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最初由 snappy 發表
另外,比較讓我覺得好奇的是,所有演員的升高應該不會差很多,不過導演是如
何把哈比人的小個子拍出來的呢?好奇好奇。
|
魔戒首部曲 袖珍魔術 狂炫
轉載:聯合新聞網
http://udnnews.com.tw/NEWS/ENTERTAI...IE/667677.shtml
「氣勢浩大的故事架構」、「炫目華麗的視覺特效」是電影「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最吸引影迷的賣點,也可能是它未來征服奧斯卡的優勢。無數歐美影迷長達半世紀的期待終於在二十一世紀成真,一部由真人演出而又不破壞書迷對小說的幻想的「魔戒」影片在紐西蘭導演彼得傑克森的苦心經營下推出,對於國內眾多還沒看過「魔戒」原著,尚未經過「魔戒」洗禮的觀眾,大家該用何種心情來期待「魔戒現身」呢?
西方影迷最津津樂道的是「魔戒」小說的經典地位,影響日後不少奇幻小說和電影的情節安排:眾所周知「星際大戰」系列編導喬治魯卡斯在設想他個人的星際史詩時曾經「吸收」了不少「養份」,除了大家最「一目了然」的日本武士道思想之外,「魔戒」也是他主要的「靈感來源」之一。「絕地武士」導師尤達或是老年的歐比旺幾乎都有「甘道夫」的影子,邪惡皇帝的造型則受到「戒靈」的影響。不過喬治魯卡斯真正向「魔戒」致意的作品當屬他在一九八八年監製的「風雲際會」,不但主角同樣是「侏儒族」,同樣有人類戰士幫他達成任務,連故事重心「爭奪聖嬰」都可視為是「搶奪魔戒」的變形。此外,布偶劇「魔水晶」、傳奇冒險片「仙侶神兵」等都是受「魔戒」影響的「徒子徒孫」。
小說中神奇燦爛的奇幻場景,經由現代先進特效來「落實」在觀眾眼前。值得注意的是,過往此類特效大片的後製作都由好萊塢頗富盛名的幾家特效公司如喬治魯卡斯的ILM、常和詹姆斯卡麥隆合作的DigitalDomain等包辦。不過「魔戒三部曲」導演彼得傑克森一直有心要帶動紐西蘭影業的蓬勃發展,所以將三部影片主要的特效製作交給紐西蘭「在地」的WETA公司製作,後期才因WETA工作負荷過大找DigitalDomain接手少部份的場面處理,果然藉此打響了WETA的名號,更極有可能讓這家位於南半球的數位特效公司得到他們第一座奧斯卡金像獎。
「魔戒首部曲」劇中主角弗羅多、山姆等人屬於身高矮小的「哈比族」,和其他身材高大或正常的主角站在一起時要呈現將近五十公分左右的落差,電影公司在尋找演員時就已敲定身高168與165的伊萊亞伍德和史恩奧斯汀來扮演,只是其他主角像是扮演巫師甘道夫的伊恩麥克蘭或是飾演勇士亞拉岡、波羅莫的維格莫坦森、史恩賓等人最多只有180公分出頭,此時特效就派上用場。
首先WETA製作了部份「巨型人腿」的模型,使伊萊亞伍德等人經過模型時就顯得矮小無比。但導演不能從頭到尾只拍「哈比人」走過其他部族人類的腿邊來顯示他們有多「袖珍」,因此特效人員也會運用最傳統的「藍幕特效」讓對戲兩人各自在藍幕前演出,再由電腦動畫把兩人組織在同一畫面中。不過令人咋舌的是,特效人員表示「哈比人出現的鏡頭有六至七成是實景拍攝」,導演取巧的運用鏡頭角度來安排,營造「畫面魔術」,像是飾演「哈比人」的演員可能站在距離「正常人類」演員身邊數十呎遠,對比之下就會讓「哈比人」看來較矮小。
有不少旅遊業者看好紐西蘭會在「魔戒三部曲」上映後成為熱門觀光聖地,其實片中風光秀麗的場景,許多是特效製作人員將兩、三處紐西蘭郊區畫面「融和」在一起,想要「朝聖」的影迷可能永遠也找不到該地,但「哈比人」村落的陳設、布景則都是工作人員一花一木在紐西蘭農莊中搭建出來,無怪乎已經出現在紐西蘭旅遊業編排的行程中,成為強打的「新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