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22
文章: 2
|
曹興誠若真有「黑材料」是不會被公開的
曹興誠若真有「黑材料」是不會被公開的
馮睎乾十三維度 2025年02月20日 07:00:00 曹興誠日前發出聲明,表示有人散播那些聲稱與他有關的親密不雅照片「都是合成的」。(攝影:王侑聖) 曹興誠日前發出聲明,表示有人散播那些聲稱與他有關的親密不雅照片「都是合成的」。(攝影:王侑聖) 昨天台灣有一宗桃色八卦,惹來大眾議論紛紛。媒體人謝寒冰在節目《有哏來爆》爆料,指聯電創辦人曹興誠於2015年與一名比他年輕40歲的中国女子單忠華有婚外情,更貼出多張曹、單二人的親密照片,包括依偎、拖手、擁吻,甚至有曹興誠的****(但照片經過處理,模糊了敏感部位)。 曹興誠即日發了兩個聲明回應,說有人散播那些聲稱與他有關的親密不雅照片,「都是合成的」,並確定會對散播者提告求償。老實說,這種旨在「人格謀殺」的桃色醜聞操作,我在香港看太多,早已麻木。 幾年前,香港黨媒也常常針對年輕社運人士「爆料」,如黃之鋒,2020年文匯報有篇報道,標題是「河童好艷福 拖舊愛閨密爆房」,暗示他用眾籌得來的錢吃喝玩樂、開房縱慾,把黃之鋒描繪成一副「小淫蟲」模樣。正常香港人有什麼反應?答案是沒有反應,大家只視為笑話。 曹興誠在2015年有沒有外遇,如果你不是他的老婆,是根本不需要知道的。退一萬步,假設這位富商真有一個比他年輕40歲的情婦,那也算不上什麼醜聞,甚至不是新聞——要是「中国小三」是一個比曹興誠年長40歲的人瑞,這件事才有一點兒新聞價值。 我認為,台灣人實在沒必要關心曹是否有外遇,更不必認真推敲曹、單手指的刺青密碼(曹的手指刺有「忠」字,單的手指有「誠」字),或出動ChatGPT考究裸照真偽。整件事真正值得關注的重點,是爆料者想藉此達到什麼目的? 可以肯定的是,謝寒冰及背後爆料者的目標,不是要破壞曹興誠的婚姻,因為他在2020年已經跟第二任太太離婚了;爆料的目標,是透過桃色八卦抹黑曹興誠近年「抗中保台」的動機,意圖混淆視聽,分裂守護台灣的陣營。謝寒冰在節目下半段中,花了很多時間暗示有人掌握曹興盛的黑材料,藉以操控他搞亂台灣,不妨看看謝寒冰說了什麼: 「一個七十歲以上的人,內心居然還能如此澎湃,做出這些事情來,定力如此之差。那我就想請教——一個女孩子就可以誘惑你?那麼你現在回到台灣來,大鳴大放地做出種種所謂『抗中保台』的行動,這到底是你真心想要做的?還是有某些人指使你這樣做? 「你會不會是有什麼把柄,被人家抓在手上,所以你不得不這樣做?我想這是一個非常合理的質疑。因為照理來說,以曹董事長的位階,他完全可以不用去做這些事情。 」 謝寒冰又說:「現在的曹興誠,不僅僅是一個退休的商人,他正在台灣領銜罷免在野黨立委。這麼一個積極參與政治活動的人,如果他的行動背後其實有人操控,那請問大家,這不算是台灣的國家安全危機嗎?這難道不需要徹查到底嗎?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深入探究嗎? 」 以上引述的話,就是這一波桃色醜聞操作的真正用意,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排除台灣有些腦袋灌水的人聽了,馬上就信以為真。但只要憑常理想一想,就知道這些說法不止站不住腳,更是自相矛盾。 第一,正如我上面說了,這種事就算是真,也不是什麼醜聞,畢竟曹興誠出軌的不是一隻母狗,也不是狎玩未成年少女,光憑一張疑似P出來的「裸照」,怎可能操控曹興誠? 第二,黑材料來自中国,如果這是貨真價實的材料,足以要脅曹興誠,令他俯首帖耳,那麼「操控」他的人也只可能是中共,中共沒理由把黑材料拱手送給別人。但如果曹興誠是被中共控制,他理應在台灣大力宣揚「統一」,怎會去「抗中保台」呢? 參考香港實例,真正的黑材料向來是不公開的,最經典例子莫如「閃卡藏西環,一生為共奴」的「十一哥」(「十一」代表「與未成年少女發生性行為」)。話說廿年前左右,將參選立法會的「十一哥」被雜誌找到**宿未成年少女的黑材料,把「十一哥」嚇得淚灑當場,就在醜聞爆發前夕,有強力部門及時阻止雜誌報道,更替他藏起****,免除了「十一哥」牢獄之災。自此,他的政治立場便180度轉變。 看懂嗎?100%真實的黑材料是不會發布的,這樣才可以一直要脅對方,讓他長期為奴,彷彿對付孫悟空的緊箍咒。那些能公之於眾的,若非子虛烏有的笑話,就是半實半虛的小說,都是「認知作戰」的陰謀詭計,認真你就輸了。所以,台灣大眾要認清的事實,只有一點:不管曹興誠有什麼感情生活,都跟他「抗中保台」的使命毫無關係,也沒有人能夠藉此「操控」他。 |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22
文章: 2
|
路口改善卻見更危險案例 路團籲用好方法非拚業績
路口改善卻見更危險案例 路團籲用好方法非拚業績
