影是藝術, 好萊鎢電影是商業行為, 我也是照著我喜好看電影的人, 但當我發現他綿一成不變總是以視覺特效當招牌, 而且容易被分類的時候, 我就失去了興趣, 看多了無趣嘛.... 我在畫廊看到藝術家一百分為自己推銷作品, 而後坐下來感嘆的說, 要自己想做的放在市場上簡直是兩難.... 我對所謂小眾電影的觀看態度則是, 他棉的製作勇氣需要被支持.... (我又冒出一團自相矛盾的地方, 但是實在要企上班拉, 小踢館一下) 一點點後話~~~ - 半瓶醋, 一月/2/2004 11:55:24 [+08] 對這一帶的年輕人而言 大眾文化就是美式文化 與其拼命的鑽牛角尖弄些大家都不懂的東西 到不如承認自己就是美式文化的人 再想辦法從裡面青出於藍吧~ 有時候人家會比我們厲害. 是因為別人有可供學習之處. 歐洲的電影文化有自己的傳統~根基穩固 韓國的電影復興也是偏向美式風格 台灣的電影文化是道地的營養不良 現在的所謂新浪潮電影不過廿來年就已經 把先天不足的電影工業搞垮~想飛之前要先學走路 基本要先練好啊...... 硬要義和團式的扶清滅洋,一點用也沒有.... 話後一點點~~~ - wumc, 一月/2/2004 13:15:19 [+08] 不是不承認.只是你恐怕並不了解什麼是美式文化吧. 連美式文化的根都不知道怎麼青出於藍? 想起朋友寫的流亡雜種. 如果夠誠實.必須承認自己是雜種.講著洋莖賓的語言. 應該發揮自己的特色.而不是一直想做買辦. 想青出於藍ㄚ.....唉.只能祝福. 插嘴一句 - violence, 一月/2/2004 14:08:22 [+08] '對這一代的年輕人而言,大眾文化就是美式文化' 好像有點太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了吧~~~我也是'這一代的年輕人'ㄚ,怎麼我不這樣覺得...你對這一代年輕人的文化又了解多少呢?還是只是從自己身邊所見、所聽、所聞而得到的一個籠統的概念?年輕人也有分很多小圈圈,有日本追星族,有迷卡漫的,有文藝青年、電影青年...我還是比較喜歡把它當成個體來看待。 不只要承認自己是雜種,而且要以雜種為傲去抵制美國(或西方)文化的霸權。第三世界的電影就要以第三世界的方法論來看待,你總不能要求印度或越南的電影去師法美國還期望能青出於藍...(青出於藍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我們誰也沒有那個資金和設備和美國拼 難道把美國那一套移植過來就會比較好嗎 有沒有聽過晏嬰和橘子的故事啊)為什麼日本科幻動畫在國際間亮出傲人的成績,就是因為它們和美國的'不同'。日本文化確實受到美國文化的影響,但是他們同時發展出自己的聲音! 想起之前看的一部寺山修司的電影《丟掉課本上街去》(我還是剛剛才知道那是寺山修司咧!那是他的第一部片,和《上海異人娼館》差好多...),很反動的一部片,很不成熟,但是很有活力。片中有一個男生對著鏡頭自言自語:'昨天,我在公園撿到一隻蜥蝪,我把它放在一個可口可樂罐裡,結果它長得太大,就出不來了。...你有勇氣挣脫那個可樂罐爬出來嗎?你有勇氣嗎?日本!' 覺得那個'日本'有點不必要...如果沒有,反而會讓他提升到更廣的精神層次。不過反正寺山修司這部片是拍來罵日本政府的,我們就讓他多喊喊吧。 那部片真的很不成熟,但是我還蠻喜歡的。我就是喜歡他的無厘頭、不正確、無法被定義、非主流,那種年輕的聲音聽起來很愚蠢,但也是難能可貴的。(年輕人就是要像《IF...》裡面那樣鬼吼鬼叫,搞無政府主義...) 好啦,我承認我是小眾。只是來吐吐槽咩。我想政治正確的政府官員應該很高興像我這樣的反動份子只是少數... 啊哈哈~抱歉~忘了考慮到病院的高人*_*" - 半瓶醋, 一月/3/2004 12:26:49 [+08] 那可以改成"大多數"嘛? 昨天晚上路過學校下的空地 一票七年級的小朋友在練習HIP-HOP動作 想當初我國小的時候還在玩扯鈴呢~ 我想~不得不承認...有些地方.