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1000
創作這種東西,賣的不只是media實體本身,
而是它的價值感,創作的製作成本都遠超過
單份出版品的價格,而單份出版品的價格又遠
高於一份media的製造成本,所以啊,簡單的說,
就是商人看訂多少價錢好賣他就訂多少。
|
當然了,創作的成本主要是來自於智慧(比如音樂和電影的創作過程),
而不是出版的成本(CD和DVD,Tape和VCD的壓錄製成本),
但,這就是我的重點啦!
VCD和DVD的壓製成本和智慧成本比起來,
低到可以被當作兩個是一樣的,甚至是可被忽略的,
那麼制定售價時,該是以智慧成本為主,不同的儲存介面,也理當是相近的售價才對,
怎麼會演變成DVD的售價比VCD來得貴多了呢?明明智慧成本是一樣的啊!
這種屬於智慧財產權的產品,怎麼會加入壓制成本以作為差異頗大的定價考量啊?
當年的主流由Tape轉換成CD的時候,我便感覺到這種怪現象了,
明明Tape的成本比CD還高,但是同一個專輯,同樣的智慧成本,
CD卻比Tape貴得多,最初我以為是物以稀為貴,
因為那時會購買CD的,畢竟還是少數,也是經濟較寬裕的族群,
所以唱片公司才故意把CD定價提高,以便多撈一點.
但沒想到CD已經完全取代Tape的主流地位,成為普及產品後,
其價位依然可說是不動如山哩!仍然硬是比Tape貴了一截.
這不是某種變相的漲價嗎?而且還漲得消費者沒話可說哩!
就好像前面網友講的,既然有便宜的VCD可選擇,何必還要買DVD?
但是,科技原本就是跟著時代進步,
消費者當然也有權利在同樣的付出下,享受科技進步所帶來更好的生活,
這在影音產品上也可以見到,現在是能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更好的硬體設備,
但卻仍然必須花更多的錢才能買到更好的影音軟體?
那若是將來有新的儲存介面,比如藍光碟(Blu-Ray Disk),
那是否用這種光碟儲存的電影或音樂,其價格又趁機水漲船高,
明明是同一部電影和音樂,同樣的智慧成本,卻又比DVD和CD更貴了...
但同時間,一台具備完整功能的DVD/CD可錄式高效能播放機的價格,
可能已經比現在一般水準的DVD播放機還便宜了...
人們能享受的更多更好更便宜,這是科技進展的常軌,
但是"家庭用的電影和音樂產品",卻似乎脫離這個模式,愈來愈貴了,
明明用Tape或VCD可以賣到這樣價錢的"軟體",到了DVD和CD上,
卻因為影音品質提昇的"硬體"因素,而把售價給提高了...
硬體因為科技進步而降低售價,軟體卻因為硬體進步而提高售價...
我真是覺得非常怪的啦!
講了大半天,我目前的感想是,
這些電影和音樂的廠商,真是有默契,有志一同,為了狠削消費者而共勉之...
消費者也只能吃悶虧,DVD和CD還是得照買,
畢竟有較好的影音品質作為廠商撈錢的後盾...
感覺怎麼有點像是挾天子(硬體)以令諸侯(消費者)啊?
(抱歉,國文造詣不足,只能找到這個成語以表達我的感覺)
算啦!怨氣發完,生活還是得過,總不能回去買Tape和VCD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