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其實這種****型錄雜誌,不僅漠視讀者知的權利,也傷害優良產品製造商,因為良品與劣貨在雜誌上並無二至,所以讀者也無法透過媒體肯定他們,最終傷害了整個社會。
前一陣子在收音機聽到訪談美食家,他們感嘆:情感上說中國菜好,理智上是法國菜最好,因為台灣沒有像法國米其林指南那樣公正的刊物,廚師得不到應有肯定,整體品質自然向下沉淪。我老公是饕客, 帶我吃過不少餐廳,結果發現,因為好餐廳不需做****,反而常常在美食指南上缺席。除了透過口耳相傳,我有時得站在門口研究菜單配料的功力,甚或大膽進去點菜來尋找好餐廳,尋找美食如此辛苦,台 灣實在不配稱為美食王國。
與其說我批評李宏麟,不如說我批評雜誌界常見的作者典型,他們文筆好、速度快、擅灌水、喜結交人脈(這些人脈往往是廠商),能把數段理念灌成數十篇文章,再用各種媒體發表,他們也絕對把讀者利益 放在人脈之後。紐約時報之所以反對影評人只褒不貶,並嚴禁影評與被批評的廠商結交,就是要杜絕這種現象,希望台灣哪家雜誌能有此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