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12 
					文章: 171
					
				 | 
				
				檢舉違停給獎金
		
	 我朋友在市府工作,因為台北市車輛違規停車嚴重,她是負責這個解決小組的一員,聽說本來市府要跟警察要推一個規定,目前提了幾個方案但一直被阻擋所以現在還在討論... 第一就是提供獎金給民眾檢舉紅線違停,原本有3個版本,只要有違停,民眾可提供照片上傳,確認事證沒問題就給獎金30%(罰單金額的3成),但內部有人認為只停一下紅線就罰太不合情理,應該把時間拉長到10分鐘,又有人提出10分鐘太長,也有意見則是就算只可臨停3分鐘,有心人會故意在3分鐘前把車開走,然後再繞回來停,還有連續拍3分鐘的影片如此也很難舉證對方違停事實,路邊亂停的狀況還是無法解決,另外一個就是設定在主要幹線上,只要有違停,那怕只是一秒鐘也可以告發,但內部有些人也是反對... 我是覺得主要幹道嚴格臨停這個方向是對的,以警察有限的力量應該很難全面遏止違規停車,給檢舉民眾提供獎金如此一來可以增加動機,加上現在玩Pokemo的人多可以順便抓這些違停的,所以給獎金這邊我也同意,但有人會覺得會引來一些不必要的糾紛,這提供獎金給檢舉民眾到底會有什麼糾紛?只要不犯規亂停車就不會被罰這點該沒什麼好質疑,但為什麼還是有人反對?大家要不要一起來討論看看? 此文章於 2016-08-19 10:56 AM 被 Kiki Yeh 編輯. | |||||||
|  2016-08-19, 10:50 AM
			
			
	#1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8 
					文章: 317
					
				 | 嘖嘖…不住城裡。 | ||
|  2016-08-19, 10:54 AM
			
			
	#2 |   | 
|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12 
					文章: 106
					
				 | 違停的「那一下」就有可能造成危險好嗎 
				__________________   | 
|  2016-08-19, 10:56 AM
			
			
	#3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13 
					文章: 348
					
				 | 那要靠這行維生太容易了... 不過會變成一堆人路上拍違停...  | 
|  2016-08-19, 10:56 AM
			
			
	#4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y 2015 
					文章: 1,017
					
				 | 檢舉違停給獎金 不贊成 要給就各種違規檢舉都要給 | 
|  2016-08-19, 10:56 AM
			
			
	#5 |   | 
|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12 
					文章: 171
					
				 | 引用: 
 好像也是啦,但台北市目前違停的狀況真的太嚴重,有的甚至是併排停車 | |
|  2016-08-19, 10:58 AM
			
			
	#6 |   | 
|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5 
					文章: 167
					
				 | 删…………………… 此文章於 2016-08-19 11:00 AM 被 aabb 編輯. | 
|  2016-08-19, 10:58 AM
			
			
	#7 |   | 
|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1 
					文章: 2,467
					
				 | 紅線本來就連臨停都禁止 給3分鐘已經很仁慈了 如果有那個駕駛人願意3分鐘出去繞一圈那就給他繞吧 看是違停駕駛人有耐心還是想賺獎金的有耐心 | 
|  2016-08-19, 10:59 AM
			
			
	#8 |   | 
|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12 
					文章: 171
					
				 | 引用: 
 對呀,如果是一般路段3分鐘應該是可以接受的,不過有些路段應該是連3分鐘都不可以,比方重要設施的門口或主要幹線的交叉口,尤其是後者的車流量大,應該連一秒的違停都不行才對。 | |
|  2016-08-19, 11:02 AM
			
			
	#9 |   | 
| Powe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14 您的住址: Hsin-Chu / Miao-Li 
					文章: 512
					
				 | 3分鐘要怎麼計算, 光這個就不少爭議了吧..     
				__________________ 指揮所:陣地準備好報告!   | 
|  2016-08-19, 11:04 AM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