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數位影音討論群組 > 音樂軟體討論區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無知是一種幸福
Amateur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03
文章: 43
以電影Frida(揮灑烈愛)為引,談談墨西哥與拉丁語系音樂

"揮灑烈愛"介紹資料來源邁拓、雅虎奇摩)

一九二五年九月的一場車禍永遠改變了芙烈達卡蘿的一生,當她乘坐的公車撞上一輛電車時,許多人不幸喪命,而芙烈達也身受重傷,她的脊椎、肋骨、骨盆和 鎖骨都因為劇烈撞擊碎裂,她的右足被壓碎,她多年前因為小兒麻痺瘸了的右腿也斷成十幾塊,一根金屬條也從她的左臀插入,刺穿她的****,讓小腹嚴重受傷,也讓她失去生育能力。

她在數個月的痛苦治療和復健過程中,日益感到孤立和寂寞,於是她把心力投注在作畫當中,藉以忘掉她的痛苦。而她的父母為了支付龐大的手術和醫療費用不惜耗盡家產,在捉襟見肘的財務困難之中,他們仍然無怨無悔地支持愛女對繪畫的狂熱,不但為她特別打造一個畫架,而且還在她的病床裝上鏡子,好讓她拿自己當模特兒。

當芙烈達能夠行走後,她決定跑去向知名大畫家狄耶哥里維拉求教,而狄耶哥不只是受到她傑出畫作的吸引,更受到她堅忍的毅力、獨特的魅力和美麗所吸引。

對他們兩人來說,這次會面將深深影響他們的生命,狄耶哥認為芙烈達是他一生最重要的人,但是芙烈達卻對他愛恨交織,儘管如此,他們仍在1929年8月21日結婚。芙烈達的母親並不贊成這項婚事,主要是因為他們年紀相差21歲,還有狄耶哥拈花惹草的風流行徑。他們身邊的好友也不看好這段婚姻,但是他們仍然誓言相愛到老,而狄耶哥的前妻露佩瑪琳也和芙烈達成為閨中密友。

狄耶哥於1930年受邀到美國繪製巨幅壁畫,他們立刻成為藝壇名人,狄耶哥非常享受他在美國造成的轟動,但是芙烈達卻渴望回到墨西哥。

芙烈達在歷經懷孕及流產的不幸遭遇後,將痛苦和孤寂畫入作品中,接下來的幾年內她雖然曾數度回到墨西哥,並參加了母親的喪禮,但是她最後還是決定回到紐約,陪伴在狄耶哥的身邊。

他們於1933年12月回到墨西哥,並且建造了一座精心設計的新家,但是好景不常,芙烈達發現狄耶哥竟然和她的親妹妹發生外遇,於是他們決定分居。當狄耶哥終於還是回到芙烈達身邊後,他請她幫助安頓流亡墨西哥的俄國革命領袖托洛斯基,極具魅力的托洛斯基和芙烈達發現他們互相吸引,兩年後他們終於發生戀情。但是托洛斯基終究還是離開了她,而她也決定獨立自主,不再仰賴任何人。

1939年1月羅浮宮買下芙烈達的一幅自畫像,這也是羅浮宮第一次收藏拉丁美洲畫家的作品。雖然她受到法國知識份子喜愛,但是她卻對他們虛偽的言談感到厭倦,於是又回到狄耶哥身邊,但是她卻發現狄耶哥打算搬到加州,並要求跟她離婚。

這時芙烈達的健康再度亮起紅燈,而她的情人托洛斯基也遭刺遇害,加上狄耶哥對她的刻意疏遠,她的病情越來越糟,她的腳趾必須截肢,脊椎也必須動手術,並造成腎臟感染和其它併發症,但是她仍然憑著一股堅強的毅力支撐下去,並向醫生說:「趕快把我補好,好讓我作畫。」

出乎她的意料,狄耶哥竟然回來希望和她重修舊好,他們於1940年12月再婚,但是她的病情卻沒有好轉,她在進行更多的手術期間創作了她最受好評的畫作。在她長期住院的期間,狄耶哥都一直守在她身邊,但是她終究逃不過死神的召喚,在她和狄耶哥的結婚25週年的兩星期前在睡夢中去世。芙烈達逝於1954年7月13日,她47歲生日過後的一個星期。
*********************************************************

芙烈達在八零年代中期以前,在墨西哥以外的地方都沒沒無聞,但是現在她卻是全世界最受收藏家喜愛的女畫家,市面上有超過一百本關於芙烈達和狄耶哥的西語和英語書籍,最近美國郵政局更是推出一套芙烈達卡蘿紀念郵票,她也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西裔女性。

