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納西色斯湖畔
文章: 6,987
|
國內即將發行荷索/法斯賓達/楚浮/溫德斯....等等大師精選DVD ??!!
今天在翻閱雜誌時, 看到佳訊傳播(IMOVIE)的****頁, 內容主要是在介紹他們即將上映的新片"愛情,不用翻譯", 另外還有2004年的預計推出電影片單(大多是非主流電影).
不過, 最後有兩行小字, 卻是讓人最為振奮的消息.......... 荷索-大師經典DVD系列: 包含多部影壇大師荷索重要作品, 如[天譴],[賈斯柏.荷西之謎],[吸血鬼],[陸上行舟]和[史楚錫流浪記]. 此外, 並陸續推出法斯賓達,楚浮,溫德斯....等影迷must see, 絕對值得珍藏的大師精選作品集. 耶!!! 耶!!! 耶!!!! 希望這家公司的人都能長命百歲 ![]() ![]() ![]()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納西色斯湖畔
文章: 6,987
|
荷索神話
作者: 劉鎮歐 (資料來源: http://life.fhl.net/Movies/prophet/Herzog/01.htm) -------------------------------------------------------------------------------- 它不只是我的夢, 我相信所有這些夢, 也是你們的夢。 我和你們之間唯一的差別是: 我能把它們說出來。 ——溫納.荷索—— 1962年在德國奧伯豪森電影節(Oberhausen Film Festival),26位熱愛電影的青年工作者,發表了影史上著名的奧伯豪森宣言:「它固有的態度和作法,我們都要加以拒絕;在此之後,新電影才有機會誕生。德國電影的前途是在那班擁有電影的國際語言的人手上,新的電影需要有新的自由形式。我們大家都準備冒上經濟的危險,舊電影已死亡,我們只相信新的。」(註一) 這些熱血激昂的德國電影生力軍,為德國電影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時也帶動了新的世界電影風潮——德國新電影。「德國新電影」在七十年代接續五十年代義大利「新寫實主義」和六十年代法國「新浪潮運動」之後,逐漸成為世界矚目的新焦點;三位新銳導演——法斯賓達(Fassbinder) ,溫德斯(Wenders)以及荷索(Herzog),更是各地知識份子談論的主要話題人物。其中,荷索本人對電影的癡迷作為、駭人的拍片作風,以及謎樣的靈視(Vision) (註二),為自己構建了一則電影神話。 在七十年與八十年代時期,崇拜荷索可說是大部分電影系學生與影迷的成年禮儀。荷索對電影文化如宗教信徒般的獻身,對弱勢族群與邊緣人物的悲憫,以及對現代文明機制和大眾文化的批判,都足以使得每位荷索迷找到敬拜荷索的祭壇。電影經過荷索的手,所展現出來的不再是一件娛樂商品,而是一種靈視、一首詩、一則寓言、更是一個偉大的夢想。他的電影與言行,不知鼓舞了多少年輕的電影工作者,以信教般的熱情來宣揚電影的文化大使命。 不只一次,荷索曾為日漸物化的現代文明缺乏強而有力的新影像(Image)而大聲呼籲:「身為電影人應該為現代人類創造出一種具有神話形式,又足以代表現代人類世界觀的新觀念。如果不能開創一個可以表達現代文明新觀念的電影語言,這個文明終究在歷史上如恐龍一般地絕跡。」 因此,荷索在創作的內容與形式上堅持沒有重覆,採用另一種電影語言來解析這個文明(註三)。正是本著這樣的信念,他建立了「靈視拍片者」的聲譽:在他的電影中有許多令人咀嚼再三的美麗執念(idee-fixe)影像:〈新創世記〉中的侏儒特寫,〈沈默與黑暗的世界〉中盲聾者撫弄動物無拘無束的喜悅,〈天譴〉中無盡轉動與藤蔓的低角度仰攝鏡頭,〈賈斯柏.荷西之謎〉中高加索和撒哈拉的靈視與波浪般擺動的麥田,〈生命的訊息〉中轉動的風車(註四)。 在1985年〈鄉村之聲雜誌〉(Village Voice)的訪問中,荷索宣稱自己在三歲遇見了上帝,是位敏銳、擁有上帝恩賜的先知;作為一位電影工作者,他能與他人的心靈溝通,並以他的智慧祝福他們:「我知道我有能力道出那深藏在我們內心中的影像,我能使它們被看見。」(註五)在〈荷索的電影夢〉一片中,他亦告訴我們:「所有這些夢也是你們的夢,你我之間唯一的差別是:我能把它們說出來。」