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6,429
|
Intel Core i9-10900K搭載BIOSTAR Z490GTA EVO實測
Intel第9代系列從2018年10月發表後也有將近一年半左右的時間
消費級市場由8代最高6C12T到9代最高8C16T與最新10代最高10C20T 這三代CPU最高階都增加兩個實體核心的設計,也讓效能提升 當然7代之前都是最高4C8T架構,長年來也澆熄過不少消費者升級的動力 自從3年前在AMD Ryzen推出後,開啟競爭也讓兩強新品都持續強化 ![]() 本篇評測也有製作影片導覽: https://youtu.be/4BvwY8F9Buo 本回要測試主角是Intel PC平台最新10代Comet Lake-S架構 屬於消費級市場定位,也是多數消費者會使用到的平台 CPU型號為Intel® Core™ i9-10900K版,屬10代最高階版本 跟年前9900K推出時相同,此回依然標榜地表最快電競處理器 不過依然是14nm製程,基礎時脈3.7GHz,單核Turbo達5.1G 單核Turbo Boost MAX 3.0達5.2G,全核Turbo時脈4.8G Thermal Velocity Boost這項技術在低於70度以下才會運作 啟動後可讓單核最高5.3G,全核最高4.9G,不過要達到此溫度會有些難度 10900K TDP達125W,另一款10900 TDP僅有65W低上許多 照片背面一覽,10th設計看起來與9th有很大的不同 ![]() 主機板搭配BIOSTAR Z490GTA EVO 以往此品牌主要是以中低階產品為主,主打高CP值路線 大面積覆蓋Armor Gear具有保護相關零件與增加外觀美感的設計 看起來頗有中高階主機板的用料水準,ID設計也比以往更為好看 ![]() 配件有說明書、驅動軟體安裝光碟與4條SATA線材 是相當精簡的配件,沒有像其他品牌高階主機板有五花八門的配件 幫親朋好友裝電腦,經常剩下一堆配件沒使用,像這樣反應在售價也許是更實際的配置 ![]() 主機板左下 2 X PCIe 3.0 x16,搭載金屬邊框加強保護 3 X PCIe 3.0 x1 2 X M.2,支援PCIe Gen3 x4(32Gb/s)或SATA3(6.0Gb/s)SSD 1 X M.2,支援搜尋Wi-Fi 6與藍芽,需另購無線網路卡 網路晶片為Intel i211AT,頻寬可達10/ 100/ 1000 Mb/s 音效晶片為Realtek ALC1150,最高支援7.1聲道、前置與後置皆有Hi-Fi Audio技術 有除錯燈號顯示,方便於DIY族群或是裸機時使用 ![]() 主機板右下 6 X 黑色SATA3,由Intel Z490晶片組提供 1 X 前置Thunderbolt 3 1 X 前置USB 3.2 Gen1 下方有雙BIOS與切換的按鈕設計 Z490晶片採用大型散熱片,印有Racing系列字樣 黑色散熱片區域在陽光照射下會有亮粉狀的反光 ![]() 主機板右上 4 X DIMM DDR4,支援DDR4 1866~3200,3600~4000+(OC) 右下GT TOUCH提供Power、Reset與Clear CMOS等3種功能按鈕 左下為前置USB 3.2 Gen1與24PIN電源輸入 右下分別有12V RGB LED Header與5V ARGB LED Header ![]() 主機板左上 Comet Lake-S架構腳位為LGA 1200,CPU與晶片組皆不向下相容於9代 CPU供電設計為14+2相,採用Super Hyper PWM提高壽命與效率 右上黑色CPU_FAN,旁邊為白色CPU_OPT,支援多風扇散熱器或水冷裝置 ![]() 左方IO有Armor Gear藉以提升質感、保護與加強散熱等等作用 左上為8 + 8PIN電源輸入,兩旁CPU供電區都有大型被動式散熱模組 ![]() Super Hyper PWM採用美商ON SEMI-NCP81286 PWM倍相器ON SEMI-NCP81162,MOS ON SEMI POWER PACK PWM MOSFET驅動器ON SEMI-NCP81258 CAP使用5K台商黑金低阻(24mΩ)電容 8層高密度防潮2116防潮PCB ![]() IO 2 X WiFi Antenna / 1 X HDMI / 1 X PS2 8 X USB 3.2(Gen1) / 1X USB 3.2 Type A(Gen2) 1 X USB 3.2 Type C(Gen2) / 1 X LAN 5 X 鍍金音源接頭 / 1 X SPDIF_Out ![]() BIOS介面新增EZ Mode模式 可以快速看到當下幾個主要的硬體時脈與相關資訊 也有幾個重要的功能可以快速開啟,並有A.I FAN模式 ![]() Advanced Mode也就是傳統BIOS介面 調整電壓、時脈或超頻選項主要都在Tweaker頁面 順便分享將DDR4 3600超頻至DDR4 4000的設定 ![]() 設定為CL16 18-18,其餘參數Auto,算是很優化的數值 ![]() DRAM