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儲存媒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0)
-   -   老SSD重獲新生-ICY DOCK MB882HX SSD Xpander 開箱測試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45731)

shadowsfall.tw 2011-10-18 08:37 PM

老SSD重獲新生-ICY DOCK MB882HX SSD Xpander 開箱測試
 
時至今日,購買到容量夠大效能也夠快的SSD已經不是太困難的事情了。但是就算入手了新品SSD,角落裡那顆曾經陪伴多時的老舊小容量SSD總還是想物盡其用,但以現在主流的Windows 7 ,當年的主流30GB容量少說佔掉6成以上,沒辦法讓更多的應用程式加速。而在Z68的iSRT技術的發表之後,拿來當作機械式硬碟的快取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但這也只不過是能讓Z68晶片組獨享,其他的平台就只能說抱歉了。

而這次要把玩的ICY DOCK MB882HX SSD Xpander 乍看之下似乎是類似SSD CACHING的外接裝置,但實際上卻是採用了另一種想法:倍增SSD可用空間。
接下來便透過開箱與實際效能測試,來簡單說明與測試一下MB882HX的實際功效。


產品外包裝:慣有的ICY DOCK風格。





配件一覽:SATA線還算蠻有誠意,贈送安費諾製品。


背面I/O:比起一般轉接盒更多一個串接傳統硬碟的SATA接口。


內部I/O:


SSD XPANDER的核心:WAREMAX WM5080A,其實這顆晶片同時具有與ISRT類似的SSD CACHING功能。不過在SSD XPANDER之中並不是設定為此種用途。


這次搭配的老戰友:Kingston SSDnow V 30G相信不少人都曾經入手過這顆當年十分超值的SSD。


安裝方式也和ICYDOCK的其他產品方式如出一轍:


系統搭配圖:搭配用的機械式硬碟為HITACHI的7K1000.B系列,容量為1TB。紅線用於機械式硬碟與擴充模組連接。



安裝好之後:在BIOS內的裝置會顯示為ICY DOCK SSD XPANDER,容量則會顯示為你安裝的機械式硬碟容量大小。



在系統管理與HDTUNE下的容量分配:
可以看到系統辨認為一顆1TB硬碟,其中一個分區為加倍的SSD,容量60GB,而剩下的為可用的儲存分區,容量為1TB-(2*30G),約870GB,官方將兩個分區稱為"混合分區"(hybirid partition)與"儲存分區"(storage partition)。





shadowsfall.tw 2011-10-18 08:39 PM

接下來就是進行測試了:測試順序分別為單顆SSD、單顆機械式硬碟,然後是混合使用,只測試混合分區。

先由SSD上場:
AS SSD BENCH:


Crystal DISK MARK:


ATTO:


HDTUNE:



接著是單顆機械式硬碟:
AS SSD BENCH:


Crystal DISK MARK:


ATTO:


HDTUNE:



最後是混合分區:
AS SSD BENCH:


Crystal DISK MARK:


ATTO:


HDTUNE:



或許有人會問儲存分區有沒有差別?測試之後與單顆1TB 表現並沒有差別太多,因此不特別測試。

舊式的SSD的特色就是寫入性能相當不怎麼樣,可以看到高效能一點的機械式硬碟都還比較快(笑),而使用了SSD XPANDER以後可以看到測試的循序寫入效能增強了不少,而4K寫入的數據,因為有一部分分區為機械式硬碟,因此拉低了BENCH的成績,不過可以看到還是比純機械好上一點,在AS SSD的測試過程中,會看到隨機數據會先衝到SSD的水準,然後又慢慢的下降到比純HD略高的結果,這是單純看測試圖所無法得知的現象。在實際操作感上,用來安裝系統是可以感覺到很接近SSD的速度。而實際運作中如何調配混合分區中資料的分配位置,或許就是依靠控制晶片的演算法了。

這樣的產品看起來用來當作應用程式加速的分區,或是拿來當作比較需要大量循序入的暫存碟,更或者拿來安裝系統來充分利用老舊的SSD,讓舊的SSD也不再受限於容量太小,寫入不佳的困境而被冷落在一旁。

簡單測試到此,謝謝收看。

LSI狼 2011-10-18 11:14 PM

感謝分享,在COMPUTEX也有看到這類的SSD+HDD混和應用

OCZ RevoDrive Hybrid,整合固態與傳統機械硬碟於一張PCIE X4卡上,SSD採用SANDFORCE 2200系列控制器,兼具SSD快速反應與傳統硬碟大容量的特性

BLUESKYVFX- 2011-10-20 02:52 PM

引用:
作者shadowsfall.tw
接下來就是進行測試了:測試順序分別為單顆SSD、單顆機械式硬碟,然後是混合使用,只測試混合分區。

先由SSD上場:
AS SSD BENCH:
http://pics.shadowsfalltw.co.cc/icymb882hx/ssdas.JPG

Crystal DISK MARK:
http://pics.shadowsfalltw.co.cc/icymb882hx/ssdcdm.JPG

ATTO:
http://pics.shadowsfalltw.co.cc/icymb882hx/ssdatto.JPG

HDTUNE:
http://pics.shadowsfalltw.co.cc/icymb882hx/ssdhdt.JPG


接著是單顆機械式硬碟:
AS SSD BENCH:
http://pics.shadowsfalltw.co.cc/icymb882hx/hddas.JPG

Crystal DISK MARK:
http://pics.shadowsfalltw.co.cc/icymb882hx/hddcdm.JPG

ATTO:
http://pics.shadowsfalltw.co.cc/icymb882hx/hddatto.JPG

HDTUNE:
http://pics.shadowsfalltw.co.cc/icymb882hx/hddhdt.JPG


最後是混合分區:
AS SSD BENCH:
http://pic...



