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Hiraik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163
大型電玩~~頭文字D

有大大會甩尾嗎...和最後一關的連續髮夾灣要怎過....被狂電中=.=
傳授幾招吧...大恩大德小弟沒齒難忘.....
     
      
舊 2003-01-23, 06:21 P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Hiraik離線中  
P&W
Elite Member
 
P&W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Red Planet
文章: 4,277
甩尾就是後輪失控,側滑就是四輪失控,只是這些動作是在能被控制之下所進行的,你是說真實的甩尾還是電玩的?∼∼

如果是真實的狀況,有用手煞車也有用高速行進加上方向盤的操作,如果車速很快的話,用方向盤就可以了,這是屬於高級技巧,而手煞車的話使屬於低階的技巧,或說是屬於低速的技巧,這東西千萬不要亂玩,要練習的話也要找空地,不要直接上山路,重力加速度可是可以讓你的車子,在十多公尺的落差內,將速度從零加速到100公里以上,目前除了運氣好以外,還有特殊設計的賽車,沒有車子能夠承受100公里以上的高速撞擊,尤其是對撞或是撞牆,更是要加上對方車子的速度或是直接將數值乘以二,還是找空地練習吧!∼∼
 
__________________
The war is crates by fear and gap.
舊 2003-01-23, 07:34 P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W離線中  
Hiraik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163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P&W
甩尾就是後輪失控,側滑就是四輪失控,只是這些動作是在能被控制之下所進行的,你是說真實的甩尾還是電玩的?∼∼

如果是真實的狀況,有用手煞車也有用高速行進加上方向盤的操作,如果車速很快的話,用方向盤就可以了,這是屬於高級技巧,而手煞車的話使屬於低階的技巧,或說是屬於低速的技巧,這東西千萬不要亂玩,要練習的話也要找空地,不要直接上山路,重力加速度可是可以讓你的車子,在十多公尺的落差內,將速度從零加速到100公里以上,目前除了運氣好以外,還有特殊設計的賽車,沒有車子能夠承受100公里以上的高速撞擊,尤其是對撞或是撞牆,更是要加上對方車子的速度或是直接將數值乘以二,還是找空地練習吧!∼∼


看來大大是這方面的高手,小弟受益良多....但是我說的是電玩....=.=
P.S.所謂的跟趾動作是?????
舊 2003-01-23, 07:52 PM #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Hiraik離線中  
neverwinter471
Junior Member
 
neverwinter471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1
文章: 717
回覆: 大型電玩~~頭文字D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Hiraik
有大大會甩尾嗎...和最後一關的連續髮夾灣要怎過....被狂電中=.=
傳授幾招吧...大恩大德小弟沒齒難忘.....


最後一關我沒玩過(只有看過)

不過你說連續髮夾彎(180度那種)

秋明山下行倒是有個地方蠻像的

小弟獻醜一下

我的經驗是(我用RX-7 無限,紅色那部,不用卡來改車):

入第一個彎前15x上下(五檔),小煞一下(踩不到半秒)

連降兩檔(三檔),過彎不要踩煞車

快過完彎時,昇上一檔(四檔)

如果離下個彎很近,要過彎只要降一次檔就行了

沒什麼時間昇到五檔

技術純熟的話,過彎140以上沒問題

我大概只能到135就很了不起了

以上只是電玩甩尾技巧,不是實車甩尾技巧 .....
__________________
Fluttering Plumes
舊 2003-01-23, 08:41 PM #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neverwinter471離線中  
Hiraik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163
回覆: 回覆: 大型電玩~~頭文字D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neverwinter471
最後一關我沒玩過(只有看過)

不過你說連續髮夾彎(180度那種)

秋明山下行倒是有個地方蠻像的

小弟獻醜一下

我的經驗是(我用RX-7 無限,紅色那部,不用卡來改車):

入第一個彎前15x上下(五檔),小煞一下(踩不到半秒)

連降兩檔(三檔),過彎不要踩煞車

快過完彎時,昇上一檔(四檔)

如果離下個彎很近,要過彎只要降一次檔就行了

沒什麼時間昇到五檔

技術純熟的話,過彎140以上沒問題

我大概只能到135就很了不起了

以上只是電玩甩尾技巧,不是實車甩尾技巧 .....


