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BenLi
To fukk:
就如同你所說 FlaskMPEG 優點就是設定簡單,幾乎只要一直按下一步就好了,但是 FlaskMPEG 也有一些缺點。無法 deinterlace、使用 2 pass 需手動設定、內建的 dolby downmix 效果很差、MP3 音效壓縮無法直接使用 VBR 等等 ..... 所以較進階的人都會選用 VirtualDub & VFAPI 來製作。
至於你所問的問題
1.解析度一般是建議寬 512 ~ 640 之間,高的話則是看影片決定。這數字必須是 16 的倍數所以你隨便打當然不行。先在 Output pad 中把寬度調成 640 再慢慢把高度縮小 (縮小到會影響寬度之前一格) 然後再把 Crop 打勾慢慢拉框框把黑色部分削掉 (有些影片字幕的顯示位置在黑色部分有些則是蓋在影片上,所以要小心不要把字幕的部分也削掉)。
2.RGB、YUY2、YV12 你把游標移到上面即可看到說明。
3.比例方面 FlaskMPEG 會自動偵測,所以你就不用去改變了。
4.Priority settings 要設那一個則是要看你還要不要使用電腦決定,如果你還想打打字看看網頁的話就用 Normal 囉,假如你想放著電腦讓他壓,睡一覺明天起來的話就選 Highest 吧。
希望這樣的回答你會滿意。
|
我自己也是用VitualDub+Nandub,感覺上可以使用的東西比較多,是麻煩了點,不過花的時間倒是差不多...
關於解析度的問題,我最後還是Resize成720*XXX,因為印象中好像普通的DVD應該也是這樣才對,如果減低寬度的話,好像是可以增加幫放的流暢性的樣子...我自己也是不太清楚,我比較確定的是2.35:1的片子,720*304的畫面看起來比較正常,這是我用GordianKnot算出來的解析度,應該沒有錯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