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RUN了好幾天了,該調整的也都調了,今晚就來試試看一些比較暴力的片子吧──「
康澤爾的mega movie、慕特的卡門幻想曲」
先放卡門幻想曲,一如往常,THE SOURCE的細節多到令人不習慣(苦笑),原來這張錄音錄的這麼「過份」啊(笑),有幾段動態對比強烈的地方,也充分呈現出來了,而且聲音的細緻感,樂器的形體感也不錯,但弦樂的「厚實」與「能量感」略有不足...
[離題]
跟一般所謂的「高頻過量」的"能量"不一樣,在聆聽現場演奏時,可以感受到小提琴的能量感,以及弦樂器的厚度。為什麼那麼多人說「會刮耳的小提琴是錯的」,就是指很多音響弄到太強調擦弦、光亮等細節表現,反而讓厚度不見了。
[離題結束]
不知不覺就聽完一張cd了,這真的是在我自己的系統上聽過最好的一次慕特,事實上我常帶這張去更貴更壯觀的系統上播放,也很少聽的這麼舒服過
換上MEGA MOVIES,更清楚暴露了THE SOURCE的優缺點,第2軌的蒙面俠蘇洛,雙劍交錯的效果好過癮。
第6軌的絕地任務,雖然氣勢不特別突出,但有彈性又間歇不斷的密集低頻震撼交待的清清楚楚。該潛下去的低頻也潛下去,少了惱人的中低頻不當膨脹,聽起來真的是乾淨許多。
不過有利也有弊,PUNCH感的力道就弱了點,甚至少了一些低頻段的實體感,當然這有部份得歸咎於我為了減少駐波,把喇叭拉離背牆有相當距離,低頻量感本來就少。
說真的,我很希望THE SOURCE能再多一點厚度(全頻段),而仍然保有現在的優點,這樣子就太好了。(當然價錢不能也順勢往上衝...好像不可能不衝?)
[繼續離題]
但要達到這樣的表現,我與其指望在線材上面的提升,不如先把分音器改成solen電容跟dale電阻吧...(計劃跟預算都有,但因為沒改過分音器,所以遲遲不敢下手)
[離題結束]
總結:
以「兩聲道部份價值」在20k~50k以內的系統來說,用上這組THE SOURCE都在合理的範圍內。
[還是離題]
(說到這,我的系統實在是廉價到不行,cd+dvd+av-amp+spk才只有50k....光以兩聲道部份來說的話更少了)
[離題結束]
就音色搭配來說,太過硬朗、明亮的系統不建議配上她,但若是想把中低頻繃緊一點,想得到更多的細節與空間感,或是更清楚的音場音像表現,倒是可以試試看THE SOURCE,會令人驚豔的喔。
特別是音色偏暗的系統,加上她應該會有畫龍點睛的妙用呢。
以上,報告完畢。