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ior Member
|
擁擠的都會區,連機車停車位都難求,如台北市等,大眾運輸和公共腳踏車才有需求
寬大的都會區中,汽機車仍是主流,大眾運輸和公共腳踏車為輔助性質,利潤不高甚至虧錢
鄉下地區,汽機車為主流,大眾運輸系統很單純就是公共服務性質,政府幾乎花大錢補貼才做得起來(如BRT,政府就燒了幾千萬,但民眾搭車仍要買四五十元的票)
因此,因此假設成立前,政府得花費鉅額成本興建非常完善的大眾運輸系統,讓民眾幾乎免費使用。
不然不管政府花了多少錢,假設民眾從高鐵嘉義站(嘉義縣太保)到嘉義市遠百,一趟下來,停車費、搭BRT加上租一個小時的公共腳踏車,至少得花費七十元以上,再加上時間成本(悠閒旅遊例外),民眾願意度可能不高。
台北就可能成立,因為停車費(或拖吊費)加上找格、塞車的時間成本,讓民眾覺得搭大眾運輸比較省錢。
因此,這一切的答案,就是算錢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