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ior Member
|
還有"亨利五世"也是....但是該片頗為冗長(沙翁名劇所改...)
The Charge of the Light Brigade "輕騎兵攻擊"有兩部,一部是1936年美國華納電影公司拍的黑白片,另一部是1968年英國重拍的...相關類型的代表作還有"孟加拉騎兵","另一個黎明"(Another Dawn 1937),"鼓"(Drums 1938),"四羽毛","萬世流芳"(Beau Gaste),"日不落帝國"(The Sun Never Sets ),"古廟戰笳聲"(Gunga Din 1939)等等....
輕騎兵攻擊講得是1853年到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中震撼人心的巴拉克拉瓦(Balaklava)騎兵攻擊,1854年10月25日,英國輕騎兵旅在巴拉克拉瓦會戰中,沿著重裝伏擊的俄軍戰線,發動了一場自殺性的衝鋒攻擊 ,丁尼生(Lord Alfred Tennyson)據此寫了一本名著The Charge of the Light Brigade ,這次的攻擊不論是史學家或是丁尼生本人都認為是判斷錯誤導致的....英國重拍的輕片,內容除戰爭外也強調維多利亞時代殘酷無情又荒謬絕倫的階級差別.
關於克里米亞戰爭,起因於俄國沙皇尼拉一世(Nicholas I)攻擊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希望能解放巴爾幹半島上信奉東正教(希臘正教)的斯拉夫人,不再讓他們受土耳其人統治;同時進而控制世界級的重要海道--達達尼爾海峽,但是,俄國的擴張破壞了歐洲的均勢,也影響到英國及法國在近東的利益.英法這兩個歐洲世仇(英法百年戰爭),竟為此而破例聯盟,協助信奉回教的土耳其抵抗信奉東正教的俄國.(克里米亞戰爭)
克里米亞戰爭期間的交戰雙方,都亂成一團,用兵部署毫無章法,指揮英國陸軍的全部都是1815年打滑鐵盧的那批老將;軍令系統講究的也是社會階級,特權,或是比誰的影響力大,跟專業知識沒什麼關係,(上校以下的官階都可以用錢買到)要不是大而無當的俄軍--從征調而來的士兵到基層軍官,從專業技能,勇氣到士氣--實在糟到無以復加,英法連軍儘管犧牲那麼多條人命,承擔那麼多的痛苦,也不見得能取得克里米亞戰爭的勝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