Voltage設定1.400V ![]() BIOSTAR Racing專屬工具軟體 左方有八個頁面,屬於主機板常見的硬體資訊或是調校選項 GT Touch提供3種不同的效能模式 ![]() Vivid LED DJ為其中一個主要功能,提供多種顏色燈號與燈光明暗度 新增LED TYPE選項可供使用者開啟或關閉 4種模式燈號有常見的恆亮、閃爍、呼吸、音樂模式來呈現 讓偏好燈光變化的使用者有較高自由度能夠去調整 ![]() A.I FAN為調整主機內CPU或系統風扇的轉速,並有4種模式供選擇 其他選單有包含硬體資訊、音效調整、硬體狀態與超頻等功能 不過覺得版面美觀度與精緻度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9-10900K MB: BIOSTAR RACING Z490GTA EVO DRAM: Micron Ballistix Elite DDR4 3600 8GX2 VGA: ASUS Strix Gaming GeForce GTX 1060 6G GAMING SSD: Pioneer APS-SE20 M.2 256GB POWER: Thermaltake Toughpower Grand 1200W Cooler: MSI Core Frozr XL OS: Windows 10 更新至Bulid 18363.815 主機板發光區域僅在左上角兩個小範圍區域而已 ![]() DDR4 3600將時脈拉到4000 CL16 18-18-64 2T 1.4V 對照組為先前測試過的9900K,基礎時脈3.6GHz,單核Turbo達5G 全核Turbo時脈4.7G,8核心16執行緒,以括號表示 CPUZ 1.91.0 單線執行緒 => 635.8 (576),增加約10.4% 10C20T多工執行緒 => 7858.1 (5625),增加約39.7% ![]() CINEBENCH R15 CPU => 2651 cb (2026),增加約30.8% CPU(Single Core) => 230 cb (215),增加約7% 全核測試時,CoreTemp顯示最高溫度約為80~87度左右 ![]() CINEBENCH R20 CPU => 6161 cb (4458 cb),增加約38.2% CPU(Single Core) => 552 cb (516 cb),增加約7% ![]() 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 => 4206 (3272),增加約28.5% ![]() FRYRENDER Running Time => 1m 22s (1m 48s),增加約31.7% x265 Benchmark 2.1.0 => 81.09 FPS (67.82 FPS),增加約19.6% ![]() 由上面測試比較可以看出,10代i9-10900K對比9代i9-9900K差異 同為這兩代的最高階定位CPU,10代提升至10核心20執行緒 而9代最高為8核心搭配16執行緒,若是時脈一致會有約25%落差 因為10代超頻技術更多,加上最新的調校優化 有大部分全核心測試都有超過25%理論值,甚至有達到30以上的水準 9900K網頁標示散熱解決方案PCG 2015D(130W),10900K依然是PCG 2015D 10900K時脈跟核心再次提高,建議搭配網路上評價好的高階空冷或是一體式水冷 電源模式設定為平衡,待機時約為52W,CINEBENCH R15全核全速約288W 室溫30度,待機時約33~38度,CINEBENCH R15全核全速約73~83度 DDR4 4008 CL16 18-18-38 2T AIDA64 Memory Read - 56894 MB/s ![]() 先前9900K搭配DDR4 3200 CL16 18-18-38 2T約46632 MB/s 感覺同時脈與同參數下頻寬表現會差不多,不過超頻能力需要更多的測試 10代Z490調校到DDR4 4000 CL16 1.4V的水準,已經覺得是個優化很不錯的數據 Z490GTA EVO如果搭配超頻能力足夠的DDR4,若能超到4300~4500以上會更好 3D效能部分由手邊GTX 1060 6GB來測試 主要對比CPU不同產生的3D效能差異,1060算是普遍度還算高的顯卡 3DMARK Time Spy CPU score => 14281 (11289),增加約26.5% ![]() UNIGINE 2 1080P MEDIUM => 8711 ![]() FINAL FANTASY XIV : Shadowbringers 1920 X 1080 HIGH=> 15424 ![]() UNIGINE 2與FINAL FANTASY XIV : Shadowbringers這兩款測試軟體 先前用9900K時並非搭配GTX 1060來做測試,沒有可對比的數據 手邊若有GTX 1060顯卡的網友可以用不同的CPU來對比一下效能差距 BIOSTAR此回Intel Z490共推出三種版本,GTA EVO定位為最高階 