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 Member
您的住址: 耗電量頗高的地方.
文章: 1,959
|
2002年.TV卡改朝換代---論SAA713x/CX23880等新Video Decoder晶片.
嗯,各位好,我是新人Artx1,其實也算是舊人啦....
(我很久以前用Eji的名字回過版友的文章,結果後來PCDVD換討論區之後,
似乎因為那次留言的關係,讓我現在沒辦法用那個名字了)
總之,來到VIVO的版上,自然要聊關於VIVO的東西.
今年初剛好有兩顆新晶片各自Mass product,所以就閒聊一下好了.
----
從Conexant Fusion-878A以來,低價電視卡幾乎不曾出現過功能更強的產品.
DVD/VCD硬體壓縮卡因為PCI DMA的程式需求,沒辦法使用附屬軟體之外的軟體來操作,
就算Video Decoder能夠另外由軟體控制(如UPMOST UPG602/603),
你也沒辦法控制硬體壓縮晶片,所以軟體寫作好壞直接影響到這個產品的生死,
(MPEG晶片由於授權協定的關係,SDK沒辦法開放)
這是所謂"軟體壓縮的靈活度較高"的來由.
軟體壓縮的能力與品質可以由處理器效能的不斷提升來往上增長,
而且比起硬體壓縮晶片在共用IRQ的不確定性上(有人就是沒有遇上毛病,
有人就是死得很難看),軟體壓縮只需要Video Decoder就可以在絕大多數的狀況下運作,
對沒有Mass product壓力的消費者而言,偶爾玩玩就好這點其實算是相當好的方向,
所以我個人也比較推薦軟體壓縮系統.
不過,由於國內電視節目品質低落,相對影響錄影的風氣,造成TV盒比TV卡盛行,
錄影功能受到偏廢;相比之下日本的電視錄影風氣就極為盛行,尤其在S-VHS慢慢沒落之後.
另外則是BT878系列的設計考慮周詳之故,市場水準要求不高的情況下,造成TV卡產品長年以來沒有顯著的進步.
從ATi TV-Wonder(BT878KRF)到WinFast TV2000XP(Fusion-878A),這些年來晶片可以說其實都是同一個.
BT878為BT848的加強型,在收視規格支援上較為完整,型號也比較多.
BT878A雖然功能上沒有任何加強,但是卻追加了針對ATSC/DVB的MPEG2-Transport Stream的支援,
以致於可以支援衛星電視/數位電視產品的解決方案設計;
還加上與878的腳位/軟體的完全相容性,ACPI/PC99等規格的支援,
使得以本晶片為基礎的產品多如過江之鯽,讓人看到都會煩.
(連聯勝科技的DVB收視卡都是用BT878.... 我當時一看就覺得,
類比電視的收視卡和數位電視電視的收視卡用的都是同一個晶片,
居然我得被逼換一次卡,這有啥天理啊)
不過和SAA711x(一般VCD/DVD硬體卡常用, 9bit Video Decoder)比起來,
BT878在軟體方面的支援性無人能敵,VFW和WDM Driver都不缺,
架構上將Tuner部分透明化可以讓外部程式控制,使得WinDVR/PowerVCR
都可以輕易抓到本晶片,然後錄製MPEG1/2; 甚至麗台還自己在附屬軟體裡面
追加了外掛CODEC功能,使得TV2000XP因此可以利用到DivX CODEC.
不過, 本晶片最大的問題在於DMA Channel不足, 只有1組.
使得應用軟體要是沒有在Buffering上下過功夫,自然會鎖死在縱向解析度240上.
(主因是沒辦法抓到"兩個"交錯式圖場,只能抓到1個....)
EX: VirtualDub,AviUtil的縱向解析度最高240,所以沒辦法做PAL擷取.
相對地也會影響到PIP(Picture In Picture,子母畫面)應用上的困難度.
(也會影響到硬體壓縮卡的設計,所以我們很少看到BT878去搭配硬體壓縮晶片,
除了日本"玄人志向"之外)
麗台的PIP寫法其實是照抄WinDVR/PowerVCR的做法再加以改良;
不過CODEC可外掛這個設計實在是一針見血,補足了BT878A最大的問題.
只是,這三家的共同做法:透過MAIN MEMORY所做的Buffering
會佔據相當的主記憶體頻寬,大大影響效能.
只要機器的負載稍大, Overlay就有失效的可能.
(WinDVR錯誤訊息:"無法使用螢幕覆疊")
所以你就有必要減少系統軟體佔用的資源等等....
....奇怪,我現在在用Win2K/XP耶. = =b
我為什麼還得要為資源擔心啊?
而且,DivX壓縮也需要主記憶體頻寬,這個buffering會佔掉數量不小的主記憶體頻寬,
相對地影響到軟體壓縮上的效能,增加失敗的機率.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為了解決BT878偷料的問題,我們其實犧牲了很多....
----(接下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