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一直被何時該用Picture Mode何時該用Graphic Mode的問題所困擾,最後受不了乾脆搬出IBM P96來調顏色。利用G550 DualHead Clone的功能比較這兩顆螢幕的發色表現後,更顯得Picture Mode顏色的詭異。
開啟Nokia Monitor Test看色階,可以發現Picture Mode下分布較不自然,中高亮度層次變化少,同樣亮度與對比設定下Graphic Mode三原色亮度逐漸降低,比較有漸層的樣子。再來觀察美女圖照片的肉色(推薦Pure Japan

),會發現Picture Mode膚色顯得蒼白些,沒有Graphic Mode看起來那麼紅潤健康。而電腦繪圖的膚色在Picture Mode下顯得更為奇怪,就拿Final Fantasy X的桌布集來說好了,膚色偏黃又太亮,有些圖看起來就像雕像一樣,非常詭異。
難道Picture Mode那麼一無是處?話也不是這麼說,就拿下面這張圖來說吧。
http://www.astro.web.sh.cwidc.net/h...a/0109_1024.jpg
註:原始出處
http://www.astroarts.co.jp/hoshinav...ra/index-j.html
Picture Mode顯得比Graphic Mode更為明亮,河水反光晶瑩剔透如在眼前。此圖本就以星光夜景為主,Graphic Mode略顯平淡,而Picture Mode加強了圖中幻想世界夢幻的光影表現,相當迷人。
大太陽下的照片,用Picture Mode暗部層次較差,卻更能顯出陽光刺眼得令人看不清楚陰暗處的效果,有突顯主題的功效,不過是好是壞還是要看圖片主題與使用者習慣而定。
其實我們比較的不只是Picture Mode和Graphic Mode之異同,而是使用手冊提到的Enhanced Contrast開啟與關閉之差異。除了Movie Mode1/2,Browser Mode與Picture Mode其實也開啟了Enhanced Contrast,因此可以發現畫面常常會有經過類似Auto Level改變亮度的效果。這會讓觀看影片切換場景時顯得相當奇怪,彷彿打光一直在變。我個人在看動畫的時候比較能接受開啟Movie Mode 1/2,真實取景的片子還是覺得有些詭異,很類似Power DVD XP開啟了生動模式,雖然很亮,但是不自然。
至於Enhanced Sharpness呢?我猜Picture Mode和Graphic Mode都有開啟,因為Movie Mode 1/3有個特色就是字體不清晰,甚至邊緣發亮,而當解析度比較高的時候Picture Mode和Graphic Mode也有類似的現象。不過因為差異都沒有Movie Mode 1/3那麼明顯,所以這純粹只是個人的猜測。
回頭看看使用手冊,上面說Picture Mode適合看照片,Graphic Mode適合看動畫或是電腦繪圖,剛好跟我上面的感想相反。用得爽才是最重要的,沒有必要一味遵從廠商的設定。
如果有人覺得Broswer白色發黃根本不能用,請到ScreenManager的Color項目中將Color Mode改為Custom,然後從Gain調RGB分量讓白色夠白,再到Cut Off調整黑平衡讓畫面底色在高亮度下是灰的而沒有色偏,設定好後請千萬記得要Save,從此FineContrast都會以設定好的RGB分量為基礎,Browser Mode就不會那麼黃了。
EIZO T765/T965的OSD設定非常複雜,目前板上看到的大多是多清晰多銳利,邊線多直等等,對於顏色表現的討論相當稀少,希望大家能多多分享心得,有所不滿也請盡量提出,這裡變成EIZO神主牌一言堂也不是大家所樂見的。最後希望大家都能善用功能強大的OSD調出自己滿意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