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Ambrosia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1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75
天堂之路 (轉貼)

秘密電影院影言----天堂之路 Blanca.H

觀賞「天堂之路」這部電影是視覺上的驚艷與心靈上的悸動,麥浪、火光、飄動的輕紗在一般人的眼光也許只是尋常的自然景象,透過導演鏡頭的篩檢過濾,竟然呈現出出人意表的精緻意象與獨特美感。以象徵、暗示、隱喻的手法,將景物融合情感,視覺化抽象的情緒波動,賦予人性情慾以詩性的內涵,使得本是平凡甚至俗套的劇情鋪陳出不凡的意境,讓人不禁讚歎起導演的運鏡功力與觀察敘事能力。

整部電影是在暖色的基調中進行,導演聰明地以動盪不安的大時代環境為故事背景,合理化了劇情的推演。大部分的鏡頭維持在較遠的固定距離拍攝,綿延無盡的麥田佔據大部分的畫面,在導演的運鏡中天空似被淡化遺忘,而就只是這無盡單調的金橙色竟讓人產生無力掙脫的強大窒息感。在沉穩的基調中,隨著情節的發展,怵目驚心地是忽然插入的近鏡頭:噬火的燃燒機具、轟隆巨響的打麥機、波濤洶湧的麥浪、熊熊火光中撲火人的舞動、成群啃噬麥穗的蝗蟲,而觀眾就在這些穿叉的影像中感受到不安、憤怒、激情,進而與主角產生了情緒上的共鳴。

電影中場景的替換手法是頗富創意的,導演多以青冷色調的定格特寫來串接,藉以區隔對比暖色基調,如月光下的幾片葉子、屋簷上的三隻雞、涼亭中飄動的輕紗等,彷彿一幅幅精心佈局、富含詩意的圖畫,耐人細細的品味。而最喜歡的則是一場由水景轉換到麥田場景的交融重疊手法,只見魚兒呼倏地游過失卻蹤影,真是神乎其技、匠心獨運。除此之外,取景的角度也是讓人讚賞的,例如蝗蟲群來臨前從上往下拍攝廚房內的小女孩,以及比爾被槍殺那一剎那從水中往上拍攝的場景等。

劇中場景的變化主要是麥田與水景的交叉出現,對應於兩位男主角的個性、死亡(農場主人死於麥田中,比爾則被槍殺與水中。)以及與農場女主人的關係(比爾多在水中與女主角嬉戲,而農場主人則是從未離開麥田。),隱然讓人感知導演將農場主人比喻成「土地」,而「水」則用以代表比爾。一個是固執、深沉,積蓄著能量然後在一瞬間爆發(921大地震?!);一個則是如水般起伏不定,來去自如,難以控制,總是讓人擔心隨時會出亂子。如此將原是無情的地景與人性連接的象徵隱喻手法,不僅賦予無情的材料豐富的意涵,強化男主角的個性特徵與劇情的統合,更不禁讓人思索起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神祕關聯。其他的隱喻手法還包括:「火---憤怒」、「麥浪---騷動不安」、「水—歡樂」、「土地—禁痼」、「火車、鐵軌---遠景未來」等等。

對照兩位男主角的際遇,導演對幾位女主角的安排卻是令人訝異的。她們似乎都不太受一般禮教與法律的拘束,抽煙捲、逃學,甚至比爾被槍殺後,農場女主人竟然還能全身而退,表面上彷彿受盡生命的痼禁,實質上卻被導演有意地釋放了。生命的苦難來自她們無法控制的大時代環境與身邊男人,但她們自有生存之道,看似被動、宿命而柔弱,卻是有所堅持而又彈性有韌度的。例如農場女主人(記憶裡面,這些女人竟然都沒有名字!)先是抗拒留下陪伴原不熟悉的農場主人,不似比爾如此輕易的屈服於物質的誘惑;繼而與農場主人產生感情之後,她又堅持忠誠地守護這份感情,拒絕隨比爾離去;農場主人與比爾分別死後,短暫幾個鏡頭帶出她心中深沉的悲哀,但轉眼間她又滿懷希望的搭上火車去追求新的人生;又如小女孩結交的女朋友,永遠活在男友不確定的愛中,她知道愛情也許終會幻滅,但卻過的如此地投入、樂觀與自足,彷彿真實地活在每一段感情中才是最重要的,愛情離去後的悲傷彷彿只是為了醞釀下一段情感;而小女孩則是冷眼旁觀周遭的悲喜聚散,即令是自己哥哥的離去與死去,從她的口白與導演的運鏡中,竟都顯露不出其心中的波動,她深知外在環境的變化不是她能夠控制的,因此改而執著於自己內心世界的經營,並堅信著未來也許會更好。劇中的幾位女性也是互相扶持著的,小女孩彷彿是兩位年長女性的心靈支撐,而兩位女主角則輪流照顧陪伴小女孩成長。鏡頭的最後,小女孩和她的女友快樂地沿著鐵軌向遠處走去,似乎是步向希望的未來,而我也認為那早隨著火車離去的農場女主人也正相同地在尋找(或已經找到)她的重生與希望。這些女性活的讓人動容與信服,她們真誠地活在生命中的每一階段,並且智慧地去應對週遭對她們的侵擾,如此的劇情安排,讓我相信應是出自於導演本身對女性超脫世俗的深刻觀察,以及對女性生活哲學的讚賞。
     
      
__________________
舊 2001-07-21, 08:44 A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mbrosia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