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月
PC處理器在摩爾定律下又有了重大的進展
首先是Intel發表了時脈高達2.0/2.2G的Pentium4新一代處理器
核心從原有的0.18製程轉入了0.13微米製程的Northwood
而除了核心製程的精進外
攸關處理器效能表現的L2 cache也從原有的256K增加至現在512K的水準!
自然對於處理器效能上的表現有著不少的加乘作用
也一掃先前效能不彰的陰霾
相對於Intel積極導入0.13微米製程的積極態勢
AMD似乎仍舊不放棄壓榨出最後一滴0.18微米製程的菁華
也順勢推出了Palomino核心的最終版本Athlon XP2000+
這款運作時脈高達1667MHz的K7家族處理器
預料將是AMD導入0.13微米製程的最後一款代表作品
但在Intel 0.13微米製程與512K L2 cache的雙重威脅之下
究竟AMD P-Rating策略是否能夠發揮以寡擊眾的精彩戲碼
相信也是許多AMD擁護者所擔心的吧?
然而
在Intel積極將Pentium4轉換為0.13微米製程的同時
原本所使用的100MHz外頻(QDR400MHz)也悄悄的進展到了133MHz外頻(QDR533MHz)
不過就在此一世代交替的關鍵時刻
AMD方面卻失去了像當初極具遠見的領先Intel導入133MHz(DDR266MHz)外頻般的氣勢
無法在導入0.13微米製程之際也同步將外頻一舉提昇至166MHz(DDR333MHz)
此舉不免讓廣大的AMD Fans感到一絲遺憾
僅管在高達166MHz(DDR333MHz)的高頻環境之下勢必更加考驗著週邊元組件的承受力
但這也是提昇處理器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且就長遠的角度來看這更是未來的趨勢
因此本次的世紀初處理器預測對決
在Intel陣營方面的Pentium4是採用133MHz外頻(QDR533MHZ)規格
而AMD陣營方面的Athlon XP則是採用了166MHz外頻(DDR333MHz)規格
希望藉此一設定來預估未來處理器的發展狀況與效能表現
並從中去發掘更多的可能性
此次的效能測試有幾點注意事項在此先告知各位:
1.測試中所使用的Pentium4 Northwood處理器為工程樣品版本,因此不保證與市售產品之效能與規格完全相同!
2.此顆Pentium4工程樣品版本處理器之標準運作時脈為100MHz(QDR400MHz)x22=2200MHz
但為配合本次測試需求,故將時脈變更為133MHz(QDR533MHz)x16=2128MHz來進行測試。
3.因新款AMD Athlon XP2000+處理器目前仍無取得之管道
因此測試中採用Athlon MP1800+(133MHz(DDR266MHz)x11.5=1533MHz)做為受測處理器
並將之改以166MHz(DDR333MHz)x10=1660MHz的時脈驅動
預估此一運作時脈接近於Athlon XP2000+,但亦不保證與市售產品之效能與規格完全相同!
4.本次效能測試之結果僅供參考使用,本人不對任何因此一測試所衍生之評論負責!
5.本次效能測試純屬私人性質,並無接受任何相關廠商之贊助行為!
6.本次效能測試之所有圖文資料皆為本人之著作權所有,請勿任意連結或引用本文所有之文字與圖片,違者將接受相關法律之追究。
7.如需轉載或連結本文之相關圖文資料,敬請與本人連絡並徵得本人同意後方可使用。
以下為本次測試之平台:
測試結果比較:
1.Super PI 1M
很明顯的, K7平台果然是Super PI殺手
在這邊, P4平台就算以133MHz運作仍然只有乾瞪眼的份.....
2.CPUmark99
跟Super PI的情況一樣
都是一面倒的狀況.....
3.3DMark2001
果然只有i850的Rambus架構能夠與K7平台相抗衡
不過Abit KR7A-Raid的表現也太強悍了點吧...
續下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