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儲存媒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0)
- - 湯姆硬體測的新SSD打趴所有機械硬碟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799888)
|
---|
引述老湯結論"很清楚地,這樣的固態硬碟是你可以使用的最好系統硬碟。但是它有一個很主要的不利條件,就是它的價格。32 GB容量的固態硬碟的價格大約是1,000美元,且更大容量的價錢要來得更為昂貴。雖然128 GB的機種提供了每GB最低的單位成本,但事實是這些SSD硬碟也都還是太過於昂貴。甚至大多數用戶不會在他們入門級的個人電腦花上超過1,000美元。如果你能接受事實就是這些SSD硬碟或許到今年底的價格與今天的價格相比大概只會剩下一半甚或是三分之一,等到那時你就可以很放心的去弄一個回來,就如同你可以相信它會是最好的儲存裝置。
從傳統的硬碟到固態硬碟的世代轉變已經開始,由於這些足以令人信服的結果,使得相關決策者得要重新考慮他們的儲存裝置策略。例如,更快的資料處理能力將會是企業裡頭資料處理中樞最為看重的項目,這時去投資一個成本高但是卻有著更高性能的固態硬碟裝置就會有意義。在這之中我們很清楚可以看見15,000轉的硬碟機將是第一個受害者,因為我寧願去弄一個小而且快速的固態硬碟加上一個大容量的硬碟,而不是個單一、儲存容量只有中等等級的15k SAS硬碟讓伺服器使用。 要把在2007年出售的5億個硬碟機換掉,或者就只是換掉伺服器級與系統主機變成快閃記憶體類的硬碟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我想這是所有高階或是企業級使用者所謹記在心的一件事。原因很簡單︰根據WD的說法,全球所有的快閃記憶體生產量還不足夠用以替換掉那些傳統的硬碟機。因此,在它們成為主流之前,我們必須等待快閃記憶體的密度有著更進一步的改良,且在售價上得必須是100GB以上的價格要低於500美元時才有機會。" 還是等降價吧 :laugh: |
引用:
不過在Windows XP Startup performance測試時,Mtron是54.5MB/s,Memoright是29.2MB/s。 這性能差異應該是出在IOPS的差別,MOBI-3025-016 / MemoRight MR25.2-032 GT |
SSD : Operation system disk ONLY
HDD : storage and rest of all purpose (ex: application installed) RAMDISK : offload temp/SWAP/Pagefile of system disk 系統碟+資料碟的模式不僅在現今具最佳實務價值, 在未來有SSD後也將是屹立不搖. 大記憶體可切RAMDISK來降低對系統碟的I/O, 助其延壽. 短時間內, SSD不是壽命的問題, 速度也不是障礙, 而是 每單位價格下"容量CP值" 的問題. 這個HDD的既有優勢, SSD在五年內都很難超過傳統硬碟. 即使32GB SSD從兩三萬降到四五千, 真要用P2P, 我的暫存區至少都要100GB以上來放. 資料區都是TB級. 除非500GB SSD降到萬元內, 不然還是需要HDD才有解~ :laugh: |
效能我倒是不太care,我比較在意的是壽命…
聽說…不少EeePC一年不到就送修了… |
SSD 的 MTBF 有個大盲點,就是 SSD 會因為讀寫次數頻繁而提高故障機率,但 HDD 卻不會。
所以拿 SSD 來當動物暫存碟,我覺得是很危險的事。我相信廠商不會那麼好心,是以 24Hr 且以當成動物碟為標準來測 MTBF 的。 |
引用:
不知道EPC的SSD控制晶片是幾bit ECC? |
我還是繼續等好了 :ase
|
小弟最近找了一下資料,發現NAND Flash的block,只有「抹除 + 寫入」算一次耗損
讀取的話,不管讀幾次都不算耗損 也就是說,假如某NAND Flash的顆粒可以承受一萬次的寫入 那用該NAND Flash做成的SSD,假設其中切出1GB拿來當P2P下載 那麼,這一區塊可以下載完1GB檔案>刪除>再下載1GB檔案>再刪除....,反覆一萬次 尤其SSD容量越大的話,下載檔案刪除再寫入的機錄會降低 所以仔細想想,SSD壽命最大的敵人,應該不是P2P或其他下載軟體才是 |
引用:
SWAP檔就可以搞死SSD 小弟手上的LINUX PDA就是這樣死掉的 -- SSD要搭配大容量的暫存用DRAM才有搞頭 不然很容易就給玩死了 |
我覺得如果善用SSD快速搜尋讀取的優勢當系統碟使用。搭配一顆機械硬碟儲存需要頻繁寫入修改的資料。最好再加上DDR2組成的大RAMDISK做暫存或者置換的空間。等於是各取所長。應該效能會不錯才對。
不過話說回來。怎麼區分哪些資料放SSD,哪些放機械硬碟呢?希望日後的作業系統跟應用程式都能把這兩部分直接分開。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23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