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數位攝影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32)
- - 什麼是DSLR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221327)
|
---|
引用:
不會吧 我都右眼看觀景窗 左眼看目標 不然你怎知小孩何時要笑 model 何時眨眼睛 陽光何時被烏雲遮住等等 |
引用:
那種用的是半透光的反射鏡! 曝光量應該會少個幾格吧! |
引用:
這麼猛啊?不過我都直接看關景窗耶!因為這是單眼相機! 單眼相機就是有這好處!不過為啥你要這麼樣一隻眼睛看觀景窗. 一隻眼睛看拍攝物啊? |
前幾天去書局翻雜誌的時候
剛好有看到DSLR的介紹特集 不過忘了是哪一本,有興趣可以去找看看! 看了只知道DSLR都很貴,如果沒有預算 裡面的建議是買中古Canon EOSD30吧! |
引用:
Canon有兩台...... EOS-RT和EOS-1NRS 缺點是會讓入射光減少大約2/3格........ |
引用:
EOS-RT出現的背景,是讓運動記者在拍攝移動的物品或人物時,不會因反光鏡翻起,而失去了對其路徑的掌握。 但對一般使用者,因為牽扯到額外曝光補償的問題,反而不好用。 |
引用:
曝光補償........?? 應該不用做吧........ EOS-RT我是沒用過....... 不過應該和1NRS相同的TTL測光才對吧....... 應該是不用額外做才對.......... |
引用:
我有用過EOS RT,雖然我沒有使用過EOS 1NRS,不過我認為原理是相同的。 因為只有三分之二的光線透過反光鏡到達膠卷,所以使用RT內建的測光系統與閃光燈TTL測光系統,早已經補償過曝光了。但是用手持測光表和手動設定閃光燈,則需要加+2/3EV的曝光補償,才能曝光正確。 所以在拍攝相同場景時,RT的快門速度會低於一般的SLR(因為進光量只有65%),而且觀景窗會較暗。此外,由於反光鏡為固定式,所以不易清潔灰塵,不建議在有灰塵的環境下換鏡頭。 不過此類的相機在拍攝運動或微距等等,還是有很高的實用性。也因為固定反光鏡的限制,所以CANON才沒有將旗下的SLR都改用固定反光鏡。 以下文章摘自《新型照相機》一書,作者:薛建平、高景林。 1989年是Canon公司照相機部最為忙碌的一年,先推出了具有一系列新功能的EOS 630,接著又推出了三部高性能的Sureshot系列AF變焦傻瓜相機Zoomes、Caption Zoom、Zoom XL,最後還推出了優秀的頂級機EOS-1,就當時的市場來看,Canon EOS 系列單眼相機已基本齊全,各種層次的攝影者均能在EOS 系列中找到適合自己的AF單眼相機,很難想像Canon公司是否能夠或者確實有必要再給EOS 家族中增添新的成員?但是Canon確實這樣做了,在1989年即將結束之際,它推出了這架幾年來最令人驚奇的EOS RT。 EOS RT不是一架全新的單反機,是以EOS 630為原型改進而來,外觀上這兩架單反機一模一樣,至此,CanonEOS 系列中有四架外觀和尺寸完全一樣的AF單反機EOS 650、EOS 620、EOS 630和EOS RT。 EOS RT奇特之處在於“RT”這兩個字母,它表示“實時”(Real Time)的意思。該機採用了Canon創新的固定薄膜式反光鏡,其特點是,在快門開啟時,反光鏡不用上翻來讓出光路,成像光線直接透過反光鏡到達焦點平面,因而使快門釋放的滯延時間縮短至8毫秒。 EOS RT並不是Canon的第一架具有固定反光鏡的單眼相機。早在1965年,Canon就生產過固定反光鏡的PELLIX單眼相機。但這架單眼相機的不足之處是取景器很暗,難以保証精確對焦,故未得以推廣普及。而EOS RT則在盡可能的條件下,彌補這一不足。 EOS RT的薄膜反光鏡是一片超薄型鍍膜膠片,上面鍍有一層名稱為HC.N的薄膜,只有23微米厚,特點是有極高的透光度,它讓三分之一(35%)的光線反射到聚焦屏供取景用,而另外三分之二(65%)則透過反光鏡到達膠卷平面。所以該機的取景器比一般的單反機要暗些。由於只有三分之二的光線到達膠卷平面,所以用手持測光表和手動設定閃光燈時,要按讀數加以+2/3EV的曝光補償,才能保証曝光準確。如使用感光度為ISO 100的膠卷時,應按ISO 64來使用;使用閃光燈時,閃光燈的閃光指數也應該相應減少20%,如原來為30米的指數,只能按24米來使用。