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認同第二片在多數環境下看起來比較好, 要忍受大量雜訊倒不如把畫面弄得糊一點. 以台灣的消費水準去買二區本來就不合理, 想拿三區的人絕對可以拿, 但切莫忽略了不夠理想的事實.
以前在 LD 與 DVD 青黃不接的年代, DVD 經常被批判有騷動感是因為流量不足. 早期 DVD9 良率不高, 以 DVD5 製作的結果平均流量壓到只剩一半 (4.5Mbps 上下) MPEG 流量不足以表達出完整的資訊, 前後畫面就會發生某種程度的變化, 稱為騷動. 這點在流量貧乏的 VCD 上最明顯, 畫面常有週期性的變化.
然而, 在 8Mbps 高流量之下, 騷動感幾乎不可能出現.
唯一的可能是訊源本身的雜訊, 與 MPEG2 壓縮無關. 照道理第二片 4.5Mbps 騷動感會比第一片 8Mbps 要來的多, 然而第二片啟動了 filter 模糊畫面兼有濾除雜訊的作用, 降低了騷動感.
總之, 第一片騷動感多並不是 MPEG2 壓縮的錯, 而是訊源品質不佳. 以動畫的製程而言, CG 數位作畫有其優勢, S/N 平均而言都比賽珞璐要高上許多. 然而, 賽珞璐作畫再差也不可能像龍貓那麼離譜. 這是廠商必須研究出原因改進的地方, 而不是加了 filter 勉強能看就沒事. 沒有人會希望往後幾部作品都得拿出流量較低兼模糊化的第二片來看吧.
賽珞璐作畫 (龍貓, 魔女使用的方式), 雖然雜訊稍多但 DVD Player 絕對可以對付, 就算完全關掉 DNR 也不至於無法忍受.
CG 作畫 (台灣預定在 12/29 上映的 �**穭痐k, 電腦數位作畫. 不過台灣沒有 DLP 電影院, 播映效果有限)
盧卡斯會追求以 HDCAM 拍攝, 就是想盡可能減少膠捲數位化之前混入的雜訊.
加上 2-tap filter 的效果, 同品質下壓縮為 JPG, 檔案大小由 98KB 降到 86KB. 比較容易壓縮, 減少低流量下產生的壓縮瑕疵. 但代價是模糊化. 所謂的第二片就是這麼來的 (註: tap 數越多, 檔案越小, 畫面越糊)
我不能認同的觀念是, 三區售價低拿來當品質低的藉口. 美日的國民所得可是台灣的兩三倍, 日幣 4700 的宮崎駿作品在台灣賣 500 是理所當然. 二區多的是日幣 7800/9800/12800 的動畫電影, 在台灣就算品質相同也不會賣到 800 甚至破千. 講明白點, 就算是 木棉花 的 機動戰艦劇場版 或是 博英社 的 頭文字 D 劇場版, 也不會有這種大量雜訊或模糊化的怪問題.
品質較差未必是成本的問題, 而是技術上的問題. 既是技術上的問題就要從技術面克服, 討論成本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