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 Member
|
先說明我不知道我以下的看法適不適合放在本討論區,但實在沒有其他適合的版面,如果本片不適合你的口味,那就跳過吧,但也不希望我的言論引來政治偏好的口水戰,有興趣的人可以找書或影片來看看。
前些日子偶而機會看見推薦一本書”銀簪子”(時報出版公司)的文章,便從網路上訂了精裝版,隨書附贈了該記錄片的完整DVD,昨天將銀簪子的記錄片看完,心裡真的是有太多的感傷,成長過程中認識很多所謂”老芋仔”的外省人,對於他們的了解也僅止於聽他們閒聊一些大陸家鄉的風情民俗,看完此紀錄片後,我更加敬重這一些人,也才發現目前國內政府及民眾對他們有太多的虧欠。
本片的導演是蕭菊貞,她是外省第二代,透過她父親及母親的故事,以及高雄屏東一帶的老榮民的口述,訴說一段漸漸被這個社會淡忘的時代悲劇,尤其是看到影片中那些垂垂老矣的老兵,他們半生戎馬,征戰沙場,何等豪情,如今多數或是坐在輪椅上,或是躺臥病床,每天過著倒數的生活,永遠不知明天會如何,也不須去在意明天將如何,讓人看了他們的身影心裡有太多不捨。
導演的父親是年輕時離開家鄉,等到再次回到家鄉已是過了四十餘年,與家裡僅存的手足兄弟,一同拄著拐杖,一步一步踏著家鄉的土地,訴說離別後的人事滄桑,突然想起”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不改鬢毛催”的詩句,描寫的不正是如此情景。裡面有一位榮民訴說他回到大陸老家,跪在家門口,不禁用舌頭去舔地上的泥土,終究那是他生長的故鄉。我自己國中畢業就因為家庭因素,北上唸書,記得高中第一次回台南老家,到了家鄉的車站正要下車時,中興號車上正播著一首民歌,歌名叫作”偈”,歌詞依稀記得第一句唱著—不再流浪了……,那時突然心裡有點激動,心想這是對我唱的吧,這次回鄉,如果可以不用再回到冰冷的城市中,那該有多好。所以當我看到片中老榮民回鄉的情景,心裡有太多的感觸,我只不過離鄉幾個月就有此感受,他們已經離鄉四十餘年了,這一段日子裡,他們每天過著”生離”的生活,多少個日子裡,他們躲在被子裡哭泣,多少豪情壯志早已被鄉愁日夜消磨殆盡。
面對現今社會對這一群榮民的看法,誠如他們所說的,他們好像兩面不是人,大陸方面叫他們是台胞,國內又稱他們是大陸人,更有甚者稱他們是豬,不知那些人心裡是想什麼。就著大多數人的認定標準,我是台灣人,但從族譜裡我知道祖先是來自福建江洲府,在我眼裡住在這塊土地上的都是我的同胞,都是台灣人,也都是中國人。我恨國內那些誤導民眾,心胸狹隘的政客,每天不斷的想要去挑起族群對立,說是愛台灣,卻不斷做一些傷害台灣這塊土地和人民的事,整天喊著××要覺醒,真不知是誰該覺醒了,是你?是我??家族中也有多人是二二八事件的受害者,但沒人仇視那些”外省人”,那干這些人何事,但願這個社會多點愛與和平,少些仇恨和戰爭。
推薦本記錄片,乃是希望看過後大家能夠對這一群人有一個更深入且客觀的看法及了解,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及肯定,不要再用那些不堪的字眼來對待他們。
“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
----麥克阿瑟將軍
__________________

這個世界的悲慘,是因為恨多過於愛.
發生在我身上最悲慘的,就是到目前醫師一直無法治癒我的"購片失控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