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BUGATTI
大法師安排一個人假扮殺兒兇手在特區裡的旅館待著別亂跑,只要先知預言到阿湯哥殺人,大法師就成功了。如果沒被預言,就重新安排另一場陷阱,直到先知預言為止,這就是所謂的利用未來影響現在,是較前衛的想法,不必在這一點上太鑽牛角尖。
我們在判斷是否符合邏輯時,常常是用自身的經驗,邏輯是經驗的累積。但面對未知的事物時,我們的邏輯真的適用嗎?除非我們真的親身經歷,否則我們不能用肯定句來判斷未知的事物一定是如何如何。舉個例子,在記憶拼圖中,男主角沒有短期記憶,但卻記得自己有失憶症。有些影評認為這個不合邏輯,但在醫學上,這是有實際的例子。這些影評並不知道這一點,所以認為不合邏輯。同理,現實中我們並沒有這一套系統,所以無法得知確實的發展,只能靠我們已知的部份做出合理的懷疑,但絕對不能斬釘截鐵說它矛盾,因為目前我們無法求證!
科幻小說的可貴,在於它能激發人類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或是提出某種可能的議題,供讀者省思。各位網友們在看類似的電影時,若能以這種角度出發,一定會有截然不同的體驗。
|
邏輯仍是不通
那要放多少個陷阱才有可能產生預言....可能放無數個也成功不了...因為缺乏誘因.
而拉碼無端冒的風險就太大了...只要有任何一個陷阱洩密...阿湯哥被陷害的計謀就會被揭穿
何況阿湯哥是先看到預言才會犯下罪...這是先產生結果才觸發動機...而拉碼所做的事照理講不會改變任何未來
拉碼要誘使阿湯哥犯罪的話,合理說應該放下正常的線索使阿湯哥循線找到替死鬼,
或者直接叫替死鬼去刺激歹徒...當然不是赤裸裸的....站在主動出擊的立場,拉碼才有改變未來的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