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Attack-Max
DVD2AVI 的說明檔內已註明, 除非必要
應避免 VFAPI 經由 swapping field order 處理
且會降低解碼效率 (我不清楚作者是指哪方面的解碼)
所以, 直接透過其他軟體處理 IVTC 是目前較好的選擇
就 IVTC 及 Deinterlace 處理方式來看
Inverse telecine, 縮寫為 IVTC(3:2 pulldown removal)
其他網站解釋為 "反膠捲過帶", 但我習慣稱他為 "還原 telecine 訊號"
也就是把 29.97fps 計算結合後並刪除 20% 頁面還原成 23.97fps 影像
Deinterlace, 去交錯處理
不刪除任何頁面(保持原速率), 但將交錯的影像計算還原成完整畫面
兩種方式完全不同, IVTC 是針對原始影像為 24fps 運用
但 NTSC 格式上使用 IVTC, 效果見仁見智(壓出來的檔案較小, 因為強迫刪除頁面)
當在畫面頁數減少時, 音效結合部分尤為重要, 要不然易產生影音不同步
^^^^^^^^^^
所以小弟前篇文章才建議非 24fps 影片用 Deinterlace 處理
其實去交錯處理應該是這兩項互相搭配使用才會得到最佳效果
|
原影片要是為24fps製作,則IVTC後影音不同步的問題我壓了上百片還沒遇到過...
原因簡單,其實我的作法就是用Tmpeg自動跑一遍,然後再一張張檢查正確與否的
蠢人,Tmpeg有提供簡單查照同步與否的功能...
注意一下在IVTC(24FPS)的上方五格畫面中,有被紅框框起來的frame就是
被tmpeg將影片60frame後5取2的選取格(2x12=24)
這小格中有三行訊息
1.表示60frame後的格數,為0a 0b 1a 1b 2a 2b....一路排下
2.表示24fps後理論值,該時段的frame應該多少編號
3.表示實際經過IVTC(24fps)後,本畫面排行第幾張frame
只要2與3的值一樣,保證影音100%同步,一般而言誤差在1個frame也沒人
看/聽的出來啦....
我提供一個人觀點:
壓縮影片品質要好有一個先決『原始影像品質』。
若是在IVTC上沒下功夫,想要品質好是不可能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