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6,435
|
Intel Core i7-5960X與GIGABYTE X99-Gaming G1超頻解析
Intel在2014年九月多推出LGA 2011-3架構的Extreme新平台
用來接替上一代LGA2011平台,此腳位也已經推出約三年左右 在消費市場上Intel還是走雙平台的路線,中高階依然由LGA 1150來主導 而最高階LGA 2011-3平台則是提供給需要更多核心的高階市場 ![]() 此回Extreme平台在腳位代號從LGA 2011更新為LGA 2011-3 看起來是一樣的針腳數,不過因為排列方式而造成有五個區域有所不同 連CPU外觀也大不相同,所以是無法相容的架構,這也難免讓有些消費者覺得可惜 不過新世代X99晶片組搭配新架構CPU對多工效能有顯著提升卻是相當正面的消息 首先CPU分為三個版本,Extreme平台都為對應高階定位Core i7系列 由入門到高階版本分別為Intel Core i7-5820K、5930K與5960X 本回主角為Intel Core i7-5960X Processor Extreme Edition 以往8C16T架構只能在Server市場看到,這是首款下放到消費市場的高階CPU ![]() 上圖已經看過CPU正面外觀,另外這張圖為5960X CPU背面一覽 Haswell-E採用22nm製程,最大發熱量Max TDP為140W,比上一代130W還要高一點 時脈3.0~3.5GHz / 8C16T / Intel Smart Cache(L3) 20MB,支援新一代DDR4架構 ![]() MB搭配GIGABYTE最新GIGABYTE X99-Gaming G1 WIFI,在X99市場為高階定位 E-ATX規格,尺寸為30.5cm x 26.4cm,基本上一般尺寸的ATX Case大多可以安裝 GIGABYTE高階MB常搭配自家的WIFI及Bluetooth 4.0 雙頻無線網路卡增加便利性 ![]() 主機板左下方 4 X PCI-E X16,最高支援到4-Way AMD CrossFireX/nVIDIA SLI技術 搭配5960X時頻寬為X16 + X16或X8 + X8 + X8 +X8運作 3 X PCI-E X1 1 X M.2 Socket 1,提供給M2無線通訊模組使用 雙網路晶片為Intel GbE LAN與Qualcomm Atheros Killer E2201 音效晶片為Creative Sound Core 3D,2聲道或5.1聲道與High Definition Audio技術 Design in Taipei ![]() 主機板右下方 1 X 灰色SATA Express 4 X 灰色SATA3,1個SATA Express將佔用2個SATA3頻寬 2 X 黑色SATA3,此處不與SATA Express共用 X99提供支援Intel Smart Response / Rapid Start / Smart Connect技術 RAID部份支援RAID 0, RAID 1,RAID 5及RAID 10 4 X 黑色SATA3,僅支援IDE及AHCI模式 兩個前置USB 3.0擴充Port與Gaming G1大型散熱片提供給X99晶片組 ![]() 主機板右上方 CPU區域使用8相數位供電,新一代IR數位電源控制器與PowIRstage晶片 Server級Cooper Bussmann電感與超耐久黑色固態日製電容 8 X DIMM DDR4支援2133/2400(OC)/2666(OC)/2800(OC),最高容量可以支援到64GB CPU金屬蓋採用電鍍設計更添質感,黑色為Power按鈕、除錯燈號與其他**測環境功能 ![]() IO 1 X PS2 鍵盤/滑鼠 2 X USB 2.0(黃色) 1 X O.C按鈕 1 X Fast Boot按鈕 8 X USB 3.0/2.0(藍色) 1 X USB 2.0(白色) 2 X RJ-45網路孔 5 X 音源接頭 1 X S/PDIF 光纖輸出 2 X 2T2R SMA天線Port ![]() GIGABYTE自家UEFI DualBIOS,最高解析度可達到1920X1080 進去第一頁就是看到頻率設定,以下是windwithme對於5960X的超頻設定 CPU將預設3GHz超頻至4.5GHz、AVEXIR DDR4 2400超頻至2666 ![]() DDR3 2666時脈下將參數設定為2666 CL13 14 14 39 1T ![]()
__________________
小弟Facebook粉絲團Windwithme WWM 風大,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6,435
|
