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豆子
*停權中*
 
豆子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10
您的住址: 山與海之間...
文章: 58
1.如果是木製的發霉要去除,因為已經咬進去木頭了,不好搞 ,搞完還拋光,才會比較沒有危害
2.如果是要洗淨佛珠的威力,一般是用鹽水七天,可以洗淨威力與磁場
3.一般帶久、念久的佛珠 會有所謂的包裝....在中國叫文玩,價值很高.........
     
      
舊 2022-07-04, 02:26 PM #1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豆子離線中  
Axel_K
Elite Member
 
Axel_K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06
您的住址: 人群中
文章: 4,204
看起來像打磨過的菩提子?不像木頭。
不管怎麼清洗處理,最後可以用橄欖油兌白醋1:1
擦拭過,恢復光亮。
橄欖油不會產生油臭,可用來保養濕潤木製產品。

應該不適合泡水,但可以試試用蒸氣蒸殺黴菌。
蒸汽是處理木頭一個常用手法,例如在彎曲片時,
不至於讓木頭過度吸水。又可以熱成型。
 

此文章於 2022-07-04 02:43 PM 被 Axel_K 編輯.
舊 2022-07-04, 02:37 PM #1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xel_K現在在線上  
海豹
Master Member
 
海豹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2
您的住址: 飛機跟捷運在窗外跑來跑去...
文章: 2,417
用衛生紙擦一擦
戴回身上繼續用就好
霉菌就是沒在用才會長出來的東西
每天摸每天用就死光光了
弄些奇奇怪怪的清潔方法反而傷吧~
舊 2022-07-04, 02:53 PM #1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海豹離線中  
substar999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K
文章: 1,444
包漿? 對岸蠻多人在玩的...

引用:
作者豆子
1.如果是木製的發霉要去除,因為已經咬進去木頭了,不好搞 ,搞完還拋光,才會比較沒有危害
2.如果是要洗淨佛珠的威力,一般是用鹽水七天,可以洗淨威力與磁場
3.一般帶久、念久的佛珠 會有所謂的包裝....在中國叫文玩,價值很高.........
舊 2022-07-04, 03:01 PM #1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ubstar999離線中  
okx
Power Member
 
okx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4
您的住址: 永 禾口
文章: 620
多年前自己一串金剛菩提108粒曾放在布袋子裡,結果一陣子後拿出來都發霉了(應該是房間潮溼),
後來拿出來清好後就沒再用袋子收藏,當時是用刷子清,好像有用該水再燙過...

現在要計數念的話,都改用小顆的念佛機,連續按比較方便!

---------------分隔線-----------------
得一切種智名之為佛,佛是全知,不是全能!
全能的話~佛那麼慈悲,就都讓我們直接成佛就好了,還修個啥呢?

在祂所知的無量無邊法中,也僅順應我們(這個世界中眾生)安立名言來信願行、或信解行證.. 依個人根性來選擇走 增上生 or 入決定勝!


為什麼提出問題呢?窺基法師《瑜伽師地論略纂》說:提出問題有五種情況:

 一、不了解,因不懂而問。

 二、疑惑,有懷疑迷惑故問。一知半解稱為疑,茫然無知稱為惑。

 三、試驗,為試驗說法師程度高下而發問。

 四、輕觸,因輕視觸惱說法師故,提出問題難問。

 五、利樂有情,為了利益安樂有情而問,不是為了自己。

 不要覺得自己的問題很簡單就不問,有時因為問了,能解答其他人的問題,也可以利益安樂其他有情。
如果發問的動機正確,應該勇於發問。
例如有時問題的答案已經知道,可是別的人可能不一定知道,而這個問題很重要,可以提出問題發問。
為利益有情而問的情形,在經論中常看到,有時舍利弗尊者、有時須菩提尊者、有時文殊菩薩、有時彌勒菩薩等發問,
這些大阿羅漢及大菩薩們早就知道問題答案,但為了利益眾生,權充當機眾起來發問,以使後世眾生獲得利益安樂。

 「學問」,意指學習與發問,學而不問不能深入其義,問而不學容易流於空洞,想要深入經藏,除了努力學習佛法,定要善於發問。

 佛陀回答問題也有幾種方式:

 一、一向記,若人問:一切有情都會死嗎?應一向回答說:
是的;或問真如是常嗎?也應一向回答說:是的。稱作一向記,問題的答案具有決定性,就可以作一向而肯定的回答。

 二、分別記,若問:人死之後一定再投生嗎?應分別回答:
斷盡三界愛見煩惱的人不再受生,有三界煩惱的人還會投生三界。問題的答案有多種,應詳細分別後再回答。

 三、詰問記,有時問題含糊不清,觀察對方是以諂媚彎曲的心來難問,則應反問對方,令其說明問題再回答;或以反問代替回答。例如問:
人是勝或劣?這時反問對方,是與什麼對象比?對方若說與天比,人與天比人較下劣,若說與三惡道比,人與三惡道比人是殊勝多了。反問對方,澄清問題之後再回答。

 四、捨置記,若問五蘊與有情為一為異?應捨置記,默然不要回答,
因為有情無實,一異性不可得。或問如來死後若有若無等十四無記法,不如理的問題應不要回答。

 在問答中有這麼多的智慧與善巧,不一定每次都要給問者答案。
有時「一向記」直接答;有時「分別記」方便答;有時「詰問記」反問答;有時用「捨置記」,默然不答。
總之,看情況而答,這需要不斷體驗、摸索、嘗試錯誤,才知道別人問問題時,自己要怎麼應對解答。
本論是用問答的方式來決擇諸法體性相狀。先是簡問、簡答,再詳問、詳答,最後總結。