其次有同為ATX尺寸的GTA與ITX尺寸的Z490GTN,設計路線相同 可以看出對於外觀與用料設計都比前幾代好上許多,當然價位也略為再提升 Z490系列開始有VIP登錄提升為5年保固,也算是趕上其他品牌的保固年限 以往提過此品牌在台灣無通路,近期也在知名網購上開始出現,增加入手方便度 不知道與其他品牌同級Z490比較的CP值表現如何,但仍希望保有以往的競爭力 ![]() 此次Intel推出的Z490晶片組比起上一代Z390多了USB 3.2 原生PCIe 3.0 Lanes由24提升到40Lanes,這部分算是最顯著的差異 第10代CPU尚未支援PCIe 4.0,不過Z490晶片組已預留了未來升級的空間 10代Comet Lake-S架構將CPU提升到10核心20執行緒,單核時脈也更為提升 更多核心數搭配更高時脈對於遊戲或多工效能有更為明顯的進步 依然維持14nm製程是較為吃虧的部分,希望能早日看到Intel桌機開始有10nm導入 風大分享過9700K、9900K與3600X、3700X、3900X文章,有興趣的網友也可以找來對比 本篇主要分享Intel桌機第10代最高階實測效能,其他更細部或是更多心得未來會再分享 近幾年來CPU兩大品牌開始在效能、規格與價格持續在競爭,對消費者不失為一大利多 希望未來顯卡兩強也可以如此激烈,讓消費者有更高規格與更低價位的產品可以選擇 近期還有投影機與其他幾款筆電尚在測試中,加上開始拍導覽影片會比以往更忙碌 希望很快可以與大家繼續分享其他文章 ![]() 喜歡windwithme評測文章的網友歡迎到我的粉絲團按讚 以便更快得知最新的測試動態,您的回文與按讚依然是我前進的動力 ![]()
__________________
小弟Facebook粉絲團Windwithme WWM 風大,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06
文章: 618
|
10多年過去了,從939時代看風大的文,一直都覺得賞心悅目。感謝風大持續保有能量分享給我們新產品的測試。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Feb 2002 您的住址: 豐原~~
文章: 850
|
感覺也該升級了∼ 感謝風大分享測試∼
__________________
CPU: Intel® Core™ i7-6950X MB: MSI X99A GAMING PRO CARBON RAM: Micron DDR4 2400 16gx8 VGA: MSI RTX3050 GAMING X 6G SSD1: PLEXTOR M8PeG SSD2: INTEL 750 1.2TB POWER: CORSAIR AX1600i + HDPLEX 500W OS: Windows 2019 in ram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6,429
|
謝謝兩位網友支持
![]() 更正一下文中規格描述: 單核Turbo Boost MAX 3.0達5.2G=>"雙核"才對 原生PCIe 3.0 Lanes由24提升到40Lanes,這部分算是最顯著的差異 => 上一代Z390就是此規格
__________________
小弟Facebook粉絲團Windwithme WWM 風大,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台中
文章: 3,574
|
北極熊好可憐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05
文章: 127
|
感謝詳細的分享!
BIOSTAR 的主機板很少見,請問這家跟一線廠的主板比起來,除價格外有什麼優勢或特點嗎?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5
文章: 2,585
|
引用:
請用領養代替購買 ![]() ![]()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4 您的住址: 南投
文章: 98
|
簡單明了,洗歡這一味,乾乾淨淨的!!!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6,429
|
引用:
BIOSTAR主要優勢是價格,同價位內比起一些品牌有較好的用料或配置 Hi-Fi音效是比較突出的特點,音質走清晰路線,跟有些電競主機板的音效定位不太一樣 其他就見人見智了,市面上很多主機板品牌,購買前多做功課比較,依自己預算與喜好選擇就好 ![]()
__________________
小弟Facebook粉絲團Windwithme WWM 風大,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Mar 2008
文章: 249
|
感謝風大的分享文章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