美式文化真的已經深入這個小島了 不過說的也是~也是很難青出於藍的 但是我們可以吸一點藍色~讓自己變成綠褐色~那也是不錯的吧 要不就是直接利用美國的錢拍片吧~其實有時候好萊塢只在乎成本是否能回收,有沒有荼毒文化倒是不太在乎,臥虎藏龍,雙瞳,魔戒,和韓國的鬼玲都是這種產物 好萊塢的導演也有不少是外籍的啊,先不說我門都認識吳宇森和李安,我最喜歡的導演保羅范賀文是個荷蘭人,從他的攝影指導轉任導演的楊狄邦還是他一起帶去美國的工作人員一,德國則是出了個彼得沃夫岡 好萊塢雖然不斷的把文化觀念滲透到別的地方.可是他自己本身也被改變了,駭客任務的不就是個好例子嗎?香港和日本的味道是這麼的濃厚,往後應該也會有一票跟風電影吧.... 其實 - Boogieman, 一月/2/2004 21:08:23 [+08] 其實我覺得台灣電影沒有大眾市場..(少啦) 因為大眾不看台灣電影,不是因為看過台灣電影不好看,是先入為主地認為很爛..所以台灣電影沒有大眾市場,所以還是拍些小眾電影吧!! 好啊,快去拍一些大眾電影啦,因為我也不太清楚大眾喜歡看什麼樣的大眾電影!!! 不過我滿自私的希望,悶電影不要變成主流. 因為主流不適合我.哈!!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2
文章: 27
|
打岔一下
醋兄這個討論串列是從神經病院那裡轉貼過來的嗎?
我還以為那裡的討論板已經移除多時了. 可以給我他新的討論板網址嗎.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2 您的住址: 松山~
文章: 2,446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4
文章: 21
|
說實在的,兄臺的文章我看了頭昏腦脹,不知其義.
![]() 我大概是屬於庸俗型的觀眾吧! ![]() 不過我舉一個例子,今年金馬獎頒獎典禮舉行時,我才知道有不見不散這部電影(別急著糾正我),當時我還不知道這部電影到底有沒有上院線過. 結果,隔天看報紙才知道,原來不見不散是"不見"."不散"兩部片子,而且是不同導演. ![]() 這個就是我對於目前台灣電影業的初淺印象,我常常在想,電影到底是拍出來幹什麼的?得獎用的嗎? ![]() 電影到底是拍給誰看的?評審嗎? ![]() 看來,我真的只適合看所謂的商業電影吧!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2 您的住址: 松山~
文章: 2,446
|
品「你那邊幾點」,蔡明亮已經是第二次上台領安慰意味濃厚的最佳台灣電影獎,他坦承「兩次都領得很空虛」。最近已經為「不見」、「不散」賣票賣到沒力氣的他表示,他當然希望得最佳劇情片,因為可以刺激票房,但是「這些評審有沒有想過,這些人在台灣這樣的環境下拍片,卻被放到與香港那樣工業下的產物去比。大家只會罵台灣電影沒出息,但到底還有誰在拍電影,你們又拿了什麼條件給他們拍?」
在國際上備受尊崇的蔡明亮,今年影片受邀為金馬影展開幕片,他人卻坐在台下連被請上台的機會都沒有。他一大早起床冒雨到世新電影系演講,只看到姍姍來遲的20個學生,這種種在自己國家所受的「屈辱」都一再考驗著他堅持繼續拍片的決心。昨晚李安導演特地趕來慶功宴上向阿亮致意,表示每次看他的電影都對自己的創作有新的想法,又讓阿亮重燃一絲信心。李安要離開時,阿亮刻意先在門外安排自己的影迷,在李安步出時大喊:「李導演,我們以你為榮,你要回來拍國片,打敗港片!」吐了再多的苦水,阿亮最心繫的,終究還是台灣電影。 文章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2003/12/15...ws/4424561.html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4
文章: 21
|
引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