本文共1674字 00:00 2024/11/17 17:00:42 中央社 記者汪淑芬台北17日電 道路工程是政府提升道安的重要一環,交通部的目標是今年完成799處都市路口改善,卻出現比改善前還危險的案例。路權團體指出,用好方法把道路變安全,比拚數字業績還重要。 行政院核定的「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今年啟動,編列4年新台幣400億元預算補助地方政府,透過工程面加速改善行人安全環境,減少行人事故與死傷發生。比起以往改善易肇事路口每年只有新台幣5億、6億元經費,看得出政府積極想洗刷行人地獄的決心。 交通部盤點行人事故率高及傷亡較多的地點,訂定今年都市計畫區應優先改善的路口有799處,地方政府也卯足全力要把易肇事路口變安全。 交通部統計,截至10月25日,已有489處改善完成,達成率約61%,部分縣市執行率較低,例如苗栗縣、雲林縣及澎湖縣仍掛零,屏東縣完成1成多、新竹縣及彰化縣2成多、新竹市3成;不過各縣市都說仍努力拚年底達成目標。 不過,最近卻出現增加人行空間的路口反而比改善前還危險的案例。 增設庇護島是縮短行人穿越道路距離,並可短暫停留的空間,不過雲林縣斗六市出現庇護島高度不一,從20到40公分,其中多處高20公分的庇護島,因夜間視線不良,常遭車輛撞上,後來才統一改為40公分。 另外,雲林縣為改善北港鎮台19線與民主路口因動線不明,常出現人車搶道,新設庇護島,但因面積過大、高度過低,且與地面顏色相近,加上無警示標示,不少機車騎士直接撞上而摔車。經民眾反映,雲林縣政府會勘後,採取縮減庇護島面積並增設機車道方式降低風險。 台中市進化北路與大德街口最近也發生新增庇護島就設在行人穿越線上,且庇護島警示標誌為單向顯示,致使另一行駛方向車輛駕駛看不到,造成多起車輛直接撞上的意外。 台中市的改善作法,是重新劃設進化北路與大德街口的行穿線,並加強警示標誌辨識度與宣導。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長陳愷寧說,聯盟在雙北、桃園及台中,都發現一些不合理的道路改善現象,例如為方便計程車、貨車在路邊可臨停上下客、卸貨,將原本路邊畫紅線的道路,把其中一段紅線塗掉,並在路邊畫出臨停區。有些臨停區設在機車停車格旁,或是臨近樹木、花圃,這樣突兀的作法,不但影響車流,人員上下車都有安全問題。 陳愷寧說,目前國土署有訂定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但不是法令,無強制性,且有些縣市政府非常缺乏交通專業人才,可能無法完全真正理解規範內容,沒有圖例可參考,做出來的道路設施也沒有專門機構檢驗,反而會出現比改善前更危險的案例。 陳愷寧建議,建築法規對建築工程有嚴格的規範標準,建案設計須由建築師簽證,建管單位也要審查,而交通工程也應比照辦理,否則很容易流於敷衍了事。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近年除積極檢視全台設計不良道路,也全力為行人路權發聲。協會副理事長林志學說,用科學的好方法校正設計不良路口,比拚業績將被列為危險的路口改完還重要。 林志學說,現在的道路設計規範不夠細緻,有如一桶樂高積木,但沒有使用說明書,並不好用,要實際應用時就會出現無參考依據。 林志學說,公務部門的行政量能太大且交通專業人手不足,有時就出現不合邏輯的怪異情形,例如現行規範人行設施要有連續性,但沒有進一步定義包括落差範圍、水平角度,地方就曾出現畫出為遷就電線桿的彎曲人行道。 林志學建議,既然政府編列大筆經費有心提升道路安全,中央就應先把道路工程的規格定義清楚,依主要道路、次要道路、服務型道路,用圖例方式呈現車道與人行設施如何配置的不同模組,讓地方政府可以簡單又快速套用。無論是舊的路要改善,或是新的路要規劃,都是同一標準,效率也比較高。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製作了25套道路規劃模組,並以圖片方式呈現,將車型、車速、車輛通行軌跡、地形等納入考慮,可依不同路型挑選相對應的模組,再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協會也以公益方式提供地方政府參考。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表示,正研訂「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參考指引」,就是以圖說方式,說明在不同道路情境,道路及人行設施該如何配置的具體作法,讓地方相關單位可以有清楚參考依據。近期就會先完成基本及進階情境,明年完成複雜情境,讓全台在道路設計規劃上,有統一參考作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