(註六) 在荷索的訪談與影片事業的媒體報導中,也許充滿了一些誇大的人、事、物的故事,構建了一個所謂的「荷索神話」。然而,每個新的軼事所強化的一個意念是:荷索會走到任何的地方,克服最不可能的障礙,冒著不可思議的生命危險來創造新的靈視和夢想。 這樣的創作行動已變成一種生命激情,在實質上和隱喻上都是一次的「骷髏地之旅」(註七)。似乎荷索每部片子的製作,都孕育了一個受苦受難的故事。例如,在拍攝〈生命的訊息〉時,與希臘守軍爭吵,威脅要槍殺任何一位逮捕他的人。在拍攝〈新創世記〉時,喀麥隆政府發生政變,荷索因表錯政治態度,而遭到被捕下獄的命運。 當他拍攝〈侏儒也是從小長大〉時,為了取悅侏儒演員,求其配合演戲,也在拍片完後跳入仙人掌樹叢中。當〈天譴〉在秘魯叢林拍攝時,則與男主角克勞斯.金斯基(Klaus Kinski)發生爭吵,互相用手槍威脅要殺掉對方。1975年為了出席《賈斯柏.荷西之謎》的放映會,在與太太槍戰後,背著五歲的兒子從德國慕尼黑走到法國坎城。 此外,為了〈玻璃精靈〉的視覺效果,將所有的演員集體催眠後演戲。〈費茲卡拉多〉的拍攝,更是荷索電影夢想的重擔。在拍攝此片四年過程中,遭遇了無數的困難,包括換了四位男主角,拍片現場被毀,犧牲了一位印弟安人的生命,並遭到國際特赦組織的調查。〈費茲卡拉多〉一片談到一位偏執的夢想家,亦是歌劇狂;他有一個大膽的夢想,就是在亞馬遜河叢林建造一座歌劇院。荷索簡直就是這位夢想家的化身,他說道:「如果我放棄這個計劃,便是個沒有夢想的人;我不願意這樣活下去,我要與這個計;劃共生死。」(註八) 這些故事背後都流露了一種高度浪漫化的意象;作為一個導演,他不斷地與現代文明的價值和道德作對。他認為現代文明使人軟弱,把人囚禁在奢華和逸樂之中,變成一種智慧和思考的物種,喪失了動物本性的感官接觸;人性只有透過受苦和疼痛才能在精神上獲得潔淨。 在某一次的訪問中,他說道:「我們所遭受到的是深刻地缺乏痛苦,這對人類是毀滅性的。」(註九)因此,在荷索影片中,常藉著殘障之人的肢體傷殘諷刺身體健康人的心靈殘障。荷索承認道:「我常執迷於英雄的形象;也就是超越自身的限制,打破社會的桎梏,藉著夢想與努力,企圖獲取人類的尊嚴。」 費茲卡拉多(Fitzcarraldo)建造歌劇院夢想的最終失敗,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對於荷索而言,所有偉大的努力最終的結局都是以失敗收場;然而,夢想的完成並沒有比實踐夢想的行動來得重要。荷索深信:電影美學來自身體的感覺與突破肉身限制的行動中;一個美學對象的特色品質,等同於創造這些美學形式的人。「我就是我的電影」相信會是一句永垂影史的荷索名言。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納西色斯湖畔
文章: 6,987
|
【荷索 影片簡介】
(資料來源: http://bbs.music543.com/ournet.pl/m...UK7AIB/A0UK7AIT) 《劇情片》 1. 生命的訊息 (Lebenszeichen / Signs of Life; 1967, 90 mins) 這是荷索的第一部劇情片,一部低成本、但影像美不勝收的黑白片;故事 背景為一九四○年代初期的希臘,荷索完全以美學和隱喻的手法,呈現一種無 可逃避、致命性的世界觀。遠離家園的德國士兵,駐守在荒蕪孤絕的小島上; 在軍事任務的壓力下,又受到四周環境種種奇異印象的干擾,導致了行動上的 反叛和精神崩潰,逐漸脫離了社會和宇宙的秩序,最後陷入一種不失浪漫和神 話性的瘋狂狀態。在片中,荷索大量使用風景來描繪出人類的處境,建立出他 影像嚴謹的隱喻風格;同時也提出對歷史、自然、文明、個人主體性、英雄主 義、以及瘋狂等等主題的關切。 2. 新創世紀 (Fata Morgana; 1968, 79 mins) 這是荷索具相當實驗性的一部作品,閃爍而幻覺般的影像,伴隨著十六世 紀瓜地馬拉神聖的創世紀神話、和荷索的前衛正文,融合成毀滅性的夢幻圖畫 ,並機敏地用尋常的現實來作為裝飾。本片分為「創世紀」、「天堂」、「黃 金時代」三個部份,導演在種種披著現實生活外衣的事件之中,加進了一些看 似荒謬的元素,營造出世界毀滅之後的空虛與渾沌;整部影片是對於科技、感 傷情緒、自然與人的受剝削的嘲諷評論。創世紀神話的新詮釋,說明了導演激 進的人文主義思想。 3. 