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jor Member
|
會說「黑鷹計畫」與「Gladiator」音樂太過神似的人,
是不是對音樂的涉獵還不夠呢?
誠如前面一位網友所說的,
「一個是長篇交響詩
一個是非洲民族電子樂
差太多了吧?」
不要只因為都有著吟詠的成分就硬說兩者是一樣的東西,
說實在的,看到這樣的說法真有點啼笑皆非。
至於因為誤以為二者太過類似,
就把這部電影的配樂說成與電影風格不搭軋的說法更是奇怪。
個人覺得這部電影的配樂算是很有特色,又能配合故事的地理背景,
但又很節制的了,
至少音樂的穿插都恰如其份。
通常電影配樂都會有著渲染情緒的效果,
這部電影當然也不例外,但是為求達到紀實的效果,
個人覺得Hans Zimmer倒是挺謹守本分的,並沒有玩過頭,
我想這才是他功力的展現吧!
至於導演方面的表現,我覺得Ridley Scott也一樣成功的掌握的「自我節制」的原則。相較於「搶救雷恩大兵」在戲末年老的Ryan問她太太「我是不是個好人」這段矯情的對話(個人認為這段戲是全片的敗筆所在,史氏常在戲尾犯了同樣的毛病,例如「辛德勒名單」中的片尾,辛德勒哭著對救出的猶太人說:「我還可以救更多的人」這場戲也有夠矯情的——總歸一句話,史氏應該好好體會一下「此時無聲勝有聲」的道理),我想這是Ridley Scott最成功與突出的地方。
至於說「黑鷹計畫」整部電影都是槍戰場面,沒啥內涵的說法。
其實也應該學學怎樣去看懂電影的語言吧?
電影本來就是映像的展現,
至於有什麼樣的感覺全看個人體會。
難道一定要藉著劇中人物的對話或者一些旁白,
讓觀眾看出所以然來,才算一部好片?
姑且不論「黑」片中所隱約透露出的「大美國主義」或「白人至上」意涵的是與非,
至少個人認為這是一部誠意之作,絕非只是趕戰爭片熱潮的濫片。
倒是我最近看了Michael Mann的「叱吒風雲」,
覺得這部電影的配樂讓我覺得很不舒服,算是整部電影的敗筆之一。
Michael Mann的「大地英豪」和「烈火悍將」都有著不錯的配樂,
但「叱吒風雲」,卻意外的讓我從頭到尾都很不舒服,
算是讓我跌破了眼鏡。
(個人感覺,如有不是,歡迎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
CC L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