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上頁尾巴有 17" CRT 的數據喔~ 如果有人錯過的話...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cmwang
一般sps的輸入電流(除非有PFC)不是純電阻性會隨負載變動而變化(也就是波形不規則),普通電表的AC部份是針對平均值校正的對這類負載測出來的值恐怕參考性有限,最好找個有true rms的電表測會比較有意義....
其實一般電表的AC電流部份的準確度和解析度都不是很好,除非測量出的差異值夠大,恐怕只能當成測量的誤差來看(ex 1%以下部份),要是能直接測DC部份可能比較容易得到有意義的結論....BTW,一般人要測這類DC低壓大電流負載不是很容易(也有一定的危險性),最好不要輕易嘗試,倒是您提到的CD-ROM/RW部份差距就夠大了,可見CD-ROM/RW真是很吃電:-)
|
瞭解了,謝謝您~
所以量 AC 最好要有 true rms 能力的比較準,下次小弟準備買電表時會納入考量...
直流的部分有想過,方法應該類似。不過如果要非破壞性量測,可能要先去買線材與接頭,目前想到的部分:
1. 單純量某個東西,如硬碟、P4 CPU,應該比較簡單。目前想到的方式一樣是把電源線抽出來與電表串聯即可。
2. 量系統的:那大概得先把 PSU 的輸出先接到一個轉接處,然後再分出去給主機板、硬碟/光碟機。量的時候在這個轉接觸量。
不過這樣是一個不小的工程

,所以... 等有空 + 有好一點的電表再說了...
其實,真的量過才發現,有些測試比較好量,因為他的耗電量蠻平均,測的時間又久。也就是說會發現電表的數值趨近於一個固定值,這樣是否可以克服這個簡易電表的限制? 而有些測試比較短,耗電也飄忽不定,這樣就真的很頭大。像一個測試開始時,通常耗電量會越來越大,不過,當測試畫面開始時,電流才慢慢上升,所以,說真的,實在不知道下限在哪裡。不過上限到比較容易知道些。
當然,這個狀況不代表真實的操作,不過,目前沒看過有測試程式可以同時操 CPU、顯示卡,然後同時把硬碟操爆並還兼同時數台光碟機對烤。所以,假若上述的數值 (或量測方式) 還是有一點參考意義的話,那或許就可以用這個方式簡略的看出系統的耗電。起碼不至於流入用猜的,或者拿資料直接加減。
附註: 一個更簡單的方式是有賣場賣有個小電流計在上面的延長線,假如把電源供應器輸入端插頭插在這個延長線,應該可以大略 (因為這種應該不太準) 知道一個數值吧???
說真的,賣電源供應器的廠商絕對喜歡大家用資料直接加減,因為這樣估出來保證很大,
保證很大的結果就是大家會掏出更多的錢去買更大瓦數的電源供應器,然後,廠商的毛利率就會上升 (越大瓦數的電源供應器毛利率越高)。以促進經濟發展的角度或許很好,但小弟更覺得
『廠商應該想辦法在常用瓦數上,提高電源供應器的「轉換效率」』!
畢竟,大家多省點電,對荷包 (家裡的電費)、生態環境 (就不會限電、或要找地方蓋電廠)、國家競爭力 (火力發電會排放二氧化碳),都有好處。
小弟會想做這個算有點 "冷" 的量測,主要的用意也只是想知道系統到底花掉多少電,而這樣一來,也就可以知道到底要買多大瓦數的電源供應器囉~

起碼用起來會比較安心吧...
謝謝大家的指教,有機會再找找看身邊有沒有電腦可以讓小弟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