不採煞車..那油門要放點掉嗎..還是一路採到底..
舊 2003-01-23, 08:51 PM #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Hiraik離線中  
neverwinter471
Junior Member
 
neverwinter471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1
文章: 717
回覆: 回覆: 回覆: 大型電玩~~頭文字D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Hiraik
不採煞車..那油門要放點掉嗎..還是一路採到底..

通常都是油門踩到底

不然就會浪費掉檔煞造成的高轉速...

到時再升檔也無濟於事...
__________________
Fluttering Plumes
舊 2003-01-23, 09:23 PM #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neverwinter471離線中  
awang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412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Hiraik
看來大大是這方面的高手,小弟受益良多....但是我說的是電玩....=.=
P.S.所謂的跟趾動作是?????


我是awang!!
跟趾動作顧名思義是"腳跟"跟"腳趾"的動作.(廢話!!)
那到底是做什麼用的??就是腳跟跟腳趾同時在煞車跟油門上!!由於煞車跟油門是在同一邊.所以一定是右腳啦.但..是要右腳的腳趾在煞車上還是油門上..這好像就是習慣嘍!(我就不信外八會跟內八一樣)
不過這個動作的意義是....簡單說.這種動作只適合有離合器的車.(自排試試看啊~)
那此動作的目的在於"維持高轉速"那怕是在"煞車'換檔"的時候.

當然若論機車的動作是...
車扶正(過彎夾離合器會出大事哦)離合器按住..猛退檔(踩啊踩啊踩啊)然後油門一直灌.就是維持高轉速就對啦.
有看GP賽的..去注意車手們入彎前的鏡頭就知道啦.

ps:小弟少年時北宜單趟45min左右.手排車.
舊 2003-01-24, 01:36 AM #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wang離線中  
LittleJohn
*停權中*
 
LittleJoh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1
文章: 284
以機車的操控動作而言,入彎退檔時拉高引擎轉速可以避免退檔時造成的變速機構震動以致於驅動輪(後輪)產生彈跳而影響抓地力以及行駛安定性。
許多仿賽車車款扭力帶遠比街車寬廣,高速騎乘時就比較不用依賴一些賽車技巧,只要正確的掌握檔位控制就能應付一般需求了。
舊 2003-01-24, 06:20 AM #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ittleJohn離線中  
awang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412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LittleJohn
以機車的操控動作而言,入彎退檔時拉高引擎轉速可以避免退檔時造成的變速機構震動以致於驅動輪(後輪)產生彈跳而影響抓地力以及行駛安定性。
許多仿賽車車款扭力帶遠比街車寬廣,高速騎乘時就比較不用依賴一些賽車技巧,只要正確的掌握檔位控制就能應付一般需求了。


我是awang!!
其實前段的主要意義是..防止"扭力"突增過大.嚴重者會鎖死後輪.尤其以四行程車效應特別明顯.像我那時代的VFR-750F(平車)就有扭力限制器的應用.就是平常可以防防扭力過大.但如果要亂搞..例如六檔1萬RPM就是故意要退到一檔.也是會出事的.

題外話..我挺喜歡麥可杜漢的.他是不是破了懷恩雷尼的紀錄?連拿四屆還是五屆GP500冠軍?
舊 2003-01-24, 10:37 AM #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wang離線中  
LittleJohn
*停權中*
 
LittleJoh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1
文章: 284
Wayne Rainey是1990、91、92三屆冠軍,而Doohan則從94年到98年連奪五屆,可惜除了前期和Schwantz之間還有些競爭性之外,後來的幾年都和一些實力有些差距的對手競賽,贏得有些不光彩。
這幾年才看GP的人恐怕都忘了Eddie Lawson,這位傳奇人物分別為本田和山葉出賽而且總共拿下四屆冠軍,比起Rainey、Doohan,他不僅有傑出的技術更是位有紮實機械知識的車輛工程師。
舊 2003-01-24, 06:35 PM #1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ittleJohn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10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