侏儒也是從小長大的 (Auch Zwerge haben Klein angefangen / Even Dwarfs Started Small; 1970, 96 mins) 一個不知名的囚犯隔離區,居住著一群侏儒,外圍是滾燙荒蕪的火山熔岩 。在封閉的環境中,侏儒的世界,依舊像外面的人類世界一樣,充滿了種種人 性的掙扎與衝突;荷索藉此極端表現主義的象徵手法,掌握了人類生存世界的 縮影,並以一種畸零的生存形式,造成觀者的視覺及思考震撼,更進一步檢討 了文明與自然的對比。 4. 天譴 (Aguirre, der Zorn Gottes / Aguirre, The Wrath of God; 1972, 93 mins) 本片在題材和創作企圖上,很明顯地和「生命的訊息」有許多相互指涉之 處;但顯然地,除了改用彩色底片之外,也可以看出荷索創作野心的擴展。一 名叛變的西班牙探險家,篡奪了整個探險隊的領導權,然後以一種近乎瘋狂的 偏執,順著亞馬遜河泛舟直下,去尋找一個傳說中的黃金國。荷索同樣地賦予 了主角高貴的性格,但也可看出荷索對主角的反叛之評價,卻有了態度上的轉 變。「生命的訊息」中的悲觀主義色彩不復存在,而將反叛作為歷史的英雄光 榮傳統的一部份。 本片曾參加一九七三年倫敦影展, 並由「 Sight & Sound 」雜誌選為一九七四年十大名片之一。 5. 賈斯柏•荷西之謎 (Jeder fur sich und Gott gegen alle / Every Man for Himself and God Against All/The Mystery of Kasper Hauser; 1974, 109 mins) 本片的故事架構,來自德國鄉間的「南德野孩子」傳奇;一個自小便被神 祕地囚禁在一個山洞裡的矮子,在經過十多年的與世隔絕,又很神祕地被放了 出來,重新以一種純真的眼光來適應人類的生活,學習人類使用的語言,以及 認識人類現實社會的百態;過了三年之後,他的身分尚未明瞭,卻又遭人刺殺 ,兇手身分也不明……。這也是一個關於放逐的故事;放逐者的身分不明,被 放逐者則在重新回歸人類社會之際,發現並檢討了人類生活中的種種價值觀, 荷索藉由這樣的一個角色,說明了另一種觀看世界的角度,並對生命存有的狀 態,做了一種存在主義式的描繪。本片曾獲得一九七五年坎城影展審查員特別 獎。 6. 玻璃精靈 (Herz aus Glas / Heart of Glass; 1976, 94 mins) 本片在荷索的作品之中,被喻為最具詩意和隱喻性的一部;夢幻般的敘事 結構,催眠式的繁複影像效果,捕捉著種種心靈上的神秘感動。小鎮上,製作 血紅玻璃器皿的老師傅去世,無人繼承調色祕訣,全鎮因而陷入恐慌;年輕的 少主人瘋狂地尋找配方,而另一方面,山上有預言能力的的牧牛人則因熊患、 也因不忍見村民的混亂狀態而下山,兩個角色各自經歷了生命中一段追逐神聖 理想的痛苦旅程,同時也在片尾暗示了尋找新天地的幻影。本片敘事觀點的混 淆,以及極端風格化的美麗凝滯影像,都使得這部影片充滿了迷人神祕的氣氛 ;荷索在此片中曾經將演員催眠,以期達到幻覺和瘋狂的影像效果。 7. 史楚錫流浪記 (Stroszek; 1977, 108 mins) 荷索由於非常喜愛「賈斯柏•荷西之謎」中主角布諾( Bruno S )的個 性,特地為他拍攝了這部片子;布諾是個古怪的流浪藝人,精神也有點失常, 曾經在療養院裡呆過一陣子,荷索運用他殘缺的角色,創作一齣戰時出生的孩 子、在美國的小人物流浪曲。片中主角在戰後德國的生活中受到挫折和驚嚇, 便和一個老人和一個妓女,一同前往威斯康辛州尋找新的夢想和生活方式。荷 索對所謂的「美國夢」做了相當深刻的諧擬,主角由美國朋友般的角色,轉化 為後來對美國失望,也反諷了美國影像文化的商業化、瑣碎和虛假。 8. 浮石記 (Woyzeck; 1978, 81 mins) 原著是 Buchner 的劇本,但荷索將其中的時代特徵和文學意圖剝除, 專 注於個人與自然、宗教力量之間的神秘感應。片中主角沃柴克一方面受周圍環 境壓迫,一方面又受到源自宗教的幻影感應,而趨於渙散崩潰;最後手刃不貞 的妻子,再自沈於河。荷索並未將重心放在角色心理層面的描述之上,而是以 明晰、靜謐的影像,佐以全片封閉、禁錮的基調,推衍出環境對心靈壓迫的悲 劇。 9. 費茲卡拉多 (Fitzcarraldo; 1982, 158 mins) 本片又譯為「陸上行舟」,是荷索再度深入亞馬遜森林的作品;表面上看 來是一則富有傳奇色彩的冒險故事,而拍攝此片的過程,經歷了種種天災人禍 ,也確實是一場冒險。片中的主角,迷戀卡羅素的演唱,遵守對一隻小黑豬的 承諾,要在叢林區將一艘大船拖過山丘;荷索對電影的執著與瘋狂熱情,都在 這部影片中得到了最好的印證。本片曾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納西色斯湖畔