CPU VRIN Loadline Calibration對於CPU超頻是很重要的選項
建議設定到Extreme,能將全速時CPU電壓波動範圍降到最小 ![]() Perfoemace頁面可以快速設定幾個主要的超頻選項 CPU Voltage設定為1.270V,DRAM Voltega 1.320V ![]()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7-5960X MB: GIGABYTE X99-Gaming G1 WIFI DRAM: AVEXIR Platinum Series DDR4 2400 4GX4 VGA:SAPPHIRE Raden HD 6970 CrossFire SSD: SanDisk Extreme PRO 480GB POWER: Thermaltake Toughpower XT Gold 1375W Cooler: Corsair Hydro Series H100 OS: Windows 8.1 64bit ![]() 搭載Sound Core 3D四核心音效處理器並搭配Creative SBX PROSTUDIO軟體 先前推出特殊的可升級OP AMP設計,也就是音效擴大器可更換,提供升級空間 音效晶片與音效孔位皆採用鍍金防護,可有效降低靜電及雜訊干擾 ![]() 以前MB內建音效如果搭配一般固態電容會有音質偏乾或偏硬的特性 綠色Nichicon Muse ES Acoustic Series音效專用電容 右方有Dip Switch,切換至Gain Boost模式可以調整2.5或6倍增益模式 ![]() Creative Sound Core 3D音效晶片支援以下技術 SBX Pro Studio、Scout Mode、EAX ADVANCED HD 5.0、Creative ALchemy、VoiceFX 並支援SBX環繞音效處理功能,對於要求電影與遊戲的音場效果有著較大優勢 實際聆聽的配備為USHER S-520搭配土炮擴大機,OP為Burr-Brown - OPA2134AP 低頻 - 鼓聲與一些低音表現比其他MB更為清晰一些,重低音也較沉 中頻 - 唱歌或是看影片時在人聲表現清晰不失真,人聲厚實感的呈現也相當出色 高頻 - 某些歌曲在細節上有很好的延展性,並且沒有太尖銳的狀況發生 如果更換OP-AMP可能會有2成左右的差異,主要表現還是取決於先天的音效晶片與用料 X99-Gaming G1在音效用料讓音質在各方面有著高水準的演出,也是個人目前聽過總分最高的一款 對於i7-5960X的測試數據將分為以下兩種 上方圖A組為預設值,關閉C1E節能模式 CPU最高時脈3~3.5GHz,DDR4 2400 CL16 16-16-39 2T 上方圖B組為超頻值,關閉C1E節能模式 CPU時脈4.5GHz,DDR4 2666 CL13 14-14-39 1T Hyper PI 32M X16 => 14m 19.133s Fritz Chess Benchmark => 48.32 / 23195 ![]() Hyper PI 32M X16 => 11m 29.436s Fritz Chess Benchmark => 63.89 / 30665 ![]() Fritz Chess Benchmark在預設與超頻兩種設定時大約有32.22%效能增進 對於超頻至4.75GHz的4790K來說,5960X超頻4.5GHz時也有65.43%的效能領先幅度 這也是個人第一次在此軟體中看到多工效能有那麼高的數據,相當驚人的效能 CrystalMark 2004R3 => 400600 ![]() CrystalMark 2004R3 => 520995 ![]() CrystalMark 2004R3此款測試整個系統效能軟體,數據上也有30.05%的效能增加 CINEBENCH R11.5 CPU => 14.31 pts CPU(Single Core) => 1.47 pts ![]()
__________________
小弟Facebook粉絲團Windwithme WWM 風大,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6,435
|
超頻值運作LinX讓CPU全速時 - 76~88
