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KGV
把喇叭後移.靠近牆壁.低音量會增加...
|
要小心控制距離喔,不然量感增加了,低頻卻糊掉了...>_<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babymlin
好險我也是聽不太慣太低的聲音。要是低頻不Q 硬硬的,我還情願這樣的表現就好了... 房間太小了,處理起來我會很痛苦...
|
報告,低頻是越低越好,這才代表「沉的下去」。
建議換AR9,是為了更好的沉潛,但同時也要控制低頻量感,以免中低頻駐波造成人耳的遮蔽效應,因為80~120Hz的量感太多,反而會感覺不到80Hz以下的低頻。
名詞解釋:
◎極低頻─20~40Hz
這部份非常難以再生,器材跟空間都有責任,幸好正常樂器也幾乎沒有這部份的聲音,所以不必強求。
◎低頻─40~80Hz
這部份是關鍵,一般的書架型喇叭能延伸到60Hz就不錯了;落地型喇叭能到40Hz也是很好了。
樂器中的鼓聲、double bass等,以及影片中的爆炸、punch感等等,都是以這部份的聲音為主。
◎中低頻─80~160Hz
通常所謂的駐波問題,指的就是這一部份的駐波,前面提過了,因為人耳的遮蔽效應,一但這邊的量感失控,更低的頻率就聽不到了。
諷刺的是,很多人會誤把這部份的聲音給當成所謂的「低頻」.....
======
PS.
打這段文字,居然當機一次、不小心按到關閉視窗一次.......而且都是在發文前一刻,差點嘔死.....
現在要發這種長文,得先用記事本打好再貼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