文章: 6,987
|
《紀錄片》
1. 最後的字 (Letzte Worte / Last Words; 1968, 13 mins) 2. 前途茫茫 (Behinderte Zukunft/Handicapped Future; 1970, 63 mins) 3. 沈默與黑暗的世界 (Land des Schweigens und der Dunkelheit / Land of Silence and Darkness; 1971, 85 mins) 本片將一群又聾又啞的人,置於日常生活的脈絡之中,在語言缺席的狀況 下,以影像架構出聾啞者被禁錮、遭受放逐的生活空間,並帶領觀眾完全投入 這個封閉的世界,將聾啞人的內在感官作用提升至「精神上」的層次,在此, 荷索勾勒出的景觀,存在於人類的心靈之中。 4. 上帝的憤怒使者 (Glaube und Wuhrung / God's Angry Man; 1980, 46 mins) 5. 佈道家 (Huie's Predigt / Huie's Sermon; 1980, 42 mins) 以上兩部紀錄片,都在美國拍攝,和「費茲卡拉多」為同一時期的作品。 6. 小兵之歌 (Ballade vom kleinen soldaten / Ballad of the Little Soldier; 1984, 46 mins) 7. 發光的山 (Gasherbrum - Der leuchtende Berg / The Dark Glow of the Mountains; 1984, 45 mins) 8. 荷索的畫像 (Was ich bin, sind meine Filme / I Am My Film: Portrait of Werner Herzog) 「我就是我的電影: 荷索的畫像」是由 Christian Weienborn 和 Erwin Keusch 所導演。 在這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荷索的現身說法,關於他電影 的不囿於形式、以及種種令人目不暇給的繁複技法。這部紀錄片中,相當清晰 地呈現了荷索思考的許多層面,以及他對電影藝術的種種概念,使人對這位才 華驚人導演的創作方式,能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9. 荷索的電影夢 (Burden of Dreams; d: Les Blank, USA, 1982, 94 mins) 本片由曾經導演「荷索吃鞋子」的美國導演萊斯布蘭克執導, 為記錄「費 茲卡拉多」一片拍攝過程的紀錄片。當時的拍片地點--祕魯,和厄瓜多爾邊 境正醞釀著戰事;荷索拍片過程中屢經困難,不但因當地土著的爭權事件而遭 阻撓,演員也再三更迭,「費」片中更面臨了必須將一艘大船從一條河上搬運 越過陸地、到另一條河上的難題,天然環境設下的種種障礙,似乎是不可抗力 的,荷索的電影夢, 究竟能否實現?…… Les Blank 特殊的紀錄片拍攝風格 ,連續獲得影展及影評的青睞;在這部影片中,為荷索狂野的電影夢想,留下 了最好的見證。 10. 666 室 (Chambre 666. N' importe quand...; d: Wim Wenders, 1982) 聞名國際的導演文溫德斯一九八二年下榻於坎城影展旅館之際,在房中架 起攝影機,邀請參加影展的許多知名導演來面對鏡頭,侃侃而談電影創作和藝 術的理念;應邀在列的導演,有安東尼奧尼、高達、法斯賓達、保羅莫理西、 蘇珊席格曼、以及荷索等人。當被問及電視這種媒體是否會危及電影的生存時 ,荷索起身關上身後的電視,表示他的行動可以戰勝一切。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納西色斯湖畔
文章: 6,987
|
上面那份影片簡介, 好像漏掉了一部"吸血鬼", 詳細介紹可以參看 Furier 的網頁.........
