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0 您的住址: 台灣台北
文章: 1,798
|
[討論]你們覺得數位音樂能夠保存很久嗎??
最近收到一封e-mail
內容大意是說數位的東西的保存並不比得上傳統的保存方式 像是以前美國太空總署或者一些科學家在以前做的一些數位檔案 現在都無法辨識 只能靠人工再keyin回來 所以有很多保存重要文件的 都利用縮影的技術 把他縮小後 以後要看用顯微鏡來看... 突然想到 現在有很多網路下載的mp3數位檔案 有誰知道過了十幾二十年甚至三十幾年 這些mp3檔案是否都會無法讀取了呢??? 而且這些mp3檔案的保存性的價值看起來似乎比不上一張張的cd甚至是LP.... 不知道各位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
娛樂金魚眼 ![]()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0 您的住址: 台灣台北
文章: 1,798
|
這是這封e-mail的內容
不過不知道原作者是誰了... 當他是一則新聞來看就可以了 ===== 你最近也許發現了童年時期的照片,雖然已經發黃,但是仍然可以辨認。你的子 女們用數位相機為你所拍攝的照片,也許無法像你童年時期的照片那樣,可以保存這麼 久。 你的照片檔案,也許仍能保存在電腦上,但是,用來搜尋辨認這些檔案的設備, 也許早已不存在。也許目前會是一個「數位資料的黑暗時期」,此一時期的集體記憶, 有一部份也許會永遠喪失。 除了數位照片以外,諸如電子報稅檔案、電子郵件、電子音樂等,都難以長久保 存。 目前各個機構正在努力設法延長數位資料的保存期限,以長期保存數位藝術、法院檔 案、電子日誌等各種數位資料。紐約大學移動影像建檔暨保存計畫的主任拜瑟說:「一般人往往會誤解,以為數位資料可以永久保存。其實數位拷貝並非最理想的拷貝。」 英國廣播公司所搜集的「 1986 年的生活」照片以及文章、900週年英國問卷調 查、以及英格蘭土地勘察紀錄等這些數位資料,目前都已失傳,就是一些例證。 雖然學者仍可閱讀此一1086年所編撰而成的大部頭書英格蘭土地勘察紀錄,然 而,該書的數位版本,需要特殊訂製的電腦軟體以及硬體,來取代因為年代過久而朽壞 的原有的電腦軟體以及硬體。 這意味著,只需要短短的17年,數位資料就很快地消失了。 聯邦太空總署早期的太空紀錄,也面臨了類似的命運。 南卡羅萊納州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家米勒,無法閱讀1976 年維京號太空船登陸火 星的電腦磁帶,因為沒人知道這些電腦磁帶格式化的模式,所以他得設法找出昔日所列 印出來的資料,再雇用學生將這些資料重新打字。 米勒說:「所有相關的電腦程式設計師,不是已經去世,就是已經離開了太空總 署。想要閱讀原有的電腦磁帶,希望渺茫。」 在其他方面,公司行號進行法律訴訟時,需要昔日數位資料,卻無法閱讀;大學 教授也喪失了他們老舊的研究報告。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處的副主任史密斯說:「偶而會 有教職員流著眼淚,帶著數箱完全無法閱讀的電腦磁帶,來到我們辦公室,因為他們一 生的心血都已付諸流水。」 想要保存老舊的檔案,你不能只是將這些檔案轉移到 CD或是 DVD 上即可。你的 電腦還得瞭解這些檔案的結構,這意味著,這些檔案的格式化模式必須從老舊的 wordstar轉變為最新的Microsoft Word,因為即使是最新的電腦軟體,也只不過能夠閱 讀幾個版本以前的電腦檔案。 轉移老舊的檔案時,往往會發生資訊錯漏的問題。另一個解決途徑,是研發出一 套能使今日以及明日的電腦能夠瞭解的工具指令程式,以使新型的電腦能夠解讀舊型電 腦的檔案。但是此一方法說時容易,做時難,例如.pdf 這種老舊的格式化模式,它的 說明長達978頁。 倘若電腦軟體公司承諾將保持電腦軟體格式化模式的連貫性,就可減少這類問題 的發生。但是,這些電腦軟體公司為了在市場上互相競爭,必須不斷推陳出新。 例如微軟公司,就不斷地變更電腦軟體的格式,以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功能。因 此一份1994年的文字檔案,往往會比JPEG 2000這種從未改變的圖片軟體,更難打開檔 案。 紐約雜誌在創造供3000年開啟的時光之艙時,採用保存檔案的特殊紙張,並將某 些檔案縮小儲藏在可以長期保存的鍍鎳板上,人們可以使用一般的顯微鏡來閱讀這些檔 案。 紐約雜誌的編輯若森邵稱,該雜誌的職員起初認為數位資料將是理想的保存方 式,但是,在聽取了專家們的意見之後,他們很快就打消了這個構想。他說:「如果你 的目標是要將這些資料保存一千年,你不能指望電子化的數位資料能夠保存這麼久。」
__________________
娛樂金魚眼 ![]()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ug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縣
文章: 1,961
|
回覆: [討論]你們覺得數位音樂能夠保存很久嗎??
就音樂來說 , 我覺得 MP3 這類數位檔反而可能比 CD / LP 等媒體長壽 ,
因撥放軟體再寫就有 , 但是其它的硬體則牽扯到廠商的經營佈局 , 那麼多 年後可能連能向下相容的撥放器材都沒了 ... 文中的維京號太空船登陸火星電腦磁帶 , 他們的磁帶機還能運作嗎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02
文章: 2,248
|
古老的數位系統 都是封閉的.格式只有自己的系統認識.
現在不會發生這種事. FAT FAT32 NTFS 如果真的要淘汰了. 自己記得去轉檔就OK了. 只要還有軟體 能支援 .wav .mp3 .jpg ..................... 永遠都是可以讀取的. 不過 燒錄片的壽命 只有幾年. 千萬不要以為 可以保留一輩子!!!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Tainan
文章: 237
|
我不認同原po的概念.
數位產品,如果採取封閉系統,固然日子一久,原研發公司解散了,原讀取系統不再生產了,在資料的讀取上會出現困難. 但這裡所謂的困難是指"讀取"困難,實際上,資料仍然存在,它仍然是以一堆數字與符號,完好的寄存在原儲存媒體內,沒有消失掉. 它所面臨到的問題是-- 資料被鎖在保險櫃裡,但,我們忘了密碼. 如果一開始,就不設密碼(採用放系統),或者,保險櫃密碼一直被完整的傳承(世代交接時,資料保存者勤於轉換資料格式;原始讀取系統的技術資訊有完整保留),基本上,多年後,使用者仍然可以輕易的利用這些數位資料,沒什麼困難. 反觀類比資訊,資訊本身,會被歲月逐漸風化,訊息的流失,一秒鐘都不停歇.紙張會逐漸泛黃,墨跡或逐漸退色,書本受潮沾粘.除非您是專業級的收藏家,否則,這都是無法避免的歲月痕跡.相較之下,數位只是一種軟體,平凡人家都可以低成本的完好複製,可以不斷的更換載體,可以抵抗歲月所造成的流失危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