多數人都同意,她突然間受到全世界矚目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她透過生動自然、完全誠實的畫風,在畫作中融合了個人情感、藝術表現和政治意涵。她不但將自我延伸到政治文化的領域,並呈現印第安傳統服飾、首飾和髮型,她更將內心的恐懼、痛苦、迷戀和愛情轉化成一幅幅令人難忘的驚人畫作。由於她這一生中不斷地經歷各種身心上的痛楚,所以她才能夠擁抱她最赤裸的自我,畫出可怕駭人、令人不安的畫面,一位作家甚至認為這些畫作代表了“墨西哥長久以來受到的佔領、痛苦和壓迫”。

至於芙烈達對於狄耶哥的迷戀,可以在她的畫作中清楚看到,雖然他們在婚姻的路上充滿各種障礙,但是卻能夠一起走到終點,直到芙烈達去世為止。
********************************************************
飾演狄耶哥的艾佛瑞德莫里納說:「這是一個蕩氣迴腸的史詩愛情故事,他們結了兩次婚,一起度過人生中的驚濤駭浪,不但分享相同的政治和藝術理念,甚至還分享情人,他們過著驚世駭俗的生活,對當時的社會造成極大震撼。」

他們有一些做法直到今天都是非常驚世駭俗,例如他們開放的婚姻關係和她的雙性戀傾向,更別說他們對彼此強烈的妒意,都是維持他們長久關係的因素。飾演芙烈達的莎瑪海雅說:「這是一段很畸型的戀愛,非常非常獨特,狄耶哥隨時都要自由自在,而且必須隨時受到呵護芙烈達則是無條件地愛狄耶哥,她的這種包容心也對狄耶哥潛移默化,最後他終於也能夠無條件地愛她。」

導演茱莉泰摩說:「他們是真心相愛,所以他們的愛才能維持下去,他們先是互相仰慕,後來則變成深刻的藝術和性慾上的強烈吸引力。儘管他們面對這麼多危機,他們仍然保有對互相的誠實和愛。狄耶哥需要她,他們需要對方,而他們在一起遠比分開來更有力量。」
     
      
舊 2003-03-31, 10:22 P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無知是一種幸福離線中  
casper65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02
您的住址: 台中市
文章: 122
介紹好詳細的文章..
真是多謝..幸福兄啦!
不過,又產生了敗家的念頭了,
真是兩難..
 
舊 2003-03-31, 10:36 P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asper65離線中  
無知是一種幸福
Amateur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03
文章: 43
如果各位有看75屆奧斯卡頒獎典禮
應該對來自巴西Caetano Veloso與墨西哥的Lila Downs合唱的Burn it blue印象深刻才是

由Elliot Goldenthal主導配樂工作的揮灑烈愛電影原聲帶
是我覺得近年來最出色的一張電影原聲帶
(同時獲得金球獎與奧斯卡獎最佳配樂的雙重肯定)

24首曲目中,14首由Goldenthal作曲(包含了主題曲Burn it blue)
13首配樂加上11首歌曲,組合了一個風格強烈又特殊的電影音樂

配樂的部分,我個人文學造詣不高,實在很難形容出來
從網路上找到"孽子配樂座談會<范宗沛vs藍祖蔚>"的資料
將裡面兩位專家談到這部電影音樂的部分,轉貼過來
(資料來源http://www.wind-records.com.tw/pers...news/index2.htm)
*********************************************************************
范宗沛

談到電影配樂,「揮灑烈愛」的音樂很棒,像這種墨西哥或拉丁語系的音樂,是比較悲傷但又有點快樂的那種感覺。你可以把它想成是一種美,但也是一種悲,它是同時存在的。不過你注意看,它還是被畫面切掉了,有時音樂的情緒還沒走完,畫面換了就跟著被切斷,不過那部電影色彩太多了,很多人一定來不及去聽音樂。
.
.
.