http://home.kimo.com.tw/furier2003/...e/nosferatu.htm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Andrew Blake 的攝影棚
文章: 9,201
|
PromLin 兄,
這幾位大導演份量應該都不小, 似乎可以另闢獨立的導演專題~ ![]()
__________________
[YOUTUBE]8-EzAew1U98[/YOUTUBE]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0 您的住址: 臉書之 高苦茶
文章: 4,519
|
引用:
希望規格可以等同他區最佳規格 希望是完整未剪版 ![]()
__________________
*************************** 我的著作 : <人間書話>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大直
文章: 182
|
引用:
嗯嗯 沒錯 這樣不止長命百歲.還功德無量.福延子孫.賺大錢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納西色斯湖畔
文章: 6,987
|
香港鐳射影視去年發行過楚浮的[祖與占](夏日之戀), 今年又大手筆推出[四百擊]等五部片子, 可能會出齊全集也說不定.........
台灣要加油囉!!! ====================================================== (以下資料來源: http://www.panorama.com.hk/big5/) [祖與占] (夏日之戀) (Jules and Jim) Director: Francois Truffaut Cast: Jeanne Moreau, Oscar Werner, Henri Serre 故事大綱: 1912年。異鄉客祖(奧斯卡•華納)在巴黎認識了法國青年占(昂利•西爾),迅速成為好友。二人不約而同愛上女子凱瑟琳(珍•摩露)。未幾,大戰爆發。祖與占要為各自的國家作戰。大家都害怕在戰場上殺死對方。戰爭結束,占往德國探望祖。後者與凱瑟琳已結了婚,但夫妻關係並不美滿。凱瑟琳提議讓占留下來。祖同意了。三人開始形影不離……《祖與占》是杜魯福的第三部影片,改編自昂利-比埃•洛齊的半自傳小說,風格浪漫,瀟灑脫俗,堪稱同類型電影中的經典作。 ![]() --------------------------------------------------------------------- [四百擊] (The 400 Blows) Director: Francois Truffaut Cast: Jean-Pierre Leaud, Claire Maurier 故事大綱: 杜魯福掀起法國新浪潮作品第一擊,勇奪康城最佳導演獎。十三歲男孩安東尼自小缺乏家庭溫暖,學校生活亦不快樂,老師斥責他功課抄襲;母親在街頭與情夫擁吻;他決定離家出走,企圖偷竊換取路費,卻被繼父報警送進了感化院,受盡家庭,學校和社會冷漠對待的安東尼,恃機逃出感化院,一個人拼命向前跑,跑到茫然孤寂的海邊...要認識杜魯福,要由十三歲的安東尼開始,因為安東尼正是杜魯福青春期的自身寫照,而要認識安東尼,便要由四百擊開始,演員尚-比埃.里奧二十年間共拍了五部杜魯福安東尼系列電影,不但與安東尼這個角色一同成長,同時也演繹了杜魯福創作生涯中不同階段的心路歷程。杜魯福、李奧、安東尼在銀幕上的微妙組合,成為了新浪潮中的經典!四百擊被眾多影評選為百年電影十大之列,如果你只看一部杜魯福作品,非四百擊莫屬! ![]() --------------------------------------------------------------------- [兩個英國女孩與歐陸] (Two English Girls) Director: Francois Truffaut Cast: Jean-Pierre Leaud, Kika Markham, Stacey Tendeter 故事大綱: 本片改編自昂利-比埃•洛齊的第二部自傳小說(第一部是《祖與占》)。