 在《付法藏因緣傳》中,說到阿難尊者為何那麼聰明?
緣起是在過去生中,佛陀有一世當小沙彌時,他的師父也是一位佛陀。
師父對小沙彌要求很嚴格,每天要他背很多經典,若沒有背起來,就不可以睡覺。
小沙彌每日還要出去乞食給師父吃,若是順利,就可以背很多經典;如果沒有乞到食物,回來的時間延緩,會背不起來,
這時師父不讓他睡覺,他會難過得哭了。有一位長者看到小沙彌哭,就問小沙彌:「你為什麼哭?」
小沙彌說:「師父要求我每日背誦經典,但我乞食不是每日都很順利,沒有辦法將功課如期作好,心裡很難過。」
長者是一位很有福報的人,他說:「
沒有關係!你每日都來我家,我供應你飲食,你儘量背經好了。」於是長者供應小沙彌飲食,護持小沙彌修行。

 這位小沙彌即是後來的釋迦牟尼佛,長者是阿難尊者。長者因為護持出家人讀書,生生世世都很有智慧。
釋迦牟尼佛在因地學習佛法時,已經那麼用心,跟著師父學時,被嚴格要求,每日都要背誦經典,並不是悠悠閒閒、輕輕鬆鬆地可以成就佛法。
釋迦牟尼佛修了三大阿僧祇劫才成佛,這當中他勤修六度萬行,學習並修證了多少佛法,難行能行,難忍能忍。
---摘錄自 瑜伽師地論 | 〈五識身相應地〉科記批尋記 常柏法師 學講

------------------14無記相關-----------------

佛在回答他人的難問時有四種方式。
第一種是一向記,肯定的、一定是這樣,這樣解釋就對了。
第二種是分別記,這樣解釋還不夠,還要分別。比方說,造善因得樂果,這裡面還要詳細分別造什麼樣的善在欲界天裡面,造什麼樣的善法在色界天、無色界天裡面。這是分別記。
第三種回答的方法就是反問記,對某些問題要反問對方,確認所問的問題是什麼,然後再來回答。
問題如果很模糊,回答得也不會很精準、很準確,所以要反問。
第四種捨置記,就是這裡的不可記,如果有人問這類問題都不要回答,是不可記法。
如果對不用回答的還回答,就是於決定不定相。
決定不要回答了,還要勉強去回答,還要去想,這樣不但是違背法相,而且還空度光陰。

於佛所立不可記法,尋求記別,謂為可記,或安立記。

 對於佛所安立的不可記別之法,卻一直去尋求記別,認為是可以解釋分別,甚至還安立名言來解釋分別這些法,這就是違背法相。

 十四無記,即指十四個超越經驗認知層次的問題,無法加以敘述或說明,因此佛陀捨置不答。又名十四不可記、十四難或十四慢,
即1. 世間常,2. 世間無常,
3. 世間常亦無常,4. 世間非常非無常,
5. 世間有邊,6. 世間無邊,7. 世間亦有邊亦無邊,8. 世間非有邊非無邊,
9. 如來死後有,10. 如來死後無,11. 如來死後亦有亦非有,12. 如來死後非有非非有,
13. 命與身一,14. 命與身異。

 〈決擇•聞所成慧地〉卷64,2056頁說有四因緣故佛宣說如是不可記事。

 一、或有無故不可記別,如有人問:我於諸蘊為異、不異、常、無常等,不用回答,因為根本無我。

 二、或有能引無義利故不可記別,這件事如果說出來對修行沒有好處,就不用回答。
如《升攝波葉喻經》中如來自說:
我所證法乃有爾所而不宣說。為什麼不說呢?因為那些法對修行證道沒有利益,所以這件事也不用說。

 三、或有甚深故不可記別。

 1. 如有人問:我是有嗎?不要回答。為什麼?因爲對方沒有佛法的知識,如果回答有或沒有,就會於諸蘊執我或離諸蘊而執有我而起增益,所以不應記別。

 2. 又有人問:我是無嗎?這不應記別,不要令對方於世俗言說士夫起損減執。

 3. 如是如來死後有無乃至非有非無等,都是甚深故不可記別。

 四、或有其相法爾建立故不可記別。如有問:諸法真如於彼諸法是異不異?這是不可記。
為什麼?因為彼相法爾如是,不是語言可以說清楚的,必須透過修證,才能夠證知諸法的實相,不可建立真如於彼諸法是異或不異故。

 此外應知有四種因緣,如來宣說不可記事。

 一、諸外道虛妄宣說的邪法,因此佛說這是不可記事。

 二、若不如事實的真理,佛說這是不可記事。

 三、引發無義故,不可記法是因為
1. 遠離思惟諸法因果故,不重因果則容易造惡墮三惡道;
2. 遠離思惟諸法染淨,則不能轉染還淨,所以不要記別。

 四、唯是諍論所依處故如果回答這些問題,大家會爭吵起來,是諍論的依止處,不要回答。

 所以於不可記法就不要記別,假如記別,就是於定記別為不定相,就會有違背法相的過失。
---瑜伽師地論 科記批尋記 卷15 常柏法師 學講

瑜伽師地論 死生 白話釋~https://tinyurl.com/4zsk29um

此文章於 2022-07-04 03:49 PM 被 okx 編輯.
舊 2022-07-04, 03:38 PM #1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okx離線中  
豆子
*停權中*
 
豆子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10
您的住址: 山與海之間...
文章: 58
對。包漿,中國的文玩很瘋狂的,我也買了幾件便宜的準備玩,不過都沒真正開始玩,有買了核桃 星月 金剛......亂買一通︿︿
舊 2022-07-04, 05:30 PM #1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豆子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0:09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