好文幫推啊!!! :agree:

dox6 2011-10-20 03:01 PM

怎麼..感覺這樣的效能改變...有點像是脫了褲子放屁
不如直接把ssd裝了放windows系統跟暫存檔,大套安裝程式放傳統硬碟

shadow2010 2011-10-21 04:44 AM

引用:
作者dox6
怎麼..感覺這樣的效能改變...有點像是脫了褲子放屁
不如直接把ssd裝了放windows系統跟暫存檔,大套安裝程式放傳統硬碟


系統暫存檔和cache是不一樣的東西,暫存檔只能放一些簡單的LOG檔和備份檔案。

你可以先查查"混合式硬碟"是怎樣的工作原理,
概念清楚了,你就知道這玩意的價值在哪了…

簡單說,上面的例子是30G,不會消失、不需要關機回存的CACHE。

dox6 2011-10-21 06:12 AM

引用:
作者shadow2010
系統暫存檔和cache是不一樣的東西,暫存檔只能放一些簡單的LOG檔和備份檔案。

你可以先查查"混合式硬碟"是怎樣的工作原理,
概念清楚了,你就知道這玩意的價值在哪了…

簡單說,上面的例子是30G,不會消失、不需要關機回存的CACHE。


我瞭解他就像是有一塊關電不會消失的超大容量快取
我的意思是在PC上常需要重複讀取,但變動性又不高的資料量並不大
通常是在一個有大量資料流動的i/o的子系統下,這個機制比較能發揮用途
一般PC上,既然有一台SSD,又有一台HD,與其花一筆預算買各套件
把他們混起來用,我真的覺得不如規劃好區域,分開用來的簡潔方便

vxr 2011-10-21 06:34 AM

不過就是SSDC的非一般應用...
樓上網友已經講過了...
我不知道這些廠商要把這應用推向一般End-User上...
如果應用在真正的分層式架構用途上..
例如這個server純屬在熱數據集中型..
幾乎很少有離散發生..
ok, 那SSDC極為適合...
這在大型伺服器的商務用途極為適合...
尤其這些針對大型商務應用的SSDC技術又相當強悍...
例如LSI CacheCade, Adaptec maxCache..
完全純粹強調商務價值...
固態相輔, 融合有道...

但是在一般End-User上呢??
坦白講效果有限...
而且SSDC用途不對還會拖垮循序性能...

shadow2010 2011-10-21 07:48 AM

引用:
作者dox6
我瞭解他就像是有一塊關電不會消失的超大容量快取
我的意思是在PC上常需要重複讀取,但變動性又不高的資料量並不大
通常是在一個有大量資料流動的i/o的子系統下,這個機制比較能發揮用途
一般PC上,既然有一台SSD,又有一台HD,與其花一筆預算買各套件
把他們混起來用,我真的覺得不如規劃好區域,分開用來的簡潔方便


嗯恩,了解~果然我沒有在相關領域,想得不夠深遠。

如果考慮到大量資料的流動、變動性,確實這玩具的效益很難說~~
如同vxr網友所說,商業用資料存取不會買這種玩具等級的產品,用途效能皆有限;
而一般user,買了就真的是在"玩"一個玩具,因為廖廖幾個軟體開得快…並不重要,
不如便宜的ram裝到滿,一般程式開了不要關,根本沒有快不快的問題…

我猜這個產品的價值,重點大概就是能把各類型資料的4k速度發揮到什麼地步,
而這個數據,大概一般測試軟體測不出來,得case by case,專案去考量吧…

vxr 2011-10-21 07:59 AM

引用:
作者shadow2010
嗯恩,了解~果然我沒有在相關領域,想得不夠深遠。

如果考慮到大量資料的流動、變動性,確實這玩具的效益很難說~~
如同vxr網友所說,商業用資料存取不會買這種玩具等級的產品,用途效能皆有限;
而一般user,買了就真的是在"玩"一個玩具,因為廖廖幾個軟體開得快…並不重要,
不如便宜的ram裝到滿,一般程式開了不要關,根本沒有快不快的問題…

我猜這個產品的價值,重點大概就是能把各類型資料的4k速度發揮到什麼地步,
而這個數據,大概一般測試軟體測不出來,得case by case,專案去考量吧…

一個ioMeter就可以測了..
上禮拜我有測過LSI的SSDC...
用ioMeter模擬Web應用..
一個Profile包含各種不同的block尺寸...
各種不同的I/O thread(QD=1~256)..
大量的client情況下...
大約可以提升20~30倍性能...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19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