若使用EOS RT內的TTL測光系統,就無須操作者加以補償了。 這類固定式反光鏡有一個問題。由於一直有65%的光線照射在快門帘幕上,在強光的照射下,是否會燒壞快門呢?所以Canon在生產EOS RT時就已經考慮了這一問題。EOS RT的快門簾幕採用了特制的防高溫簾幕,不僅能有效地防止因太陽光照射而引起的高溫現象,而且有更強的遮光效果。 由於AF檢測模塊是裝在反光鏡箱底部,由於結構原理,還是需要一面小反光鏡將透過鏡頭的光線折射到AF檢測模塊上,所以EOS RT的大反光鏡後面仍有一面小反光鏡,以便於進行測距,否則就無法進行AF。在曝光前,這面反光鏡是向反光鏡箱底部躺下,讓出光路給膠卷平面進行曝光。 除了減少曝光時滯外,固定式反光鏡還有兩個突出的優點。第一個是在曝光過程中可以看到被攝體,不會像普通單反機那樣看不到任何東西,從而能實時地監視畫面的變化情況,特別適合於追隨拍攝。第二個是因反光鏡是固定的,拍攝時單反機的噪聲要減少很多。最後一個優點是克服了一般單反機因反光鏡上翻所造成的震動。盡管現代許多單反機中有非常復雜的減震裝置,但在慢速曝光,尤其是微距攝影時,震動仍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雖然有些單眼相機內設有反光鏡鎖定裝置,但從取景器中完全看不到被攝體。EOS RT比較完美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在AF系統方面,EOS RT採用了EOS 630的AF系統,只有一組BA-SIS組件,而不是像EOS-1那樣採用交叉排列的多BASIS組件。與EOS-1和Minolta Dynax 7000i相比,EOS RT的AF區域顯得小了一些,使用時一定要將被攝體放置在取景器的中央。 EOS RT保持了其原型機EOS 630的幾乎所有功能,任何習慣於使用EOS 630的人都會毫無困難地使用EOS RT。該機也具有先進的焦點預測AF方式,但遺憾的是將控制輸入轉輪置成“RT”方式時,焦點預測功能完全失效,代之以單次AF方式。 EOS RT取消了EOS 630上的PIC(程序化影像控制)系統,因為這類系統對於高級的攝影愛好者和專業人士的吸引力不大,取而代之的是多增加了5個用戶自選功能,共達15個之多。新增加的自選功能中的多數是針對體育攝影而設置的,實際上,EOS RT正是為體育攝影人士而設計的。盡管EOS RT不是專業機,但其主要特點對於專業人士來講,還是頗具吸引力的,尤其是從事於體育攝影和野生動物攝影的人。 但事物仍是一分為二的。盡管EOS RT的固定反光鏡有利於動體的拍攝,但也存在著另一個問題。由於只有2/3的光線到達膠卷平面,對於同一個物體,用常規的單反機和同樣的光圈值,其快門速度就要比EOS RT高些,所以EOS RT在“凝結”高速動體時,要稍遜於常規的單反機。 EOS RT是限量生產的,Canon總共才生產了2萬5千架(日本國內銷售1萬架)。 |
引用:
@@||||| 對一般使用者而言.......... 會外加使用手持測光表的不多吧......... (當然不是沒有...但很少.....) 通常都是使用相機的TTL情況比較多.... 而且使用RT的場合通常也都是在拍攝動態畫面時...... 用測光表的機會應該也蠻少的才對..... -- 而且其實我覺得會去用RT或是1NRS的人...... 應該也不是一般user了吧..... @@||| |
引用:
我覺得我再寫下去,恐怕有跟你打筆戰的可能,所以我只寫到這一篇。 我只是單純陳述我的使用心得,而且在之前我的留言,談到『對一般使用者,因為牽扯到額外曝光補償的問題,反而不好用。』 在八零年代末期,電子設備仍不是那麼發達,不是每個人的閃光燈都可以跟相機作TTL連線,至少我是如此。若是忘了作曝光補償,不單單只是浪費底片而已,有些場景是永遠沒辦法再重拍的。 我這樣子說好像很遙遠,但是現在熱門的數位相機,如Fuji的S602、Nikon的5000或5700,加上閃光燈並不能TTL,也必須要靠手動調整。不過數位相機隨拍可隨看,若曝光不足,可以馬上知道,但以前的傳統相機,要等到底片沖洗出來才知道結果。 所以看到您提到這台相機,有感而發,就這樣子了,不需要曲解我的說法,而且我只是將優缺點列出來,供大家參考,如此而已。:)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41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