法國青年哥勞特在巴黎邂逅了迷人、個性外向的年輕英國女子安。安是他母親兒時好友的女兒,恰巧來巴黎遊玩。 安邀請哥勞特暑假到她家拜訪,但其實是想把妹妹梅里愛介紹給他,湊成一對。梅里愛非常內向害羞,哥勞特對她沒有好感。但經過了一個夏天的相處,他卻發覺自己愛上了她,並向她求婚。 雙方父母都認為兩人應暫時分開,若一年後他們仍然情深不變,就可以帶著家人的祝福舉行婚禮。哥勞特回到巴黎,對梅里愛的感情也隨著時間而減退。相反後者卻越來越想念他,但暗地裡安其實也默默地愛著哥勞特…… 現實中的杜魯福也曾跟一對漂亮的姐妹花發生過戀愛,就是跟她演過《柔膚》的房素娃•多麗雅(Francoise Dorleac)和《蛇羯夜合花》的嘉芙蓮•丹露 (Catherine Deneuve)。前者在拍完《柔膚》不久即因車禍而逝世,後者與他熱戀過後,即棄之如履。是以跟他大部分作品一樣,《兩個英國女孩與歐陸》也包含著某程度的自傳成分,有著一份切膚之痛。 ![]() 此文章於 2004-03-10 12:04 PM 被 PromLin 編輯.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納西色斯湖畔
文章: 6,987
|
[偷吻] (Stolen Kisses)
Director: Francois Truffaut Cast: Jean Pierre Leaud, Claude Jade 故事大綱: 安坦•但奴 (Antoine Doinel,尚-比埃•里奧飾),杜魯福的化身,《四百擊》裡的逃跑少年,在本片裡已成長為一名20歲的青年,剛服完了兵役便急不及待去嫖妓。他在服兵役前追求的女孩子姬絲汀對他若即若離。他當了酒店的夜更接待員,遇上呷醋丈夫夥同私家偵探捉**在床的鬧劇,最後糊裡糊塗也做了私家偵探,任務是到一家鞋店當臥底,替鞋店老闆找出員工憎恨他的原因,不料竟情不自禁地愛上了風韻猶存的老闆娘。在姬絲汀與老闆娘之間,安坦如何抉擇? 如果說《祖與占》是杜魯福最淒美的愛情電影,那《偷吻》便肯定是他最瀟灑、最輕盈、最可愛的另一愛情經典。片中的巴黎,可說是從來沒有如此浪漫過。 ![]() --------------------------------------------------------------------- [射殺鋼琴師] (Shoot hte Pianist) Director: Francois Truffaut Cast: Charles Aznavour, Marie Duboi 故事大綱: 為斬斷不愉快婚姻回憶而隱姓埋名的鋼琴師愛德華,以假名查理在巴黎一間默默無聞的小酒館裡 擔任伴奏鋼琴師,即使一直暗戀著女侍應蓮娜也不敢表白。 一日,多年未見的弟弟積高因逃避黑道仇家的追殺而闖進了他的生活中,查理與蓮娜被逼踏上亡命天涯的宿命...... 《射殺鋼琴師》是杜魯福的第二部長篇作品,荷里活B級犯罪電影的格局,卻滲透著杜氏獨步天下的抒情浪漫和對愛情的追尋,不落俗套的鏡頭運用總帶出意料不到的劇情推進,每一個困局之後往往是柳暗花明,殺機與荒謬的喜劇感交錯,牽動了觀眾追看下去的神經,其非凡成就足以比美尚盧•高達的《斷了氣》。 ![]() --------------------------------------------------------------------- [隔牆花] (隔壁的女人) (The Woman Next Door) Director: Francois Truffaut Cast: Gerard Depardieu, Fanny Ardant 故事大綱: 本片是一向擅於探索情慾衝擊與癡心迷戀的杜魯福,在他離世前最後一部以此為題材的作品。擔演影片女主角的,是初登銀幕的電視女星芬妮.雅當,也是杜魯福生命中的最後一個女人(雅當在他死後替他誕下他的第三名女兒)。故事描述事業有成的中年男子般納與妻兒在鄉村過著平淡似水的生活,卻被突然搬到的美艷鄰居瑪蒂黛打亂。般納與瑪蒂黛過去是對戀人,重逢後迅速再度打得火熱,從而發展出一段狂情難控的肉慾關係,二人就好像一對撲火燈蛾,明知危險,人一頭栽下感情的深淵!影片拍的深沉而激情,如果你曾經滄海,肯定會教你心頭震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