我發現「揮灑烈愛」的音樂有一個特色,當它在講故事的時候,就用它們傳統的樂句,當它講到意識型態時,音樂會變成電子音樂,會有合成的聲音進來。這兩條線,用合成器與民族樂器將之區隔得很清楚。當她進入自己的想像空間時,就會有很強的電子樂進來,民族音樂會變得很弱,電子音樂就一直持續。





藍祖蔚
當你看「揮灑烈愛」的時候,基本上,音樂就能夠讓你看到那個年代,看到墨西哥人生長的時代背景。所以,這個地域特色是很重要的。更多時候,主角芙烈達在身體的困境上,在生長的慾望裡掙扎的時候,必須透過熟悉的西班牙歌曲,或墨西哥音樂所流動的風格裡,展現一個左翼女青年掙扎女性的自主權利,以及情慾自主的力量,角色人物其實是音樂的另外一個特質。這配樂至少做到,你不會被誤導到中東,非洲或是阿拉伯去,可以聽到很標準的當地色彩。這是「揮灑烈愛」最大的成就。這也是電影音樂的另外一個功能,它基本上貼和著角色,人物,劇情來創作這樣一個功能。


**********************************************************************

歌曲的部分,找來Lila Downs、Los Conjolites、Chavela Vargas、Elpoder Del Norte....等人,連莎瑪海耶克也下海唱了一曲
這些歌曲聽了讓人雞皮哥瘩掉滿地....超動聽(CD裡面有翻譯為英文的歌詞)
歌手真摯的感情直接又強烈的表達
吉他與豎琴撩撥,撥亂了平靜的風



我覺得這張原聲帶,最棒的就是,可以從電影中獨立抽出來聆聽
就算沒看過電影,也不會有無法融入之感



我自己認為這張聲音非常發燒,特別是配樂的部分
空間感、定位以及細節都非常好
我想即使是音響發燒友也該找這張來聽聽..........強調一下,這是個人看法

本張專輯由德國知名古典廠牌Deutsche Grammophon出品
所以聲音要差,也不是那麼容易

此張原聲帶為Enhanced cd,有幕後以及配樂者訪談影音檔案
以及導演與配樂者的文字訪談
舊 2003-03-31, 11:26 PM #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無知是一種幸福離線中  
無知是一種幸福
Amateur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03
文章: 43
墨西哥除了玉米餅外
音樂也具有獨特的魅力
可惜台灣少有引進墨西哥的音樂


介紹一位台灣可以買到其作品的近代古典音樂家--Carlos Chavez(1899-1978)

這一張拉丁美洲打擊樂,由馬塔指揮,泛美室內樂團與墨西哥打擊月四重奏。
響韻唱片發行(唱片業這麼不景氣,這張不知道還有沒有賣,想買的最好打電話去問)


響韻唱片對這張的介紹:
卡洛•夏維茲是墨西哥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曲家,對整個墨西哥文化生活影響甚鉅。他以指揮家身份創立了墨西哥交響樂團,延攬一流音樂家如亨德密特、史特拉文斯基、米堯等客席指揮或演出。作曲類型涵蓋廣闊:室內樂、交響曲、歌劇、芭蕾、劇樂等,他成長於祖國尋求民族本源、國家認同的年代,因而對故國的歷史起源十分著迷,他以去除感性。簡單的旋律設計風格創立自己獨特的音樂語言,也是對當時歐洲強勢影響的一種反動。.........

轉貼All Classical Guide對Calos的介紹
-----------------------------------------------------------------------------
Carlos Ch&aacute;vez was probably the most important Mexican composer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Known for his seven symphonies, the ballets La hija de Colquide (The Dark Meadow), and Toxcatl -- which uses his popular 1947 Toccata for percussion -- his concertos for piano and violin (one each) and the four Soli (the third for orchestra and soloists and the others for winds), he was a composer who generally did not follow trends and fared better in purely orchestral or instrumental music. While Ch&aacute;vez's style is sometimes not recognizable as Latin, as it can often sound Stravinskyan and Neo-Classical, folk elements of Aztec and Mexican music rarely stay dormant for long, with their colorful rhythms, exotic percussion and characterful themes. Ch&aacute;vez also wrote two books, one of which was the influential Toward a New Music: Music and Electricity, from 1932.
Ch&aacute;vez's father died when he was three, but he and his five other siblings were generally well cared for by their mother, who was a school teacher. He studied piano with Asuncion Parra, having already developed a measure of proficiency from lessons in his early childhood from an older brother. Young Carlos advanced rapidly and by the age of eleven began studies with Ponce. While he received instruction only on piano during his early years, Ch&aacute;vez began to study instrumentation on his own. Throughout his career, in fact, he continued this practice: his copies of Beethoven's and Brahms' symphonies, for instance, contained all sorts of notations in his hand.

At 15, Ch&aacute;vez became a pupil of Ogazon and a year later took some instruction from Fuentes in harmony. Among his first important works was the Piano Sextet (1919), whose piano part he performed at its 1921 premiere. That same year Ch&aacute;vez began work on his Aztec ballet El fuego Nuevo, on a government commission.

