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ular Member
您的住址: down to earth
文章: 57
|
平心而論
我在這個討論站收獲良多, 特別是從對日本動畫一翹不通
到現在看了一堆,也認識到真正dvd fan的想法,以及許多寶貴的新資訊
但是對於影評人的言論和角色,我有一些看法
當一個影評人引用女性主義心理分析的模式來詮釋一部作品時
(女性主義心理分析則是引用佛洛伊德的性心理分析和拉康的鏡相理論)
不能也不應該只是隨便撿個「陽具崇拜」或者「閹割恐懼」的名詞隨意一套
而必須就整體作品層層說明「主題結構」形成的方式和意義
那是一個discourse而不是支離獨立的片段
這樣才不是吊半袋子書,拿些名詞嚇人
其實真正有能力消化女性主義心理分析、
佛洛伊德的性心理分析和拉康的鏡相理論後加以活用的人少之又少
否則台灣早就滿街電影理論博士了
我覺得影評是一種「詮釋」的再創造跟美學
只要能言之成理、整體渾然圓熟
任何角度的「詮釋」都可以被接受跟成立
不懂或沒聽過女性主義心理分析就罵別人都是亂寫
只會顯出自己的無知
就像這個版面上許多言論都獨到而精確的令人稱奇
素質比一般報章上的所謂影評都來的出色
影評不但是一個作者吸收消化所讀理論後的反芻
更加上他生活經驗和價值觀的反應
在影評裡說一部電影好或不好
反應的是影評人的學養跟人格氣質
因此,它只有參考價值而非絕對
我的美國朋友常常看完影評後還要自己去看過影片
以便對照自己的看法跟影評人有何異同
他們關心的是來自電影所激發出來的看法有何不同
而不是把影評當做一種「消費指南」、用來決定看不看一部影片
由此,他們看到電影更多的不同角度跟可能性
也認識了自己跟別人的不同價值觀
國內很多所謂影評往往只是劇情簡介、導演演員背景資料介紹
或者歌功頌德幫電影公司做宣傳,根本不能算影評
我讀影評都是經過比較後選定一個我信任的人
長期固定讀其影評,日久會養成一種默契
就算不讀,也猜的到他可能怎樣評一部作品
但是總是有意外,那是參考別人影評的樂趣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