![]() 採用新一代LinX 0.6.5,據網友告知會比0.6.4還要嚴苛許多,燒機溫度也會提升不少 果不其然,在全速時達到76~88的溫度,不過個人認為這還在超頻設定可容許的溫度內 預設值表現就相當令人滿意,最高只達到54度,應該比LGA 1150 4790K還要再低溫 可能是因為LGA 2011-3 CPU的表面積大上許多,再加上沒有內建GPU的緣故吧? 總結GIGABYTE X99-Gaming G1 WIFI 優點 1.GIGABYTE G1 X99最高等級,用料與規格都接近市場最高 2.可達4-Way AMD CrossFireX/nVIDIA SLI技術,3D擴充能力高 3.AMP-UP Audio音效技術、搭載高階音效晶片與軟體,讓音效表現非常出色 4.雙M2插槽,並內建WIFI及Bluetooth 4.0雙頻無線網路卡 5.遊戲級Killer E2200網路與Intel Gigabit LAN兩種網路晶片可運用 6.CPU、DRAM、PCI-E插槽皆使用6倍(30μ)鍍金防護,有效提升耐用度 缺點 1.同時提供M2與SATA Express,太多裝置共享PCI-E頻寬會讓使用時變得複雜 2.G1 Logo雖然是該品牌創新設計,如果能將圖案再美觀流線一點會更好 3.已屬於高階市場的X99產品,而此款又是高階中的高階,價位會在金字塔頂端 ![]() 效能比 ★★★★★★★★★☆ 92/100 用料比 ★★★★★★★★★☆ 90/100 規格比 ★★★★★★★★★☆ 93/100 外觀比 ★★★★★★★★★☆ 90/100 性價比 ★★★★★★☆☆☆☆ 68/100 Intel Extreme定位的Haswell-E架構,CPU擁有6~8核心的多工效能優勢 在DRAM方面也導入DDR4的技術,雖然價位比較高一些,但對未來時脈提升更為有利 此外四通道技術與最高搭載8DIMM DRAM的設計,在高頻寬與高容量擴充性能同時兼顧 Intel Core i7-5960X在效能方面是目前消費市場中最高等級 對於需要繪圖、影像轉檔或是多工處理能力的消費者來說是非常好用的架構 但CPU、MB、DDR4加起來價位也屬於金字塔頂端,相對的消費族群會較少許多 若是原本有預算準備入手4960X的消費者,如今可以加些平台預算更改為5960X 以上是windwithme對於最高階Haswell-E架構的測試結果與一些心得感想 後續還會測試其他款X99或是Intel Core i7-5930K,希望對有興趣的消費者有所幫助 ![]() 本文也發表在小弟的部落格WIND3C,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
__________________
小弟Facebook粉絲團Windwithme WWM 風大,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13
文章: 88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4
文章: 323
|
感謝大大分享....
5960x & ddr 4 實在買不下手....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2 您的住址: 不正常人類研究中心
文章: 6,356
|
引用:
不超頻的話E5 2630 V3可以再降一點價錢
__________________
要用FurMark燒機請注意,作者建議跑15分鐘就好/電腦電源接頭規格 加入 F@H分散運算,幫助對抗疾病/ /加入WCG分散運算,幫助解決癌症,AIDS,糧食與能源問題 http://cid-d082ecba16a55988.skydriv...=GetSharingLink VGAMaster 請多多支持,歡迎任意轉貼!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11
文章: 701
|
引用:
這不是加一些些而已吧 至少是兩倍起跳 ![]() 另外E5系列還有出最多十五核心時脈比較低的 多核心低時脈 跟少點的核心時脈高 哪個效能會比較好?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4
文章: 323
|
引用:
我還是3930k加減用就好..... ![]() ![]() ![]() 引用:
看你的用途....如果常打game....那少點的核心時脈高比較適合。 其他轉檔/跑vm有的沒的....多核心低時脈比較ok。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3
文章: 21
|
引用:
XBOX ONE 跟 PS4 都是走 AMD 的多核心 APU 架構 以後的主流遊戲絕對會針對多核心去寫最佳化 PC 遊戲受惠於家機使用 X86 多核心架構 以後主流遊戲只會越來越吃多核心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4
文章: 323
|
引用:
遊戲要不要吃多核心,要看廠商給不給力..... 應用程式也是....... 封閉架構的遊戲機跟pc game其實不太好比......雙方條件差異太大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