Ch&aacute;vez married Otilia Ortiz in September, 1922, then traveled to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with his bride over the next several years, finding the culture of the latter much more to his liking. In fact, he made many subsequent trips there and even lived in New York City from 1926 to 1928, where he developed friendships with Copland, Var&egrave;se and other important figures of the day. His only opera, The Visitors, would be premiered in New York in May 1957.

In 1924, Ch&aacute;vez began writing music articles for El universal, a Mexico City newspaper, and he continued to do so for most of the rest of his life. He also had developed ties in politics by now and soon received important appointments: directorship of the National Conservatory came in 1928; and in 1933 he took up the reins at the Public Education's fine arts department. But he remained busy composing during these years, too, completing his ballet Caballos de vapor in 1932 and turning out his first (1933) and second (1935 - 1936) symphonies, as well as many other works.

In 1947, Ch&aacute;vez helped establish Mexico's National Institute of Fine Arts. He made a return trip to Europe two years later, but still found its culture of no great appeal to his sensibilities. Over the next two decades he composed more symphonies (his seventh coming in 1960 and his sixth in 1961), many songs, and chamber works. In 1958-59, he served as Charles Eliot Norton Chair of Poetics at Harvard University. In the 1970s, Ch&aacute;vez's inspiration seemed to vanish, as he produced no significant new work
----------------------------------------------------------------------
舊 2003-04-03, 12:28 AM #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無知是一種幸福離線中  
無知是一種幸福
Amateur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03
文章: 43
前述所提指揮家馬塔(Eduardo Mata,1942-1995)也是墨西哥相當著名的指揮家。


艾都瓦多•馬塔出生於墨西哥音樂世家,就讀於墨西哥音樂學院期間,先後師從拉丁美洲重要作曲家夏維茲和歐朋學習作曲。1977年至1993年期間擔任美國達拉斯交響樂團總監,在他積極領導之下,樂團演奏水準大幅提升,演奏曲目大為拓展,樂俱全美六大樂團之一。馬塔的音樂最為人稱頌的是,他能讓樂團發出如歐洲古老樂團般豐潤、華燦的弦樂光澤,他花了八年的時間,才評選出滿意的樂團首席及各部首席。1993年馬塔受封為達拉斯交響樂團首位榮譽終生指揮,以表彰其傑出成就。馬塔雖曾為RCA及PROARTE錄音,卻未能留下傳世之作,他在DORIAN有16張錄音,歐美主要音樂雜誌的樂評人,相繼將他和各指揮大師比較,並給予最高評價,特別是拉丁美洲音樂系列,咸認是空前的巔峰代表作,確立他大師的地位。.....
(資料來源:響韻唱片)

作品表:
http://www.allclassical.com/cg/acg....&sql=1:39163~PD||1525#CREDITS

還是一句話,這些cd台灣是否還能找到,恐怕要靠點運氣
最好是打電話問唱片公司
舊 2003-04-03, 12:44 AM #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無知是一種幸福離線中  
小豹貓
Golden Member
 
小豹貓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00
您的住址: 春滿四合院
文章: 2,747
響韻的東西是不用問了,答案一定是要人去店家找!!

想要的人就多跑幾家吧...

__________________
音樂恆久遠,CD永流傳!
羅馬並不是一天造成的 ∼敗家也不是三冬五冬的 >.<"
小豹貓流浪到哪兒, 永遠都是小豹貓

公告 : 孝子孝女(新手爸媽)經驗交流............服務處成立囉
===================================================
來PCDVD七八區,一定要認識的重要人物~~M頭


請不要在"非政治區"的版面談政治,不然....
範例一 : 我已經鎖定目標暸,同意開槍的請囬帖
範例二 :陳水扁的廢統論是幹嘛的?
範例三 :邵XX要死就快點 不要歹戲拖棚
範例四 :陳菊選上,陳大總統說要搬到高雄去住!! <==== 這串枉死的人還真不少
範例五 :總統後選人辯論會看了有一點吐血 <==== 這串不怕死的人還真多啊
範例六 :貓纜基座淘空 擬遷4、5個塔柱 工時最少要2年 <==== 看到日裔帳號要閃遠一點
完美示範(全滅)(整串坑殺) :
提名顏寬恆 馬總統下達輔選令
回嗆馬英九 蔡英文:兩岸政策黑箱讓人民不滿
洪秀柱政見 簽兩岸和平協議


補充說明:站長:回應政治文者視同發政治文
加強說明:站長:送你紅十字,一路好走之類的也算回文,我這樣講的夠明白了嗎?
舊 2003-04-03, 09:06 AM #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小豹貓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22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